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法治化的推进策略研究

2022-02-02杨咏婕

南方论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法治化法治思维

杨咏婕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所谓高校党建法治化,主要是指基于我国法治发展的主要形式,促使相关党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进行合理贯彻,可以促使我国党建工作的法治化发展更为合理,为从严治校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确保相关活动能够按照规定要求顺利进行。

一、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性

(一)法治化是依法治校工作开展的基础

通过贯彻法治思维,可以促使党建工作顺利展开,并确保各方面管理能够顺利进行,这也是推动党建实践工作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党建工作法治化同样还是依法治校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可以确保大学的整体发展更为合理,促使党建活动顺利展开。

(二)党建工作是解决党建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工作思维,显然这些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通过开展党建工作法治化,可以确保原有的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相关问题可以得到合理处理。通过优化法治制度,并尝试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此确保党建工作更具科学化特点,从容完成党建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高校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

在2015年时,我们国家便针对高校建设方面颁布了相关总体方案,以此加强我国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协同创新。对于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可以看作是整体教育转变的过程,涉及的因素繁多,实际内容极为复杂,从而给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正是基于这一情况,首要思考的问题便是如何有效做好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工作,确保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

二、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治水平和落实从严治党工作的差距过大

从严治党是党中央近期颁布的相关政策,同时也是法治化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相关政策接连颁布,使得从严治党工作在具体细则层面得到有效落实,由此也说明我国原有制度体系的基础框架也变得更为完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党建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仍然和从严治党工作的正常展开存在较为明显的距离。例如,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层面存在一定偏差,对于法治工作的理解不到位,过于重视日常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党的领导有所忽视,使得工作质量有所下降。甚至部分干部认为党规和国法之间存在严重矛盾,显然这一理念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党建工作的思维和模式存在缺陷

所谓法治思维,主要是指在进行相关问题处理和分析的时候,可以通过法治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通常主要基于党章和相关法律的基础要求而展开,经过了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逐步朝向国际化发展,使得党建工作的开展难度有所增加,实际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基于相关调查能够得知,我国社会民众认为党建工作缺乏民主法治流程的人数占有17.42%;而认为体制存在问题,无法和当前时代的实际情况有所匹配的人数占有24.83%;而认为法治工作内容过于单薄,实际方法过于单一的人数占有33.67%%;而认为现阶段整体党委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的人数占有24.23%;而认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缺乏监督的人数占有40.25%。基于这一情况,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来说,首要工作便是如何有效贯彻法治思维。

(三)党建工作的管理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高校党建工作的行政化发展往往主要会在三个层面有所体现。其一是一些党委人员自身的法治意识极为淡薄,在日常工作之中,未能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而是根据上级领导下达的命令开展工作,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程序盲目简化,导致工作开展受到了诸多影响。其二是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往往对于领导人员过于依赖。但凡高校内部的书记人员对相关工作有所重视,则项目的开展便相对较为容易。反之,如果书记人员的重视度不高,则相关工作的开展便会受到诸多阻碍。其三是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通常民主性特点不够明显。很多时候尽管名义上说是民主决策,而事实上则是党委人员自主决策,使得党内法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很难达到预期,对集体决策本身的科学性有所削弱。其四是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但凡一些大型事务的开展,通常都会以行政职能的形式进行体现。

(四)法治化评价工作缺乏实效性特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评估的时候,同样有着诸多问题存在。最为明显的体现便是一些党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无视党章的情况存在,而是单纯采用人治的方式,实际需要考虑的内容过多,使得法治评估本身的作用并未有效体现出来。因此往往总是领导如何说,评估便如何做,使得法治评估失去了本身的公信力以及权威性。不仅如此,当评估操作同样过于简单,使得实际评估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尽管许多高校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实际操作仍然停留在初期阶段,缺乏合理性特点。

三、高校党建工作法治化推进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法治修养

对于高校来说,可以算作是人才培育工作开展最为重要的场所,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整体行动,都应当走在改革的前列之中,以此成为整个时代的先锋人物。提升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思维,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依法治校的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也能算作是党建工作正常的开展的基础。为此,学校内部的领导人员应当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并做到合理运用,通过法治思维展开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如此,在育人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都需要尽可能将法治思维全部融入进来。

1.提升管理人员的发展思维

对于任何高校而言,办学工作的成败,往往直接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在进行民主决策的过程中,理应基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展开,如此不但能够算作是高校改革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算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要求。为此,广大领导人员便需要对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做到充分理解,应用法治思维的主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之中进行应用。久而久之,这一能力便会得到全面内化,逐步演变成一种基础习惯,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工作当成是完善自我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需要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其基础原则展开学习,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法律的精神内涵所在,以防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感情用事的情况,未能考虑现实因素盲目展开决策,进而出现违规的情况。

2.做好法制培育工作

首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广大大学生理应引导其自主投入到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工作,让其充分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个人成长带来的帮助,从而能够通过法律法规对自身的发言和实际表现展开约束,不会有任何出格的情况产生。在对于他人权利有所尊重的前提之下,对自身的权利进行合理行使。

