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印良品”解读《设计中的设计》
2022-02-03陈冰冰
摘 要:通过研读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一书,我深受启发。书中介绍了原研哉在临危受命之时,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在田中一光前期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在无印良品的创新征途中。书中选取了许多关于无印良品的优秀作品案例,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原研哉用别具匠心的设计视角、感性的人文主义情怀、传统自然的审美观念,设计出了消费者认可的作品,带给现代设计很多启示。笔者将通过《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无印良品”篇对其发展历程的介绍,本土与禅宗文化对原研哉设计的启发,以及“无印良品”在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与本土兼容理念的具体运用,分析无印良品的设计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为今后的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无印良品 禅宗文化 本土理念 “白”与“留白”
初见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首先是“白”与大量的留白,在色彩“白”与版式留白的使用中,原研哉将简洁大方的色调与版式设计上留白的使用贯通全书,给人一种素朴、纯净、放空之感,在“无印良品”篇中更是把“白”运用到了巅峰的境界。“无印良品——无,亦所有”,题目中的“无”,开门见山,使读者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充满了无限遐想。作为一名设计师,笔者将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出发,对“无印良品”的美学理念进行分析,使今后的设计师能更好地理解无印良品中“无亦是有”的美学境界,学习原研哉设计的禅意,并将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工作中。
一、无印良品的发展历程
无印良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以“极简”“简约”为设计理念,鼓励大家用最少的钱买最便宜合理的东西,提倡低调为主的原则,成了当时市场上的一股清流。1989年,日本经济停滞,泡沫经济破碎,人们更被无印良品朴素简约的设计理念所征服,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物品,“簡化而不是廉价”,是“合理的低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印良品之父”田中一光也再一次用无印良品证实了,朴素也可以在奢华的世界里散发自信的光芒。2001年8月,原研哉受邀加入无印良品,用简约与自然给无印良品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再次达到鼎盛。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领下,无印良品逐渐将低价格与高质量结合,将产品扩展到人们生活生产的诸多方面,从食品、日用品延展到衣服、家具、百货、家电等,实现了多层次的发展。从起初追求便宜有价值的物品,到考虑环保、重复利用资源、互通设计等,为设计节约了一定的成本。随之“空”与“无”逐渐变成了物品成为商品的运用法则,并且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种审美方式。
二、本土与禅宗文化对原研哉设计的启发
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将借鉴到的优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禅文化,禅宗文化其实是来自中国佛教的禅宗。随着禅文化在日本传播开来,日本的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建筑选材等各方面的本土设计中也逐渐渗透出禅宗文化的气息。日本的美学崇尚简易素朴,排斥奢华烦琐,讲究清淡直观。在服装方面,日本的和服大多设计简单,色彩清素,整体看起来简洁而又大方。建筑方面,日本在选材时,多以自然界中未经过加工的木材和芭茅为主要建筑原材料。整体造型方面,多运用单一直线,不刷油漆,卸下一切附加物,崇尚自然之美。正是这些充满禅意的趋向深刻影响了原研哉,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及的“家”理念,就是选用回归自然,丢掉一切烦琐的商业元素,构建一个内心想要追求的“桃花源”。原研哉在摩洛哥和喀麦隆拍的“家”系列海报,都以最原始的村落为题材,简单而又美好,仿佛能带着读者回到生活最简单的样子。他将这种观念用海报的方式传递出来,快节奏的生活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也回归了内心的平静,这或许是无印良品受到喜欢的重要原因。
三、“无印良品”在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无印良品的商品到了消费者手中,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就是产品功能带来的美学感受。无印良品的功能性原则就是充分利用原材料的功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购买者在拿到物品的一瞬间,“满足感”一触即发。从碎香菇的案例可以看到,通过选择以往只能够被淘汰的质量不太好的香菇进行二次加工,把香菇的使用功能放在第一位,传递给消费者,可以缓解带有“缺陷”的香菇不能被市场利用的情况。
除了香菇的使用案例,无印良品的功能性原则还包括消费者的直观性、商品的便利功能等。在无印良品所有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上均采用透明材质容器,消费者可以在拿起商品的一瞬间准确地看到瓶里液体的颜色及材质。这种直观性,就会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则是无印良品的便利功能,无印良品的笔筒设计充分利用了此原则。无印良品的笔筒在未使用前,环面平整,外轮廓有字体排版,放在桌子上就是一个工艺品摆件;而打开盖子,便化身为了笔筒;笔排列整齐,可以直接拿出来使用,美观而节省空间。
