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原发性肺黏液样肉瘤1例
2022-02-01姚家美葛晓雯栾丽娟卢韶华侯英勇
姚家美,朱 娜,葛晓雯,高 峰,栾丽娟,卢韶华,侯英勇
患者男性,31岁,发热1天,胸部CT示右肺结节。胸部增强CT+重建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旁占位,伴局部支气管狭窄,远端炎症,恶性肿瘤待排(图1)。PET-CT检查示:FDG代谢增高。遂行右肺下叶切除术。
图1 胸部CT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旁占位
病理检查眼观:右肺下叶切除标本,大小15 cm×10 cm×4 cm,支气管切缘最大径3 cm。距支气管切缘3 cm,距胸膜1 cm、紧邻支气管见一肿块,肿块大小2 cm×2 cm×2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境界清(图2)。镜检:低倍镜下见肿瘤位于支气管壁外,呈结节状生长,境界清楚,局灶区可见纤维性假包膜(图3)。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星芒状或多边形,细胞轻度异型,染色质细腻,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胞质嗜酸性,胞界不清,部分细胞质内见空泡形成。核分裂象1~2个/10 HPF。肿瘤细胞呈条索状、网状或无序排列,未见出血及坏死,间质显著黏液样变,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支气管旁淋巴结可见肿瘤侵犯(图4)。免疫表型:肿瘤细胞α-SMA(图5)、Calponin、EMA均呈局灶阳性,CKpan、desmin、S-100、CD34、STAT6、ALK(克隆号5A4)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检测:EWSR/CREB1探针检测显示:计数100个肿瘤细胞,可见60个肿瘤细胞存在该基因融合(图6)。
②③④⑤⑥图2 肿块紧邻支气管,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境界清 图3 低倍镜下肿瘤位于支气壁外,呈结节状生长 图4 支气管旁淋巴结可见肿瘤侵犯 图5 α-SMA呈局灶阳性,EnVision法 图6 EWSR/CREB1基因融合(箭头),FISH法
病理诊断: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原发性肺黏液样肉瘤(primary pulmonary myxoid sarcoma, PPMS)。术后随访15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讨论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PPM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肉瘤,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组织学起源未明,有学者认为其来自于原始的间充质细胞,伴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分化[1]。该肿瘤由Nicholson等[2]于1999年首次报道,Thway等[3]在2011年将其正式命名。国内外文献报道总例数约30余例,年龄21~80岁(中位年龄43岁),女性略多见[3-6]。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可出现发热、咳嗽、咯血、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有吸烟史。影像学表现为肺占位,可伴支气管堵塞。组织学显示肿块大多与支气管关系密切,境界清楚。镜下肿瘤主要位于支气管内并浸润至周围肺实质,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生长,肿瘤周围可纤维化或伴纤维性假包膜,排列成网状或条索状。肿瘤细胞卵圆形、梭形、星芒状或多边形,常轻度异型,核分裂象一般﹤5个/10 HPF,可出现局灶坏死。间质富含黏液样基质,多伴有轻度或局灶性慢性炎症细胞背景,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本例肿瘤位于支气管壁外,侵犯肺实质并侵犯支气管旁淋巴结,有发生远处转移风险。免疫表型:vimentin弥漫阳性,EMA局灶弱阳性,CK7、CK20、CK5/6、p63、S-100、desmin、MSA、CD31、CD34、TTF-1、α-SMA均阴性。本例SMA呈局灶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可能伴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PPMS需与其他富含黏液样基质背景的肿瘤及伴EWSR1基因易位的肿瘤鉴别。(1)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罕见发生于上呼吸道、纵隔、胸膜等部位,好发于肢体近端和肢带深部软组织。镜下呈分叶状结构,富含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形似软骨母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酸性或有空泡。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S-100阳性,最常见EWSR1-NR4A3及NR4A3-TAF15基因易位。虽然本例肿瘤细胞胞质可见空泡形成,形似软骨母细胞或脂肪母细胞,但S-100呈阴性,且分子遗传学方面两者不同,可作为鉴别诊断。(2)肌上皮肿瘤:发生于肺的肌上皮肿瘤非常罕见,分为良性的肌上皮瘤和恶性肌上皮癌,两者组织学相似;可表现为网状、小梁状生长方式,富含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浆细胞样或透明细胞形态。肌上皮癌异型及多形性明显,易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标记角蛋白及肌上皮标志物阳性(p63、S-100、α-SMA、Calponin等),EMA常阳性。Suurmeijer等[7]研究表明唾液腺及皮肤的肌上皮肿瘤常显示PLAG1和HMGA2基因重排。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PPMS角蛋白、p63和S-100均阴性,特征性分子遗传学改变为EWSR1-CREB1基因易位。(3)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 ATH):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四肢,形态学可见特征性三联征:假血管瘤样腔隙、淋巴浆细胞套、纤维假包膜。有EWSR1-CREB1、EWSR1-ATF1和FUS-ATF1基因重排。Yoshida等[8]报道一组病例显示发生于肺的AFH常为黏液变型,但desmin均阳性。Thway等[9]研究显示50%的AFH中desmin强阳性。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PPMS中desmin均阴性,可用于鉴别。
伴EWSR1-CREB1基因易位的PPMS是一种罕见的由基因改变命名的肿瘤,检测其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大多数病例临床呈惰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良好。少数EWSR1基因野生型和(或)INI1表达缺失病例常发生转移,临床预后差[4,10]。本例患者出现支气管旁淋巴结侵犯,需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