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02-03李晓金

北方药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血糖微量用量

李晓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病情较严重,存在明显的应激状态,虽然并未患有糖尿病,通常存在明显的血糖水平升高情况,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1-2]。应激性高血糖主要指受到手术、严重感染、创伤、出血等有害刺激的影响,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以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兴奋轴为主,糖代谢变化情况,血糖水平持续提升[3]。高血糖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较大,导致感染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多脏器受损以及严重感染,以改善患者预后[4]。目前临床对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胰岛素,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微量泵静脉输注与皮下注射,均具有一定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5],重症高血糖患者多存在电解质紊乱情况,主要表现为K+、Ca2+离子浓度紊乱。胰岛素的应用能够有效刺激Na+-K+-ATP酶活性,促进细胞摄钾,进而有效改善血钾水平。其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实现对血糖水平的控制,通过微量泵能够直接静脉给药,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精确显示,效果理想[6]。基于此,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采取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高血糖患者,均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2组,各30例。划分为奇数与偶数编号,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7例和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8.03±5.14)岁;病程5~9年,平均(6.83±1.35)年;血糖异常时间1~8d,平均(3.83±0.42)d;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6例和14例,年龄45~79岁,平均(58.29±5.23)岁;病程5~9年,平均(6.12±1.44)年;血糖异常时间1~9d,平均(4.10±0.24)d。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诊断证实为高血糖,收治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对胰岛素存在过敏反应;(2)具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3)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相关指标,指导其合理用药,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保证病房的整洁、舒适、安静,胰岛素使用方式为皮下注射,注射位置为上臂外侧皮下脂肪层,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注射剂量为0.2IU(kg·d),每日使用3次,结合监测血糖值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合理控制胰岛素用量。

观察组采取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详细内容:(1)做好患者血糖监测工作,在对血糖指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可对其手指指端进行挤捏,同时采血针不可重复应用,如果患者存在血糖异常变化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采取对症干预措施。(2)在实际治疗阶段,需要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mL放入胰岛素注射液50IU,治疗方法为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同时结合患者血糖情况对微量泵进行合理调节,输注阶段需要加强对患者电解质变化情况的观察。(3)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对药物作用进行严密观察,掌握适应证及相关注意事项。(4)如果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稳定,可适当延长测量的间隔时间。同时需要更换指尖血糖测量位置,对受损指尖皮肤进行合理处理,减少感染发生风险。另外需要结合实际更换药液,确保整体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通过血糖仪进行检测。(3)比较两组血清治疗前后K+、Ca2+离子浓度,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及治疗7d后常规抽取静脉血,通过全自动深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清K+、Ca2+离子浓度进行检测。(4)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统计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比较

比较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K+、Ca2+离子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者K+、Ca2+离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浓度低于对照组,Ca2+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K+、Ca2+离子浓度比较

2.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机体在受到严重创伤时会引发严重应激反应,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激活,促进生长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血糖代谢紊乱,导致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随着病情严重,炎症反应呈现持续加重的趋势,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7-8]。对重症监护病房糖尿病患者来说,患者多受到糖皮质激素提升、生长激素水平提高、肾上腺素水平提高等应激状态的影响,导致其血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手术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另外会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甚至促进病情发展,导引发死亡。因此采取有的血糖控制措施十分必要,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胰岛素在临床较为常用,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下降,提高抗感染细胞因子浓度,使细胞因子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可以强化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合成,对于促炎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既往临床多采取普通输液器静脉滴注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法有效调节速度,控制血糖较为困难。通过使用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方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另外微量泵的结构精密,能够实现对胰岛素的合理调整,如果无药能够及时报警。实际用药阶段,能够结合患者实际合理调整药物用量,对患者胰岛素生理分泌进行模拟,设置用餐时、餐后及基础胰岛素量,并且不会对其他药物的应用造成影响,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危险期。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减少药物用量。皮下注射的起效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载30min内便能够起效,用药约2~4h浓度便可以达到峰值,并且持续时间为6~8h。但是该治疗方法极易导致吸收不良,药物无法短时间快速起效,进而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其半衰期约约4h,反复皮下注射用药极易导致药物蓄积,虽然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但是存在一定的低血糖发生风险[10]。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通过电脑控制,泵入后起效时间非常短,并且短时间内被肝脏代谢清除,半衰期约3~5min,有助于对高血糖的控制;并且在实际治疗阶段,能够结合血糖值对输注速度合理调节,确保输入的均衡性,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平稳等优势,因此能够实现对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缩短控制时间[11]。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K+浓度低于对照组,Ca2+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能够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胰岛素不但可以改善高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激活Na+-K+-ATP酶活性。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需要K+参与,促进其内流,进而有效提高细胞中K+浓度,所以血清中浓度降低[12]。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糖水平恢复,稳定泵入,有效纠正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对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血糖指标及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高血糖微量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