其次则是需要做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需要将思政课程本身的主渠道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完善,并做好师资团队的建设工作,以此确保法治文化能够和思想道德修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融合,促使早期的思政课程得到有效改善。对于传统的法治文化展开深入挖掘,促使学生内心对于法治方面的认同感有所增加。不仅如此,通过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促使学生们真正投入其中,更为直观地进行法律内容的了解。相比于枯燥的知识教学,真实的案例显然带来的触动和震撼更为真实,效果也更为明显,促使学生们深刻地明白法律法规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此一来,原有的法治思维便会得到合理转化,逐步变成实际行动。

再者则是需要做到合力支持,对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理应在长期工作中慢慢展开。因此,高校便需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并与学生们的家庭展开合作,共同努力,从而为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如此一来,法治教育便会在真正意义上和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道德建设的工作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3.创新培育方式

一般来说,培养教师和学生法治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学习之外,实践同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思维水平的提高、发展理念的形成以及法治习惯的养成都并非简单的法律知识培训就能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熏陶,逐步予以内化。为此,学校便需要对早期的培育形式展开全面创新,以此确保培育工作能够逐渐变成广大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易于接受且乐于学习的一类形式。从目前情况来看,最为有效的活动便是“两学一做”,以此可以起到深化党内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学生们一边完成规定的任务,一边能够得到发展思维教育,从而可以深入了解法律的真正精神,促使自身问题处理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之下,全校师生的工作理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勤于学习,认真实践。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于各类媒体平台予以充分利用,促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有效认识到法治观念树立的意义所在。此外还应当做好学做结合的工作,依靠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们对于法律知识内容能够产生敬畏之心,对法律法规有着更多的尊重,相信法律,提升对于法律的价值认同。而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同样需要对各个群体的基本权利予以尊重,在实际行动过程中,对其权利予以有效维护,以此确保所有人都能在学习工作中做到遵守程序。

(二)创设法治校园文化

在整个社会之中,高校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在创设和谐校园的时候,良好的法治氛围在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建设工作的基础设施,将法治文化作为重要依托,促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进而为法治工作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注重文化环境的熏陶

在创设校园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理应将法治工作的基本特色全部体现出来,并将法治文化内涵全部引入进来,创设优良的宣传氛围。一般来说,除了包括建筑建设、设施建设以及景观建设之外,还包括广播、电视、校报以及宣传栏等多种不同的媒体宣传方式,从而真正做到多形式、立体化以及深层次地进行文化宣传。不仅如此,与当地的文化特点和高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确保法治建设工作能够和周边环境实现全面融合。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高校,还能够依靠建设法治广场、文化长廊以及教育基地的方式,将校园环境的基础作用全部展现出来,从而能够创设更好的法治氛围。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设置咨询室的方式,安排相关教师作为主要人员,以此为广大学生进行法律咨询,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

2.提升精神文化的内涵

在进行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当将法治教育和理想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利用文化的基础优势,以此开展各类具有较强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更为贴近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的模式,确保法治内容的相关细节部分有效落实到实践之中。例如,学校内部可以定期具备知识竞赛、专家论坛、模拟法庭以及文化展览等活动,确保广大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认真感受法治工作和自己日常生活存在的联系。不仅如此,在进行法治实践教育的过程之中,学校还可以和周边的检察院以及法院展开合作,创设相关实习基地,以此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为各类实践活动的正常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制度建立工作

在进行高校建设的时候,制度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以此促使法治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广大学生自身的规则意识以及法治思维,促使其认识到法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形成优良的法治氛围。

1.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

其一,广大高校理应按照以往工作的基本要求,时刻坚持校长负责的制度,从而能够将高校党委自身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在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充分展现其领导核心作用。同时高校还需要对当前法规内容展开全面梳理,针对其中存在的内容,把握出现的冲突情况以及一些表述不够紧缺的内容。特别是如果有任何违反法律或者操作性相对较差的制度存在,理应展开深入研究,并与学校当前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及时展开完善,确保其基础作用能够全部发挥出来。

其二,对早期以大学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展开完善,从而能够形成全新的制度体系。这样一来,各类改革工作都能够顺利展开,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优良氛围的建设。

其三,针对早期的干部考评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尤其是对于作风建设方面予以重视,确保所有干部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清廉做事,不能有任何违法违规的情况存在。同时还要从细节层面入手,对原有的选用机制展开改进,确保一些有着较强综合水平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到干部团队中,从而能够提升整体队伍的综合实力。

2.优化党建工作的原有模式

其一,对于党建工作的基础体系展开全面强化,尤其是对于其中的薄弱部分,在经过商量和讨论之后,对其展开优化。以此可以从制度层面出发,更好地完成问题的处理工作。同时还要对早期的管理考核制度展开优化,针对一些不合格的党员,理应按照规定要求对其展开处置,确保制度的内容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而对于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还需要设置相关监督团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二,对于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予以完善,从组织、活动以及党员层面入手,确保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合理设置党组织机构,优化原有的领导团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机构健全以及人员结构健全。除此之外,在开展党内活动的时候,还应当做到全面规范,确保所有党员都能够认真参与其中,对于自身表现展开评价,了解自身不足,并向党组织进行汇报。而在党员发展方面,还应当参照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时刻坚持考核制度,保证所有党员都能够基于相关程序的要求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领导人员便需要提高对于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视度。针对早期日常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展开处理,改进其中的不足,从而促使高校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为其整体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猜你喜欢

法治化法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则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