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2022-01-29林禹希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互联网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也应运而生,智能化的服务更加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同时,也为金融行业触发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由于其低成本、超便携的操作特质,快速笼络了人心,使得金融网络化成为主流。然而,互联网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高效、便携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如何应对风险成为人们首要的目标。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建立安全的网络化金融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索引:林禹希.<标题>[J].商展经济,2022(03):-081.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在當代互联网应用愈演愈烈的社会格局下,金融业务活动也加入了互联网浪潮中,与互联网环境充分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化金融运行方式。相较于传统依赖物质形态出现的金融活动方式,它是一种虚拟的形态。因此,它的使用方式更加便利,迎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主流,能够快速被人们接纳认可。但是,在网络化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了它存在的风险。如何有效管理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安全隐患,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

1 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活动的特性

1.1 虚拟性

网络不同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它不依赖于触手可摸的物质形态,网络世界中的一切都具有不真实性,所呈现的一切都是通过程序设定得来的,没有具体的地址,只有随时可变的网址。在进行网络金融活动时,人们通过电子货币支付的方式进行消费,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替代现金,让金融的实务运行操作更加虚拟化,有效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强化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与质量,让人们拥有更加优质的金融活动体验。

1.2 综合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体制的格局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有效促进了金融混业运作模式的大力发展。在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由系统对客户的金融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需求,例如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证券账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业务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的运作成本,也让金融市场的运行变得透明化和非中介化,大众对于金融市场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也加剧了金融行业间的竞争力度,传统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大厅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运行主流模式。金融市场的业务和服务不再只有单一的模式,而是更具综合性。

1.3 直接性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运行模式,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强化了顾客与金融行业间的相互联系,使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直接,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运行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局限性,让双方能够自由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金融活动。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还为全球资本的相互流通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资本国际化趋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让资本的储蓄和划拨变得更加有效。

1.4 风险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金融活动中的各个部分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多的金融资讯、机密和资本被汇集在网络系统中,实现了资本从物质形态向抽象的数据形态的转变,所有财富以大数据的形式被储存在计算机网络中。然而,更加透明化的金融数据信息也更方便了网络中的“黑客”,他们能够捕捉到互联网中存在的漏洞,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工具对数据保护系统进行破坏,从而给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活动,现代化金融活动危险性更高,数据信息存储虽然方便、快捷,但是更容易被篡改和涂抹。因此,网络化金融活动不仅要面对传统金融存在的风险,还要面临自身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风险。

2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类型

2.1 信用风险

网络化金融活动中,由于所有的活动信息和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操作,交易双方都是在由电子数据系统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交流。所有信息的传递和支付结算都是以虚拟电子信息和电子货币为主,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只需要借助网络平台便可达成交易。同时,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交易者身份和交易真实性辨别难度增大,也加剧了由于信息确认失误导致对交易者信用评价不对等的现象,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

2.2 流动性风险

网络化金融活动虽然使用的是电子货币,但是仍然需要交易者在线下实体金融机构进行现金的存储,将现金存储到线上交易平台中,并通过经销商的审批后,才能完成从现金到电子货币的转换。正因如此,交易付款与收据打印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差,也正是由于时间差的出现,让许多不法分子产生了觊觎之心,给了他们一个可乘之机,从而增大了交易者在进行资金流转时的风险。虽然大部分的线上金融机构在构建金融系统时加入了很多密钥,但是仍会有漏洞出现,因此,在实际交易中,仍然存在资金流动性风险。

2.3 法律风险

由于线上交易对于交易信息的确认不够完善,并且数据容易被篡改和窃取,很多居心不良的交易者能够捕捉到这些网络漏洞并加以应用,从而达到一些非法目的,如洗黑钱。另外,由于线上交易属于新兴产业,国家对于网络金融交易的法律文书要求不够明确,各国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统一。因此,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会引发一些法律风险。

2.4 隐私风险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已经趋于完善,也为金融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互联网环境下实现的是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从而为信息化的深度挖掘和重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意味着交易者在线上进行交易操作时,会遭遇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的风险,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活动有隐私性风险。

