APP下载

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力的增强策略

2022-02-04张心雨吴红霞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密码子外源载体

张心雨,吴红霞,王 涛,潘 力,付 强,孙 元*,仇华吉*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2.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自从人类首次发现痘苗病毒可以用于预防天花以来,疫苗一直在疾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得到全面提高。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病毒载体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安全性、靶向性和可控性更高,且适于研制多价或多联疫苗,因此成为疫苗研发的热点。但该类疫苗存在免疫效力低等问题,仍需改进。本文分别通过对目的基因和病毒载体的改造,以及免疫策略的改进等方面总结了几种提高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力的策略,为相关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病毒载体概述

病毒载体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自然弱毒疫苗株或野生型病毒株进行一系列改造,以提高其安全性,并能容纳一定范围的外源基因,借助病毒的天然感染性,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的运输载体。例如利用慢病毒作为运输载体转导人造血干细胞用于开展基因治疗;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或腺联病毒作为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的首选递送工具,并且已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许多DNA 病毒和RNA 病毒均可作为递送外源基因的载体,用于研制活载体疫苗,常见病毒载体的特性及优缺点见表1。艾滋病、非洲猪瘟等一些传染病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正在研制的弱毒疫苗侯选株由于反复接种传代,可能会出现毒力返强。且传统的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差,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新型疫苗如病毒载体疫苗将成为候选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的作用机制见图1。

图1 病毒载体疫苗诱导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机制

表1 病毒载体疫苗的分类及优缺点

1.1 DNA 病毒载体及其应用

大多数DNA 病毒基因组容量较大,具有多个复制非必需基因和非编码区,可提供多个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同时具有稳定性好、增殖滴度高和宿主范围广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载体用于表达外源基因。常见的DNA 病毒载体有疱疹病毒(Herpesvi⁃rus)、痘病毒(Poxvirus)、杆状病毒(Baculovirus)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

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单次免疫后可为宿主提供持久保护,并且可以诱导其特异性的黏膜免疫[1]。目前,疱疹病毒载体已经应用于口蹄疫、禽流感和牛病毒性腹泻等疫苗的研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SA215 株和BUK-d13 株以及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FC-126 株和YT-7 株等疱疹病毒载体疫苗也已完成新兽药注册。痘病毒是在宿主细胞的胞质中完成复制过程,不会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安全性好,可诱导持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2]。已开发的减毒痘病毒载体如金丝雀痘病毒ALVAC、复制缺陷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株MVA 和NYVAC、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 和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TV 等是制备一些新发感染性疾病病原如埃博拉病毒、中东出血热病毒等活载体疫苗常用的选择[3]。腺病毒具有细胞嗜性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有多种血清型可供选择等优点[4]。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团队合作研发的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宿主的抗体阳转率高达95%以上,且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证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5],该疫苗已于2021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基于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埃博拉病毒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以及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且已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6]。综上所述,DNA 病毒作为活载体疫苗具有很高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1.2 RNA 病毒载体及其应用RNA 病毒也可以作为载体用于表达外源基因,其优点包括基因组较小,利于改造;不会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安全性好;在靶细胞中高效扩增及转录,从而产生大量特异性蛋白。常见的RNA 病毒载体有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和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等。

NDV 可以在鸡胚中增殖,疫苗生产成本较低,所表达的载体蛋白少,对宿主细胞的干扰较小,并且可以诱导黏膜免疫反应[7]。Peeters 等构建了基于T7 RNA 聚合酶的NDV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NDV LaSota 疫苗株。我国科研人员以LaSota 疫苗株为载体构建了表达H5 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 基因的重组NDV,以该重组病毒作为疫苗侯选株研制的重组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rL-H5株)于2007年获得新兽药证书,并得到了广泛应用。VSV作为载体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Vero 细胞中高效增殖并在宿主体内诱导高效且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反应[8]。自2011 年以来,我国陆续完成了以VSV 为载体的艾滋病、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的评估[9]。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MV 安全性好,可以诱导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且生产成本低,可以大规模生产[10]。利用MV 作为载体开发的若干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已开展了多项临床前研究,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MV 疫苗株主要有AIK-C 株、Edmonston 株 衍 生 的Schwarz 株 和Moraten 株 以 及“沪191”[11]。MV 作为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即插即用型载体疫苗平台,可用于快速开发针对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有效疫苗。