最后,细节方面,无印良品的小设计也是无微不至。在无印良品的咖啡杯包装设计中,每个包装盒中都会放一个“U”型的隔离板,防止杯子在盒子里相互碰撞。除了防震,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用来充当咖啡杯存放的支架,有效阻止了包装减震器只能被扔进垃圾桶的宿命。这些细微的设计会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惊喜,更加吸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力。
(二)经济性原则
无印良品的经济性原则既不是指绝对的“便宜”,也不是指在对低价疯狂追求中失去产品的本质,而是在合理足够的质量下承载终极的合理性,最终达到收益的可观性,不是单单靠价格便宜取胜。在设计环节方面,从设计流程、生产工艺、服务中寻找节约成本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识别系统的形成与使用,一系列海报的拍摄,保持了设计的一致性与统一性,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广告宣传的成本。
无印良品的经济性原则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的运用也尤为明显,设计师运用最简约的设计方式、用最优成本筛选出最低的价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消费者分别做引导,引导其消费。版式的空与整洁也形成了无印良品无形的宣传语,标准字体,标准色——传统色彩“白”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推进了无印良品识别系统的构成,有了这套企业识别系统,在今后的包装设计及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都可以降低商家的成本。
(三)“距离性”原则
布洛说过,“心理距离”就是一种态度。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需要给观赏者设定一些距离,使作品不空洞无趣。其实,心理距离的产生就是利害关系的参与与不参与,参与了是生活中实际的距离,不参与的就是美感中需要保持的距离。在审美观照的世界里,带有“心理距离”的世界最为美好,通过创作与欣赏的活动过程,距离存在的内在矛盾是心理美感最好的表现手法。为了防止设计师与形象之间出现距离极限,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把握好作品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距离太近,作品比较空洞,有可能成为设计师情感表达的工具。而距离太远,则会导致作品远离人们的日常经验,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在无印良品中,原研哉利用“心理距离”把已知的生活状态“拿”過来,去开发它的未知性。“自然而然”的海报设计,重点反映了日常生活化,整个海报设计上除了原有的家居产品,其他一切多余的装饰都不添加,简单舒适的生活,就是该系列海报的主题。原研哉这幅海报的亮点就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观赏者的心理,在自然状态中令观赏者获得最佳审美心理。原研哉善于用理性客观的角度把握设计的“度”,使设计既不平淡直白乏味,又没有过多拉开设计与观赏者的距离,而是把生活最简单的一面表达为海报的重点。
四、创新与本土的兼容理念在《无印良品》中的运用
(一)无为的“空寂”之美
在日本,无论是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经济昌盛的时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崇尚“纯化与自然”,追求单纯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的内涵相统一的艺术审美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无”又是对禅宗“空寂”的意识反映。“空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老子的“无为”,这里的“空”与字面意思的“空无一物”大不相同,指的是将设计元素进行提炼、简化,属于一种简约之美。而“寂”,则是指形有限而意无限。用最质朴的设计手法去表达繁华,无可比拟的宁静致远。所以“空寂”运用在无印良品的设计中就是用最简约明净的画面,营造一种安静、优雅的意境,使消费者在购买此物时有一种远离尘世的喧嚣。通常我们在购买商品时,面对表面装饰较少或不加装饰的物品不会分散注意力,而无印良品就是用不多加装饰的“空”来衬托产品的本质,带给消费者无尽的遐想,看似置身事外,又仿佛置身其中,同时又带人回归内心的平静自然。所以,“空寂”并不是“空”与“无”,而是将万物包容,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境之美。
1.在产品设计上。无印良品运用了“空寂”的设计思想,保留商品的本质,在产品上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图案的装饰与标志。例如在无印良品壁挂式CD机上面,除了功能选择区的部分有颜色,产品其他部分干净空白,而且运用高科技的手法将原本放CD的部分省略掉,整个产品看起来只有一个金属外壳,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达到“空寂”。另一方面,这款壁挂式音响的开关设计模仿风扇的功能,使用拉绳开关,开启的同时音乐就随着机器的启动迎面而来,带给消费者良好的用户体验。造型方面的“简约”与“空无”可以瞬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消费者产生无尽的好奇与遐想。因此。在这种条件反射下,消费者只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功能性。
2.在海报设计上。在海报设计方面,无印良品2003年推出的“地平线”宣传海报,整个海报拍摄中全部采用自然景观,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文字与装饰出现,尽管空,却又像一个大大的容器,可容纳万物。这组海报看似什么都没有,却能让人心之所向,就像世间万物的地平线一样,能够一眼看到天空与大地,享受这天地间带给人们的无限包容,用自然的景观去表现“空寂”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禅宗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的渲染。
(二)“白”与“留白”
