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主动脉夹层高龄孕妇剖宫产并主动脉修复术的麻醉用药分析
2022-02-10汪小海葛卫红王东进
王 玥,汪小海,葛卫红,王东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1 心胸外科;2 麻醉科;3 药学部,南京210008
妊娠期A 型主动脉夹层(TAAD)是一种对母亲和胎儿都有潜在致命危险的疾病[1],目前国内外相关的麻醉报道较少。本院收治1 例高龄合并TAAD孕妇,多学科合作行剖宫产和主动脉修复术,术后产妇与胎儿均康复出院。现将其用药与相关文献作对比分析,以期为此类患者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7岁,孕33周,G2P1,因“突发胸背部疼痛28 小时”至本院急诊,查CT 血管成像检查示“主动脉夹层(A 型)”。查体:神清,体温36.5℃,脉搏94 次/min,呼吸20 次/min,左上肢血压121/53mmHg、右上肢123/63 mmHg、左下肢134/62 mmHg、右下肢151/66 mmHg,身高160 cm,体重82 k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未见异常;生化检查:ALT 25.8 U·L-1,AST 48.6 U·L-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4.8×109/L,血红蛋白108 g·L-1;尿蛋白++。产科B 超:单胎横位,胎儿双顶径90 mm,股骨长63 mm,羊水指数114 cm。入院诊断: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A 型)。
2 治疗经过
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确立麻醉和手术方案:全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体外循环下予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术前行常规心电监测:心率97 次/min,血压136/57 mmHg,血氧饱和度(SpO2)100%。建立外周静脉血管通路,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并置管,监测有创血压。血气分析示:pH 7.47,二氧化碳分压(PaCO2)28 mmHg,氧分压(PaO2)31.9 mmHg,碱剩余(BE)-3.94 mmol·L-1。
麻醉诱导用药依次为:静脉注射1%丙泊酚20 mg,氯胺酮50 mg,吸入1%七氟醚,面罩吸入纯氧手法控制呼吸,使SpO2维持在100%。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顺利娩出一女婴(Apgar 评分7~9 分),随即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舒芬太尼20 μg,维库溴铵12 mg,经口插入内径7.0 mm 的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然后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漂浮导管置入术、股动脉穿刺置管术。
维持麻醉,采用静脉持续泵注2%丙泊酚2~6 mg·(kg·h)-1+右美托咪定0.2~0.4 μg·(kg·h)-1+维库溴铵1.4 μg·(kg·min)-1,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共250 μg 并间断吸入1%~2%的七氟醚,待关腹后建立体外循环,见破口位于窦管交界上方3 cm,内膜撕裂至左冠状动脉开口,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体外循环231 min,主动脉阻断168 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15 min。手术历时12 h余,过程顺利。
3 用药分析与讨论
患者TAAD 指征明确,行手术可预防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破裂、脑缺血或心肌梗死。该患者2019 年曾剖宫产一男婴,产后夭折,此次为试管婴儿,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先行剖宫产娩出胎儿,后作主动脉修复术。
患者术前予镇痛、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或尼卡地平,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夹层撕裂,同时防止低血压影响胎儿灌注。当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时,辅以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率。该药可用于减缓主动脉扩张,为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建议[2]。当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钙通道阻滞药等降压药[3]。麻醉诱导时使用丙泊酚+氯胺酮,辅以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插管,随后间断注射舒芬太尼、泵注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大血管手术;患者复温后静脉泵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米力农、新活素,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毕安返心脏重症监护室。
既往报道的有关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病例显示,这类手术麻醉的处理因患者的基础疾病及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 例孕33 周的产妇急诊手术,静脉注射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后置入喉罩,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娩出婴儿后改气管插管;手术结束予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带管转入ICU 治疗[4]。1 例孕34 周的产妇急诊手术,静脉予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胎儿娩出后追加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行心脏手术[5]。1 例孕36 周产妇,麻醉诱导吸入七氟醚、静脉注射丙泊酚、罗库溴铵,面罩控制呼吸,局部麻醉行剖宫产术;两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醚、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产科手术结束后行胸科手术[6]。
本例产妇与上述3 例产妇孕周均超过32周,因而均先行剖宫产同期行主动脉修复术,诱导时均使用丙泊酚。该药为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脂溶性较高,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后,50%经肝脏首过消除,再分布到全身,进入脑循环的血药浓度很低,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7]。
与上述3 例产妇麻醉处理存在差异的是:首先,本例产妇诱导时给予氯胺酮。氯胺酮是苯环已哌啶的衍生物,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轻微,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同时还能增加妊娠子宫的肌张力,联合丙泊酚可促进催眠效果,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8]。其次,本例诱导时辅以低浓度七氟醚。七氟醚对循环系统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可扩张冠状动脉,很少引起心律失常。七氟醚易透过胎盘屏障,新生儿的药物浓度与母体血药浓度及使用时间有关,低浓度(1%~2%)药物对新生儿Apgar 评分无明显影响[6],故而本例维持麻醉时未用七氟醚。最重要的是,本例诱导时未给予阿片类药物及肌松药,避免麻醉性镇痛药抑制胎儿呼吸。待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咪达唑仑脂溶性较高,微溶于水,首过效应较高,生物利用度小于60%,易通过胎盘[7],本例在胎儿娩出后,应用有顺行性遗忘作用的咪达唑仑来预防术中“知晓”[9]。去极化肌松药快速静脉注射会引起肌纤维成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可能造成动脉瘤破裂,应避免使用[10]。非去极化肌松药不易透过胎盘屏障,可用于产科麻醉。本例选用维库溴铵,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的影响极小,适用于心肌缺血和心脏病患者。
综上,对于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麻醉医生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结合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合理使用麻醉药物,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