将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到病毒载体基因组构建的重组病毒,经肌肉注射后在宿主体内表达外源蛋白,树突状细胞将外源蛋白降解为小肽后被MHC-I或MHC-II 类分子递呈至CD8+和CD4+T 细胞,从而激活CD8+和CD4+T 细胞,通过MHC-II 类分子递呈给B细胞后促进其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2 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力增强的策略

为了应对已知和新出现病原体带来的挑战,基于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当下的热点。但这类疫苗在应对某些疾病时并不能提供高效的免疫保护,其免疫效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目的基因和病毒载体改造,以及改进免疫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效力。

2.1 改造目的基因

2.1.1 启动子的优化 启动子能增加或降低基因转录的速率。不同的启动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优化病毒启动子可以提高重组病毒载体表达外源抗原的水平。最常见的启动子包括病毒的内源性启动子、猿猴病毒来源的SV40 启动子和组合型启动子等。

外源基因的表达强度和时间长短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的水平。构建重组PRV 时主要选用的是结构独特且活性较强的内源性启动子,如gG、gE、gD 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等。当内源性启动子不足以满足外源基因的表达时,可以对启动子进行优化或将其替换为外源性启动子。因此,筛选最佳的启动子以提高抗原的表达水平已成为提高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力的重要策略。与含有CMV 启动子的腺病毒载体相比,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启动子可以使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近10 倍[13]。有研究表明,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中,异源IE1 启动子是表达外源蛋白的强启动子。采用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IE1 启动子的重组杆状病毒与使用CMV 启动子的重组杆状病毒相比,前者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更高[14]。相比于合成的启动子,天然痘病毒启动子PrMVA13.5L 所转录的ASFV p30 诱导了机体产生了更高水平的p30 抗体[15]。将天然启动子PrMVA13.5 串联后免疫小鼠在加强免疫后,能够诱导其产生显著的T 细胞免疫应答以及高水平抗体[16]。利用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并合成的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ACV)早晚期启动子(LEO),可以在体外显著提高外源抗原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强小鼠体内特异性CD8+T 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由此可见,人工合成的启动子在提高外源抗原表达水平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17]。

因此,优化启动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非必需开放阅读框的内源性启动子;将启动子串联;对启动子活性核心区域氨基酸逐个替换后,比较其对各重组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将病毒启动子早晚期元件核心序列串联以形成多拷贝序列。利用最佳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18],因此启动子的优化对于研制高效的载体疫苗至关重要。

2.1.2 密码子优化 优化外源基因的密码子可以增强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病原使用的密码子通常与哺乳动物不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较弱的基因可以通过密码子优化来提高其表达量,通常采用的策略是避开稀有密码子,选择高频率使用的密码子;或是从GC 含量、mRNA 次级结构和顺式调控元件等因素优化密码子。密码子的改变会影响病毒基因组中免疫刺激基序CpG 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增强子基序的组成,从而影响宿主干扰素(Interferons,IFNs)的应答以及疫苗的免疫原性[19]。

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在密码子优化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每个生物都有自己首选的编码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优化外源基因的密码子可以增强其表达水平。例如,新冠疫苗Ad5-S-nb2 是将SARSCoV-2 S 蛋白编码的基因序列插入人5 型腺病毒(AdV5)载体的E1 区域,通过优化S 基因的密码子,S 蛋白能够在人源细胞中高效表达[20]。研究证实,优化外源基因的密码子能够增强其免疫效果。在腺病毒载体中插入经过密码子优化的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 基因免疫鸡后可以更有效地抵抗同源AIV 的攻击。RNA 病毒则可以通过增加其基因组CpG 基序的含量,从而增强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21]。例如,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F 蛋 白 开 放 阅 读 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仅含有12 个CpG,经优化密码子后,该ORF CpG 的含量显著增加,免疫后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增强,而病毒的复制能力下降。经密码子优化后的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CpG 含量升高,其致病性下降的同时,增强了感染小鼠的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反应[22]。