2.5 操作性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活动操作,很容易出现操作性风险。第一,人为风险,某些金融机构员工在进行平台操作时由于粗心或操作不当,使得金融活动过程出现错误。第二,技术风险,主要由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出现问题,这是人为不可控的问题。由于电商的快速发展,人们现在依赖于电子支付方式,一旦网络交易平台出现操作性失误,必定会造成客户支付信息的错误或泄露,为客户或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互联网环境下应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目前,我国对于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和运用并不完善,势必增加网络金融风险的产生,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对国外金融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网络金融征信体系。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禁泄露客户个人资料信息的行为。同时,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全面汇集和整理交易者的资料,结合当地实际社会经济状况,建立适用的信息数据管理体系,从而达到对信用报告的全方位监管。第二,相关部门也要增强对金融诈骗行为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该行为的出现,尤其是金融借贷活动,对待失信人员必须立即记录并纳入信用黑名单。除此之外,对于失信行为还应做出一些法律惩罚,使其认识到失信的严重性,让其产生畏惧心理,为降低失信行为出现的机率起到一定作用,从而对网络金融风险起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2 强化互联网支付控制

在互联网环境下,想要更加有效地提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水平,有关部门需要认识到网络金融活动支付的重要性,只有保证网络金融支付的科学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着重建立互联网支付平台并加以应用,从而确认资金流向和资金来源,对资金的清晰性和合理性有一定的了解,为后期更好地管理资金流动情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交易者账户的信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要求账户实名制,确保账户使用者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并将其完整地登记和整理记录,根据互联网金融支付特点,构建一套合理、完善的支付格式,从而更快速、有效地区分各类业务形式和业务单位。除此之外,支付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实际是互联网公司,它统筹金融活动的相关进程。因此,互联网公司对于支付系统中的各项程序应该更加重视,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各大银行之间建立长久、友好的合作关系。另外,银行机构在支付系统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需要操作者按照系统给出的相关支付指示,将支付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和传递给支付系统,保证结算工作能够准确落实。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络金融支付平台使用和监管时,要注重对网络公司清算操作流程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降低互联网环境下金融风险的出现。

3.3 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我国企业能够长久立足于国际金融市场,相关部门更应该注重对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只有拥有一套科学、完善的金融制度和体系,才能有效地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活动进行风险管控,强化我国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增强对金融市场业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使得金融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需要逐步提高相关产业的业务绩效,以全面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为目的。其次,国有企业不应该停滞不前,而是需要跟进互联网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找到突破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后,各大银行也应该积极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各个领域的配合和优化发展,为良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持久发展。

3.4 加强金融机构人才培养

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风险管控,优秀的金融机构人才不可或缺,他们作为金融活动中风险管控的首要执行者,在提高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网络金融活动的风险控制效果,有关部门需要着重关注对于金融机构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重点在于加强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第一,应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只是理论知识,实践过程更为重要,先熟悉并掌握金融方面的新兴知识和新兴技术,继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从而为网络金融的持久创新发展作铺垫。第二,还应注重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的测评和考核,以此作为人员职称评定的参考标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忱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从而有效提高金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风险管控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不断发现和寻找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金融市场和制度体系。同时,也不能忘记对网络金融支付的管理,要加强支付体系的科学管控,强化与各个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久、友好的健康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对网络金融风险的合理管控,确保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伟.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 全国流通经济,2020(5):164-166.

张宇.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 中国商论,2021(16):35-37.

吴洪珍.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管理:评《金融风险管理》[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2):112.

段弘琳.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J]. 财经界,2020(28):107-108.

米波. 互聯网环境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21(4):81-83.

陈锦续. 金融创新环境下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民商,2021(3):70-84.

付阳.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20(17):152-154.

丛郁颖.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财讯,2020(24):142-143.

迟俊杰.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分析[J]. 商情,2021(6):123-124.

院静.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J]. 中国市场,2021(28):142-143.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互联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