在日本,人们尊崇自然与生命,便把自然美作为美学的最高信仰,所以使用色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自然色与单色。《古代日语的色名性格》中曾记载,日本最初的颜色只有四种,白、青、赤、黑,除此无其他装饰色。他们把白色作为至高无上的颜色,寓意洁白无瑕,质朴安定。我们可以发现原研哉并不喜欢五颜六色的颜色,除无印良品标志的暗红色,很少使用其他鲜艳颜色,色彩搭配也都是纯净之色。他认为颜色多了会没有秩序,而白色就不一样,它可以直击混乱和无序,使整个产品看起来干净有序。《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封面设计,纯色的底面没有多余的字,只留有作者和书名及中英文装饰,腰封也只是简单地用文字排版,黑字白底,简单纯净。这样简约的白色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白色嘀语的世界,不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停留很久。白既是生命的起源,也寓意着事物的终止,色彩“白”与“留白”贯彻在原研哉的整个概念里。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受到含蓄内敛性格的影响,所以在创作上强调“犹抱琵笆半遮面”“此处无声胜有声”。当代品牌设计以及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影响。纵观中西设计理念,留白的使用遍布各个时期。在传统绘画中,留白是以少胜多,而在西方现代设计中“留白”则是“简易就是美”。在无印良品的茶杯宣传广告中,只有主题物杯子的俯视图和广告语“完美圆”在画面呈现。设计师将杯子拍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将茶杯的圆润与广告语相呼应,背景与茶杯的色调虽然都选用了白色,但巧妙地在茶杯下方添加了浅灰色暗影进行区分。整个广告看起来干净整洁,杯子的质感与画面的留白融为一体。标语的精炼与茶杯的素净使留白多了一些禅意,证实了“留白”并不是空白和无意义的阐述,而是符号在版式上简洁巧妙的运用。
五、无印良品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一)删繁就简,崇尚自然
随着环境污染、人为活动的增多,无印良品的设计师开始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继续出发,注重产品材质本身原材料的保留,展示品质的同时简化工序,推崇自然观念,选用大量的棉、麻、木材、藤条等天然材料。减少人为加工,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特征和韵味,靠近人们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用简约绿色的设计来征服消费者,在保证产品材质天然的同时,也满足了产品自身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简单纯净的色彩、精炼简约的文字、环保的原材料、简约的版式设计风格,符合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删繁就简的设计为今后设计师在灵感来源上提供了借鉴。
(二)以我为主,兼容并蓄
原研哉曾说:“市场营销的根基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无印良品在把控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方禅意。日本人用“虚无”“空寂”表现看似“无”,内涵却往往很丰富的东西。这种思想其实与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哲学思想相一致。“无设计”理念也与老子的“不争”思想相接近。我国古人曾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人们在无印良品中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其实也是间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吸收借鉴国际优秀的设计案例,结合本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为优秀的本土文化注入新血液,设计才能长青。
六、结语
读了《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感触颇深。从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到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这些都是原研哉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他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不厌其烦地去挖掘那些我们认为是无聊的生活细节,再把这些细节运用到设计作品的元素提取中。对于生活中简单平凡的物体,他也会把它们进行简化,赋予其美学理念以供大众观赏。他认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才更能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也有人看了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或许会说“不过如此”,但“U型隔離板”“壁挂式CD”等这些琐碎的物体,都来源于原研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也许这样的设计风格太过于温和,但也正是这一点点的努力,却使生活更加简约美好。
参考文献:
[1]栗智.日本茶道的禅宗与“四谛”[J].大众文艺,2005(7).
[2]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圆.简论“无印良品”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J].科技与创新,2018(19).
[4] 王雅兴.原研哉“无亦所有”设计美学对当下中国设计的影响[J].纺织报告,2021,40(2).
[5] 王慕然,杨杰.原研哉设计作品的禅宗美学及其设计思路,包装世界,2017(4).
[6] 李璐.浅析无印良品中的日本禅宗美学[J].艺术科技,2016,29(10).
[7] 聂茜.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以日本无印良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11).
作 者: 陈冰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编 辑: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