在疫苗研发中,优化密码子可以使外源基因的表达和病毒毒力的减弱之间达到平衡,也可以提高活病毒疫苗和DNA 疫苗的免疫原性[23]。然而,密码子优化并不总是与疫苗的免疫效果呈正相关,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对密码子优化前后的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后再判断该策略的可行性。

2.2 改造载体

2.2.1 增强病毒载体的复制能力 在疫苗研制中,由于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可能会引发机体的安全性问题,因此通常首选复制缺陷型病毒作为疫苗载体。但病毒的复制能力强弱与外源抗原在宿主体内表达的时间、表达水平以及所诱导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有关。即病毒载体的复制能力与其诱导的免疫保护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黑猩猩模型中,分别注射复制型腺病毒和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表达HIV抗原的重组病毒,结果显示,接种复制型重组腺病毒后,诱导机体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应答[24]。分别以复制型疫苗病毒MVTT 与复制缺陷型牛痘病毒MVA为载体表达SARS-CoV 株刺突蛋白S,注射MVTT-S后,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比注射MVA-S 后高20倍~100 倍[25]。相比于复制缺陷型的NYVAC,复制型的NYVAC KC 株免疫动物后,诱导了机体更广泛的免疫应答[26]。在小鼠攻毒模型中,复制能力弱的单纯疱疹病毒1(HSV-1)ICP0 株为小鼠提供了免疫保护,而不具备复制能力的HSV-1 ICP4 株并未对其提供相应的免疫保护[27]。有研究将野生型HSV-1 GS3株和HSV GS7 株的一两个复制必需基因置于热休克蛋白(HSP)基因的启动子之后,构建的重组病毒可以通过接种部位热处理后激活其复制[28],与复制缺陷型HSV-1 KD6 株相比,接种了该重组病毒后诱导小鼠体内更高水平的免疫应答,且经过两次免疫后,能够对免疫小鼠提供抵抗致死性强毒攻击的抵抗力,表明复制型载体扩大了免疫应答的种类。这些研究表明病毒复制能力越强所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越强,而这些炎症反应可以有效地激活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

病毒复制能力的强弱对于机体诱导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因此,疫苗的安全性并不是简单通过减弱病毒载体的复制能力而获得,或许可以通过控制病毒的复制场所以及复制持续的时间来确保其安全性。

2.2.2 删除病毒基因组中的免疫调节基因 提高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力的另一种策略是增强病毒载体自身的免疫原性。病毒载体基因组中存在一些免疫调节基因用于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删除这些免疫调节基因来提高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

可以通过逐步缺失VACV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抑制基因如A46R、A52R来提高NY⁃VAC 重组载体疫苗对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9]。缺失VACV 载体中的K7R和B15R基因后,虽未增强其对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但明显减弱了其抗载体的免疫反应[30]。在动物模型中证实,缺失MVA 载体不同的免疫调节基因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得到了增强或减弱了抗载体免疫反应。

病毒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和细胞凋亡会激活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反应,这是引起宿主抗病毒反应的主要原因。病毒已经进化出多种机制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如编码一些蛋白质,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阻碍细胞信号传导、产生干扰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因此研究病毒基因组中的免疫调节基因及其作用,有助于研制安全、高效的病毒载体疫苗。

2.2.3 提高病毒载体的细胞或组织靶向性 高效地将抗原运送到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APC)是诱导机体产生CD8+T 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以将病原抗原高效地靶向树突状细胞(DC)或通过外泌体递呈给T 细胞。

