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代前列,做推动中国学术繁荣的中流基石
2022-02-02缪昌文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迈入2022年,《硅酸盐通报》也迎来了创刊40周年。
《硅酸盐通报》的创刊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年天津硅酸盐学会创办了一本叫《硅酸盐》的期刊,这本期刊的创办得到了中国硅酸盐学会的大力支持。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硅酸盐学科陶瓷、水泥、玻璃、搪瓷、人工晶体,以及其他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发展迅猛,急需更广阔的学术、技术交流平台,经中国硅酸盐学会报请中国科协批准,于1982年将《硅酸盐》更名为《硅酸盐通报》,作为中硅会的会刊、《硅酸盐学报》的姊妹刊出版发行,期刊定位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交流实践经验的园地。《硅酸盐通报》从此肩负起了传播行业科学文化、交流行业学术技术的神圣使命。
征程四十载,砥砺映初心。创刊后的《硅酸盐通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谋生存求发展始终是前进路上不屈的旋律。由于主办单位为企业,资金和稿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办刊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办刊,辗转从天津到南京,再到淄博,最后来到北京,先后三易出版地,共历四次出版单位的变更。然而,也正是这种变更,为期刊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使其经受住了信息社会网络媒体的冲击,经受住了国家考评体系变化带来的优秀稿源外流等不利影响,发展成为行业内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核心期刊。由于期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2011年获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光荣称号。
辛勤耕耘,终结硕果。《硅酸盐通报》走过的四十年,是陪伴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四十年,是中国硅酸盐行业科技队伍日渐壮大的四十年,也是见证中国硅酸盐工业和相关领域科技进步的四十年。尽管道路坎坷曲折,《硅酸盐通报》始终秉持“传播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基础知识,交流技术经验和技术创新”的办刊宗旨,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鼎力支持和主管主办部门的关怀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四十年来,《硅酸盐通报》由最初每期仅刊登10多篇论文的季刊,发展为如今每期刊登40余篇论文的月刊,年刊登论文量增加了10倍以上;由初创时的一般行业期刊发展为全国知名核心期刊,被美国、日本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成为行业内重要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和媒介。四十年来,《硅酸盐通报》刊载了万余篇学术论文,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显示,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达到938.911,影响因子0.832,排名位列化学工程综合类期刊第3名。
强国建设离不开科技期刊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形势异常复杂,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竞争正在成为大国间博弈的角力场,学术期刊作为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号召全体科技人员“把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使命在肩,《硅酸盐通报》于2019年成立了第五届编委会,再一次明确“面向应用技术研究,传播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基础知识,交流技术经验和技术创新,服务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办刊宗旨。期刊编辑部也依托新一届编委会开启了“有目的策划、高质量编辑、高效率传播”的全新出版实践。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组织专题专栏、邀约高质量稿件,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和办刊质量。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推动媒体融合宣传等提升学术影响力,充分发挥中文期刊在广大一线科技人员学术和技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先后策划的“工程应用”系列封面,“固废与生态材料”专题、“3D打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等以及邀约的系列综述论文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有力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022年正值《硅酸盐通报》创刊40周年,也是期刊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节点。我们将着力加强编委会建设,成立青年编委会,更新审稿人库,充分发挥编委、审稿专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和水平;加强编辑策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刊模式,打造重点专栏专题,丰富内容形式,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强出版宣传,吸引广大优秀作者、企业科研技术人员对期刊的关注和支持。相信在广大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在编委会、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硅酸盐通报》必将不辱使命,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中文期刊的中流基石作用,推动中国学术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