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粒度的炒牛蒡子煮散工艺比较*

2022-02-02刘芳张礼欣束雅春吴磊黄亚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牛蒡子牛蒡绿原

刘芳,张礼欣,束雅春,吴磊,黄亚威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中药煮散是指以水为溶媒与药材颗粒或细末煎煮取汁服用的用药形式[1]。煮散既可提高利用率、减少药物的用量,又可减少煎煮时间、节约能耗[2]。本实验选取2020 版《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临方捣碎”的炒牛蒡子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粒度的炒牛蒡子煎煮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煎出率并结合浸膏得率为指标作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粒径的煮散饮片。

1 仪器与药品、试剂

Agilent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公司,含G1311A 四元泵、G1316A 柱温箱、G1314A VWD 检测器、Chemstation 工作站);Agilent 1260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公司,含G1312B 二元泵、G1316A 柱温箱、G1367E 自动进样器、G1322A 脱气机、G4212B DAD 检测器);JE1001 电子天平(上海浦春计量仪器公司);BP-211D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AX224ZH/E 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常州公司)。

对照品:牛蒡苷(批号110819-201812,纯度95.0%)、绿原酸(批号110753-202018,纯度96.1%)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牛蒡子苷元(批号PCS-200509,纯度98%)、异绿原酸A(批号PCS-200904,纯度98%),购于北京世纪奥科生物技术公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纯净水。

炒牛蒡子(批号:201201,产地辽宁)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亚威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菊科牛蒡Arctium lappa L.的炒制后的干燥成熟果实。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粒度炒牛蒡子煮散的制备

根据2020 版《中国药典》所用药筛和粉末分等标准,牛蒡子属种子类药材,含有大量油性成分,粘性很大,容易粘连成块并堵塞筛孔,所以本实验将炒牛蒡子粉碎成3 种粒径:能全部通过5 目筛,且混有能通过10 目筛不超过20%的粉末;能全部通过10 目筛,且混有能通过50 目筛不超过20%的粉末;能全部通过24 目筛,且混有能通过65 目筛不超过40%的粉末;依次定为炒牛蒡子2 号、3 号、4号。以原炒牛蒡子(未粉碎)定为1 号。对4 种规格粉末粒度进行考察。

2.2 不同粒度炒牛蒡子特征图谱及其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edera ODS-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5μL。洗脱梯度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牛蒡苷、异绿原酸A、牛蒡子苷元、绿原酸的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后定容,得对照品储备液。精密移取各对照品储备液一定量,混合定容至同一量瓶内,配制成绿原酸0.499 mg·mL-1、异绿原酸A 0.200 4 mg·mL-1、牛蒡苷9.22 mg·mL-1、牛蒡子苷元0.222 2 m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参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国中医药发〔2009〕3 号),分别取炒牛蒡子1、2、3、4 号各40 g,加入8 倍量水,浸润30 min,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煎煮30 min,趁热滤出药液,残渣加6 倍量水,煎煮20 min,趁热过滤,合并煎煮液,得供试品溶液。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用甲醇倍比稀释后得系列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该液5 μL,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检测,以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值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4 种被测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见表2。

表2 炒牛蒡子中4 种成分线性关系

2.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3”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炒牛蒡子4 号)5 μL,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得样品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其含量的RSD 分别为0.03%、0.16%、0.13%、0.6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炒牛蒡子4号),分别于0、2、4、8、12、24 h 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5 μL 测定,测得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其含量的RSD 分别为0.45%、2.17%、0.24%、0.5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 内稳定。

2.2.7 重复性试验 按照 “2.2.3” 项下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炒牛蒡子4 号)6份,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检测,测得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其含量的RSD 分别为0.14%、0.57%、0.16%、0.58%,表明供试品溶液重复性良好。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2.3”项下供试品溶液(炒牛蒡子4 号)6份,每份600 μL,分别精密加入已知含量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混合对照品适量,依照“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含量,再根据公式:回收率(%)=(测得量-供试品称样量×样品中含量)/加入量×100%,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3。

表3 各指标成分加样回收率

2.2.9 样品含量测定 按照上述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炒牛蒡子1、2、3、4 号煎煮液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见图1、表4。

表4 不同粒径的炒牛蒡子煮散饮片煎煮汤剂中4 个有效成分含量(mg·g-1,n=3)

图1 混合对照品溶液(A)及炒牛蒡子4 号供试品溶液(B)的HPLC 色图谱

2.2.10 出膏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2.2.3”项下4 种供试品溶液各5 mL,均平行3 份。供试品溶液质量记为m1,置恒重蒸发皿中水浴蒸干,105℃干燥3 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0.5 h,精密称定质量,得到供试品干膏,质量记为m2,根据公式(1)计算出膏率。炒牛蒡子1、2、3、4 号的平均出膏率分别为5.768%、10.584%、11.069%、12.642%;以4 号出膏率最高。

3 指标权重确立和综合评分

本实验选择综合加权评分法,筛选炒牛蒡子煮散饮片最佳粉碎粒度。设定满分100分,共设5 个考察指标:绿原酸、异绿原酸A、牛蒡苷、牛蒡子苷元的含量权重系数分别为18 分;浸膏得率反映中药整体性,权重系数为28 分。以各考察指标的最大值为满分,对同一指标其他数据进行百分化处理并计算其对应分数,不同粒度的炒牛蒡子累加各自的5个考察指标分数即得到最终分数,分值越大质量相对越好,结果见表5。

表5 最佳炒牛蒡子煮散饮片煎煮汤剂加权评分表

根据实验结果及评分情况,炒牛蒡子4 号>炒牛蒡子2 号>炒牛蒡子3 号>炒牛蒡子1 号。从比较结果可知,炒牛蒡子进行煮散其加权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原饮片。考虑临床上应用炒牛蒡子打粉的可操作性和加权评分结果,确定炒牛蒡子煮散饮片最佳煎煮粒度为4号,即能全部通过24 目筛,且混有能通过65 目筛不超过40%。

4 小结

中药煮散饮片的粒度大小能够直接影响其成分煎出和浸膏得率。随着煮散饮片粒度的减小,与水接触的总表面积变大,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煮散粒度过小时,在传统煎煮方式下煮散会发生聚集效应乃至吸附作用,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3]。使用超声提取工艺,提取率可进一步提高[4]。

猜你喜欢

牛蒡子牛蒡绿原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牛蒡的储藏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牛蒡之心
牛蒡子治习惯性便秘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