DC 是APC 高度分化的亚群,是最有效的APC,一旦被激活,则可携带抗原迁移到次级淋巴组织,激活特异性T 细胞应答,在病毒诱导机体引发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31]。DC 的成熟状态与其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及程度密切相关,靶向DC 亚群有利于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32]。有研究报道构建腺病毒靶向DC 的策略,显著提高了DC 递呈抗原的效率,从而增强了机体特异性CD8+T 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将抗原靶向DC 可以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33]。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是一类在骆驼科动物体内发现的天然缺失抗体轻链和重链恒定区的重链抗体,与普通抗体一样,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可以利用其改变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趋向性[34]。采用包膜显示技术将sdAbs 整合到慢病毒中,能够将慢病毒载体靶向人类和小鼠的APC 亚群,包括DC 和巨噬细胞[35]。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的囊泡,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物质。通过体液可以将其运送到机体各个部位,从而调节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36]。肿瘤细胞激活DC 后,产生的外泌体可以通过MHC-I 依赖的方式促进CD8+T 细胞分化为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37];也有研究表明,T 细胞的状态同时受到来自肥大细胞、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等分泌的外泌体的影响,包括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细胞活性[38]。将EGFP 与外泌体富集蛋白质的结构域(乳粘蛋白的C1C2 结构域)融合后插入到复制缺陷型AdV 载体中,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抗原可以靶向外泌体表面表达,通过MHC-I 递呈途径处理后,诱导机体产生了高水平的CD8+T 细胞免疫应答[39]。

为了解决机体内存在的AdV 中和抗体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逐步使用稀有物种或非人源AdV 代替AdV5 作为载体,虽然这些AdV 作为载体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效力低,但可以通过以上策略提高其的免疫原性及稳定性。

2.3 免疫/递送策略

2.3.1 佐剂的使用 细胞因子主要调控Th1/Th2 细胞的免疫效应,同时影响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0]。有研究表明,白介素、干扰素或干细胞生长因子等免疫调节因子可以作为佐剂[41],与外源基因同时插入病毒载体中,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反应,并且可以减弱载体本身所引起的免疫抑制反应。

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是一种非多态性II型跨膜蛋白,具有多个功能域,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并在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Ii 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MHC-II 类肽复合物,在抗原递呈中起关键作用。以腺病毒、慢病毒和MVA 为载体将鼠Ii(Murine Ii,MIi)和人类Ii(Human Ii,HIi)序列与外源基因融合,可以增强机体的T 细胞免疫应答[42-43]。表明,Ii 增加了T 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种类。近年发现信号分子也可以作为佐剂配合疫苗使用。研究发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信号序列增强了重组MVA 中Ag85B-TB10.4 的表达并提高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44]。TLRs 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细菌菌影(Bacterial ghosts,BGs)是基于TLRs 激动剂的一种佐剂。为了提高基于AdV 和甲病毒复制子嵌合载体的猪瘟疫苗(rAdV-SFV-E2)对猪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人员将BG 作为佐剂与rAdV-SFV-E2联合免疫后,诱导猪产生了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45]。佐剂IC31(TLR9 激动剂)与表达HIV包膜gp120.1 的NYVAC CN54 株共同免疫小鼠后,疫苗免疫原性得到了提高,并诱导机体产生了持久的免疫应答[46]。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 具有佐剂特性,与改良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活疫苗配合使用后,可以促进猪体内T 细胞的分化以及IFN-γ 的产生[47]。将病毒载体疫苗与佐剂配合使用,产生的持久性免疫保护或许可以应对病原的慢性感染和癌症。

2.3.2 不同类型疫苗的联合免疫 某些疫苗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与使用针对相同抗原的同种类型疫苗(同源初免-加强免疫)相比,使用不同类型疫苗初免和加强免疫(异源初免-加强免疫),其免疫原性及诱导的免疫应答均更强[48-49]。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有以下优势:使用不同类型疫苗递呈抗原,能够使机体更多地针对抗原诱导更强烈的免疫反应,有利于抗原的递呈;不同类型疫苗免疫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种类;诱导机体产生效应记忆T 细胞的数量增加[50]。

