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巨长的文物名究竟是什么意思

2022-02-01白虎山咸鱼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釉彩团花高山流水

白虎山咸鱼

逛博物馆的时候,我经常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学过语文。

簋(guǐ)、鬲(lì)、卣(yǒu)、罍(léi)等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的生僻字不认识也就算了,像“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明明文物说明牌上的每个字我都认识,读下来却依然一头雾水,连断句都断不利索。

其实,只要了解一点文物定名的小知识,比这更长的文物名辨识起来也轻轻松松。

在给文物定名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观其名而知其貌”。因此,一件文物的名字往往包含三个要素:年代、特征、器物通称。

以前面提到的“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为例,最后的“团花绣片”四个字,才点破了这件文物的本质,前面长长的一串,都是将这件绣片跟其他绣片区分开来的特征。

织绣类文物的特征,往往从质地、工艺、纹饰三个方面来考量。

我们来拆解一下上面这件文物的名字:

灰缎地/平针绣/一路连科/团花绣片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灰缎地:以灰色的缎子为地。

平针绣:刺绣的传统针法之一。

一路连科:图案中的鹭与“路”谐音,又绣有一丛“连棵”的莲花,故名“一路连科”。

看,是不是这样就“观其名而知其貌”了呢?

再来看一个同类型的文物定名:彩缎地盘金铺绒绣高山流水扇套。

彩缎地/盘金铺绒绣/高山流水/扇套

(质地/工艺/纹饰/通称)

彩缎地:这件文物采用蓝缎、白缎、黄缎等多种颜色的缎子拼接成底子。

铺绒绣:纱绣针法的一种,通常是在素色底子上满绣花纹,不露底子。

高山流水:这件扇套整体做成了古琴造型,并且绣有“古琴”“高山流水”字样。

同样的道理,瓷器也是遵循“观其名而知其貌”的标准来定名的。

在博物馆遇到名字比较长的瓷器时,文物名里的年款(如“清乾隆”)和窑口(如“耀州窑”)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接下来便是特征、质地和器形这三个要素。瓷器的特征,包含了釉色、工艺、纹饰等方面。由于瓷器的质地基本都是“瓷”,所以在定名的时候,质地有时会被省略。

我们来拆解一下“清光绪淡黄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纹花口花盆”:

淡黄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纹/花口花盆

(釉色/工艺/纹饰/器形)

其中花口花盆是因口部呈24花瓣形而得名。

在给瓷器定名的时候,有时会碰到多种花纹在一件文物上共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观其名而知其貌”的目标,往往每种纹饰都会在定名中一一体现。比如: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海水双鱼/外莲瓣纹/温碗

(窯口/釉色/纹饰所用的工艺/内壁纹饰/外壁纹饰/器形)

当然,在给文物定名的时候,也不一定非得这么一板一眼。否则,遇到乾隆时期烧制的那件著名的大瓶,瓶子上光釉彩就有足足17种,同时瓶身施有10种纹饰并12幅开光吉祥图案……这件瓷瓶被定名为“各种釉彩大瓶”,也算是无奈之举了。

不过像这样的瓷器,如今传世的也只有这么一件,无论是提起“各种釉彩大瓶”,还是提起它更广为人知的外号“瓷母”,见过这件瓷器的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它的身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釉彩大瓶”的名字,其实也符合了“观其名而知其貌”的文物定名标准呢!

猜你喜欢

釉彩团花高山流水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釉彩千年之汝窑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顾致农《高山流水》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
冬日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