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2-01-27赵璐璐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

赵璐璐

[摘要] 语文课堂存在“无度教学”的现象,教学目标设置不准、教学内容确定不当、教学方法选择不适。语文教学应让指向学习主题的真实任务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的认知体验自然发生,实现“真学”;课堂要聚焦学生的思维状态,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开展知识建构,让课堂教学在思考、顿悟、建构、分享、运用过程中实现“深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讲学生之不解,授学生之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理解、收获,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乐学”。

[关键词] 无度教学;三学课堂;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文本教学价值定位自由度过大,文本拓展随意,课堂提问过多,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滥用教学媒体……这些做法,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停滞不前,出现教学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实际上,语文课堂的“无度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准。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首要考虑的。然而虽然设置了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度往往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使得教学产生了偏差。如在教学《我的拿手好戏》这篇习作时,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捧着自己第一次亲手做的寿司,兴奋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做寿司。尽管它看起来不是那么漂亮,可它的味道是所有美味也比不了的。吃上一口,美到心里。我准备了紫菜、沙拉酱、黄瓜丝、番茄酱,还有一次性手套,这样做寿司更卫生,老师还准备了桌布。我们围成一圈,各显身手。当我拿着做好的寿司去老师那里等着切成小段,实在是太漫长的等待了,我太想尝上一口了,太香了。”看着学生那亮着星星的眼睛,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记叙,便鼓励道:“能把你做的过程写清楚吗?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听了教师的这句话,学生却愁眉苦脸,无从下笔。语文课是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然而往往会被理解成语言文字的训练,于是乎,就在应试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学生们被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弄得晕头转向,语言表达的欲望淡化了。

二是教学内容确定不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解读教材,亦是如此。如果不深入解读,会导致教学要点偏离,贻误教学时机。如《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寻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词句难点。学生找到天体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了难点,教学也随之结束。这看似理解了课文重点,但语文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要通过一篇文章让学生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对于这篇应该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的文本,教师却只字未提。这样的教学欠缺,正是由教材解读不深导致的。

三是教学方法选择不适。教学目标虽然相同,但实现目标的途径却可以各不相同。适合的方法,使得学生们愉快地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不适合的方法,往往费时费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抛开课程标准,不深入解读文本,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仅以自己主观的理解,错误给出文本的价值定位,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就会使得教学缺乏效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也无法谈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養的提高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潜心研读中,品词析句;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在情感体验中,陶冶性情。语文教学应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学习与生命的质量,在真学、深学、乐学中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真学:积极的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呼唤真学,我们需要提倡自悟,激活灵性,还给学生真实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

在教学《盼》一课时,我们出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每一次的盼,都伴随着我激动的心跳。默读课文3-20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画一画有关‘盼的心理的句子,说一说体会。”学习时,学生先自主默读课文,圈画文中相关词句,并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接着由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成果,其他同学互动点评。学生说得不到位或不恰当时,教师适时补充,或质疑,或启发,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学生在品味词句、自我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习得表达方法。课堂上,让指向学习主题的真实任务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的认知体验自然发生,让学习的收获真实有效,实现“真学”。

二、深学:扎实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以自由地思索,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这便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这种方式的教育能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当下,苏格拉底式教育的精髓正在我们所倡导的课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聚焦学生的思维状态,让教学起步于一定的知识背景,在思考、顿悟、建构、分享、运用过程中,实现“深学”。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各式各样的石钟乳。教师给出石钟乳的造型图片,学生开始练笔。但是,学生的描写大多仅停留在笼统的概括上,缺乏创新。为此,课后可以向前辈请教,讨论发现原因是学生平时缺少对事物细致描写的积累,联想思考的角度存在局限,导致创新的源头被堵住了,自然无法产生“活水”。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我们给出描写事物造型、动作姿态的一些词语,供学生选用,并对联想思考的角度从人物动作、静物刻画等方面进行了启发。如此一来,学生的第二次描写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分享学习成果,往往与小组合作密切相关,而合作时机选择、合作学习时间、合作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经常呈现“为合作而合作”的状态,既浪费学习时间,又影响学习效果,成了一场“合作秀”。许多学生在这种场景下往往只是一个“陪衬者”,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也难以达成教学预期。如《同读一本书》口语交际课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主持讨论的开展,维持讨论秩序。我们规定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人围绕“最不可思议的情节”“生活中相似的人”“故事的结局我来谈”等话题依次发言,再通过学习积分卡的激励,各组都能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讨论。由于学生讨论的活动计划与安排合理,开展有方法,实施有保障,各组讨论充分,因此后续的汇报交流也开展得十分顺利,学生在深学中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口语锻炼。

三、乐学:真实的学习体验

叶圣陶说过:“作为语文教师对于深奥或隐藏在背后的意义这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就要及时地点拨。不必长篇大论,只需三言两语,使学生开窍就行。”教学中,教师不必作琐碎分析,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课堂上唾液横飞、口干舌燥的场面,且不论学生听懂了多少,仅从学习体验而言,就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观潮》一课伊始,我们展示了波涛汹涌的浪潮、两丈多高的水墙,提供了大量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活的形象。然而,学生因为不熟悉课文内容,除了从画面感叹视觉效果,并没有将课文中精彩的描写联系到一起,无法生发出新的语文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但如果抛弃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再热闹的课堂也没有生命力。

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教学中,对字词句运用练习,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把词语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课本中也给出了填空的形式:( )的天空,( )的阳光,( )的田野,( )的微风,( )的柳条,( )的草坪。课堂上,虽然教师相机给出了泡泡中的提示,但是不少学生仍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有学生提问:“老师,田野是什么样的?”原来,根源在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于是,教师现场搜索到了田野、柳条、太阳、燕子等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果然,学生看了一片赞叹之声,各自抓起笔,顺利完成了练习题。随后,再继续出示其他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不断收获精彩的发言。

归结起来,这两节课都运用了图片,但由于利用时机不同,收获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讲学生之不解,授学生之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理解,经历学习全程,以期真正实现“乐学”。

“三学课堂”开放多元,充满挑战,给人启迪,助力成长,是学生“批判思维的温床,质疑精神的沃土”。实践中,我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让语文课堂摒弃华而不实,促进真学、深学、乐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卫华.“适度教学”:让小学课堂回归常态[J].上海教育科研,2016(06):66-69.

[2]彭楠楠.初中階段过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3]吴刚平.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的意义[J].教育科学论坛,2009(02):

1.

[4]刘才利.小学语文教师加强文本解读的主要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
浅谈《住宅空间设计专题》的教学改革
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美工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打造快乐体育课堂引导主动体育学习
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