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6-12-01施云中
施云中
摘 要:语文教学应像绘画艺术一样,巧妙运用留白技法,创设“别有一番滋味在课堂”的教学意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任鸟飞”,“凭鱼跃”的机会,吸引、引导、发展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白;想象
留白,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的是画面上所留下的空白,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寥寥数笔,几点勾勒,一幅山水花鸟图就这么简洁、自然、质朴地展现在你眼前,你看不出有多少内容,却曲折幽深。有时候,几行竹子,一间小屋,一枝梅,一茎兰,一抹烟云笼春山,便构成了国画里面的境界。空出来的缝隙占据了大部的篇幅,却深邃不着边,给人无限遐想。这便是留白之美。这些空白不是作者无物可画,而是有意为之,追求“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它让人在“无”中生“有”,于“虚”处见“实”,从而使画面显得气韵生动,给人无限的遐想。
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仍在课堂上大包大揽,大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这样事无巨细的教学讲解,繁重的作业批改,让老师疲惫不堪,许多教师因此患上职业病,学生也在沉闷的听课与繁重的做作业过程中渐渐变得性格沉闷、老气横秋,近视眼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厌学情绪渐渐笼罩了这群天真烂漫的孩童。
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留白”的教学艺术呢?
一、充分预设教案里的留白
多少年来我们在写教案时总是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直写到作业设计,甚至先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过渡到下一问题,都缜密思考,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我认为教案中的“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不要在教案中预设得过于饱满。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不能代替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答案会出乎教师的预设,偏离教案设定的轨道,所以要充分预设课前教案里的留白,给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留有余地。“留白”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
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留白
教学《社戏》一文,课文最后写,我第二天吃六一公公送来的豆时“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可最后一段却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教师可提问:“豆还是那豆,为何第二天吃就不好了呢?那么那一天夜里究竟好在哪里呢?”此时的学生都会陷入沉思,看似空白的教学,实际引领学生去寻找那一夜的好,从而领悟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的空白其实就是思维在展开,在突破。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像《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贵在教师善于引导,善于激发,巧设“空白”,妙留悬念。空白的设计并不是教师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空间。
三、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空间
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就是给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热情、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文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枯藤老树昏鸦”等这些意象之间的留白,让学生想象,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在这里,“留白”教学艺术的合理运用,既能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锻炼。
四、表达品味时留白,丰富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教师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如在教学琦君的《春酒》时,设置一段舒缓的略带伤感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读课文,静心体味那份醇厚的乡情。相信无须多解释,当学生读到“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一段时,一定会深深融入作者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中。
五、理解结果时留白,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标准答案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感悟,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抵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此时应留出结果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文教学“留白”是张弛结合,动静交融,以逸待劳的教学艺术。但此举只可精心为之,不可滥用。一节课中若频繁使用教学“留白”,将使教学节奏松散,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留白”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白”了。恰到好处的“留白”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架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教学节奏里“张”与“弛”之间的平衡点。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应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只“实”不“空”,则不成艺术,“空”而能“实”,则奥妙无穷。正如苏轼所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此成为语文教学之最佳境界,也是全体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成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留白”艺术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2(19).
[2]冯红琴.初中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