登革热病毒(DEN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研究表明,机体存在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高水平的非中和抗体会导致病毒潜在的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从而有利于病毒的感染。例如将登革热减毒活疫苗DENVax 与TAK 003 株通过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免疫即可以消除ADE 的影响[51]。与单次免疫COVID-19 灭活疫苗相比,先接种AdV5 载体疫苗再接种相应灭活疫苗或mRNA 疫苗,可显著提高机体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52]。相比于单独使用载体疫苗免疫猕猴,MVA 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的组合免疫诱导机体产生了更强烈的T 细胞免疫应答[53]。因此,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可以作为提高疫苗效力的有效方法。

2.3.3 接种途径 最佳免疫方案除了与免疫剂量和加强免疫间隔时间有关以外,疫苗的接种途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接种方式有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不同接种途径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强度也不同。肌肉组织中只含有少数常驻的免疫细胞。但肌肉注射疫苗导致免疫细胞的显著募集,易产生局部炎症反应[54];皮肤中富含大量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参与炎症、修复和免疫反应的起始阶段;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仅含有少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55]。

静脉注射卡介苗后,在机体肺实质组织中检测到了强烈的T 细胞免疫反应[56]。通过肌肉注射减毒疟疾疫苗后,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均一定程度的减弱[57]。已有研究表明,不同途径接种重组禽痘病毒载体HIV 疫苗后,机体的肺或肌肉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量也不同[58]。传统的疫苗接种途径有许多不足,例如人力成本高、易造成交叉感染、对机体应激大等。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不足,并且可以提高APC的递呈效率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采用无针注射器经猕猴的舌下和颊部注射后,在其体内检测到了高水平的抗体[59]。通过单剂量无针免疫VSV后可以诱导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Zhang 等通过无针免疫的方式注射VSV,可以对小鼠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60]。

总之,疫苗的接种途径可以影响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种类,对动物免疫时需要探寻最佳的接种途径,以便进一步探究诱导机体高效免疫反应的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效力。

3 小结与展望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逐渐兴起,病毒载体疫苗是当前疫苗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病毒载体疫苗,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提高其免疫效力。例如通过优化启动子或外源基因密码子以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进而提高其的免疫原性,但外源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会给细胞造成一定影响,应探究外源基因在机体内的最佳表达量;还可以通过控制病毒载体的复制时间等保留外源抗原免疫原性的同时提高载体疫苗的安全性;病毒不断进化形成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可以通过敲除病毒的免疫调节基因来增强宿主的抗病毒反应;病原抗原靶向DC 与提高疫苗免疫效力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改造载体从而提高其靶向DC的能力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在疫苗中添加相应佐剂配合疫苗使用,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更持久的免疫保护;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以及不同的免疫途径可以影响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种类,因此优化免疫策略及免疫途径对于疫苗的免疫效力也至关重要。

科学家提出病毒可以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思路已有30 多年,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在临床中也证明其有效,但该类商品化疫苗较少。本研究室首创了基于AdV 和甲病毒复制子嵌合载体的新型猪瘟标记疫苗(rAdv-SFV-E2株),该疫苗株能够稳定表达猪瘟病毒E2 蛋白,并能够对CSFV 强毒的攻击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目前该疫苗共获得了3 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转基因安全证书和临床试验批件,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并进行了新兽药注册。目前上市的病毒载体疫苗较少,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机体的抗载体免疫反应,病毒载体进入机体后会引起抗载体免疫反应,再次免疫时会因为体内已经有了抗载体免疫力而使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要解决载体本身诱导的抗体问题;一些病毒载体疫苗易受母源抗体的影响,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何平衡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由此可见,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或许利用不同的血清型病毒构建重组载体疫苗、对重组病毒载体包装、与其他类型疫苗联合免疫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抗原和最佳的免疫途径等策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总之本文对研制病毒载体疫苗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为相关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密码子外源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本质与拓展
新型密码子、反密码子、氨基酸对应盘
10种藏药材ccmFN基因片段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