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2022-01-27袁成向小琴曹姗
袁成?向小琴?曹姗
[摘要] 新课改的推进要求加强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正是有效路径之一。本文从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课例从“找准契合点,增进学生的职业认知”“提炼融通点,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深化践行点,促进学生的生涯实践”等维度阐释了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施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为人生成长赋能。
[关键词] 生涯规划教育;思政课;实施策略
随着当前新一轮课改的推进,中学阶段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习得促进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管理与决策等,助力学生迈好人生阶段的每一步。
学校课堂是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因而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认知,增进学生生涯规划体验,促进生涯规划的实际践行。本文结合中学思政课教学一线实践案例,探讨将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能给一线中学思政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找准契合点,增进学生的职业认知
在中学思政课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虑到对象是中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增进职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从中学思政学科规律来说,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具有学科理论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遵循其内在理论逻辑,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中学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找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学科的契合点,以创设真实情境,扩宽教学内容,在契合点中引导学生走向共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時代的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准契合点,围绕新时代下“新劳动者”应有怎样的特质,聚焦“网络直播”中的劳动者进行情境创设。主题情境:透过“口红一哥”看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具备的特质。
情境一:李佳琦的“炫酷直播”(短片)
情境二:李佳琦的就业创业之路(思维图示+文字)
情境三:争议声中的“网红职业”(文字+图片)
情境四:国家多措并举促创业就业(短片+文字)
情境五:“生涯规划”从现在做起(文字)
上述情境创设找准了教学契合点,能有效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推进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实际上,有效教学分析是教师找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契合点的前提,教师将课标要求、教材理论结合学情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有效对接,创设能够提升学生职业认知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语言来理解“网红职业”背后的付出,从而深刻领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对职业应有的认知和态度。在这一情境背后,教师首先分析了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理解这一节课背后的宏观价值指向;继而分析了教材,将教材逻辑进行重构;紧接着从学生现有基础和认知程度进行学情把握,从而选取学生的职业情感契合点创设了具有代表性的“口红一哥”李佳琦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对“网络直播从业者”“网络经济”“就业创业”“生涯规划”等有更为充分的认知。
同时,在这一节课中,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让学生真正“动情”,从内心深处真正增强了职业认知。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由点及面”,在层层剖析中自发走进职业,感知职业规划,从而落实了职业认知教育。
二、提炼融通点,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除了从认知维度进行把握,更需要从能力层面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中学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德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引导学生要增强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与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有较大关联性和功能的互补性。所以,教师需要切实提炼融通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内容和方法的融通,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
内容的融通需要教师对标教学内容,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在前端“找准契合点”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淬炼规划能力,习得科学精神。而方法的融通则要求中学思政课堂教学实践必须“用好”“用活”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真切“动手”中尝试进行规划,在“做中学”,进而推进学生在长期实践中提升规划能力。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选用华为任正非的案例素材来进行教学,通过探究性任务推动教学实施。
任务1:任正非的创业经历给他带来了什么收获?这些收获对成就后来华为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华为的发展壮大,又给任正非带来了什么影响?
任务2:任正非通过哪些方式关心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探究中,理解和感悟服务社会的表现和要求,以及榜样的力量,增强了个人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
同时在这一节课中,教师还直接引导学生在思辨榜样力量中坚定个人进行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介绍并引导学生运用“MPS分析法”规划个人未来发展、贡献社会的方向。
[课堂活动] MPS分析法:M即Meaning(价值),P即Pleasure(快乐),S即Strength(优势)。个人运用MPS分析法,就是回答这样三个关键问题:什么对我有价值、有意义?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找到三者的交集就是我们未来的使命(工作方向)。请运用“MPS分析法”来尝试寻找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链接中学思政课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真正服务社会的背后也是个人遵从内心指引,追求个人认为有意义的生活,需要学生们投资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擅长、有兴趣、有价值的领域作为自己未来的使命,以期提升自我规划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奠基,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深化践行点,促进学生的生涯实践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键点在于学生真正在实践中践行。这就需要教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导之以行,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深化践行点,并在融合实践中增进学生的责任担当,真正体验生涯规划的本质和内核,增强思政学科教学的效度。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节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和生涯规划实践。
[实践体验]请各小组同学协作完成主题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成都即将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请结合成都市“爱成都、迎大运”志愿活动,进行实践体验,在自己家所在的社区宣传“制止餐饮浪费,崇尚勤俭节约”理念,并撰写一份社会实践报告。
[生涯规划]请每位同学结合个人情况分析,做出个人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性生涯体验活动,强化运用,促进知行合一。通过实践体验,做到真正将“学科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机融合,让学生体会责任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品味个人奉献社会的历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个人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出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奠基。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以理性为指引,设定目标,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真正践行了“实干才是青春最美的颜色”,在奋斗中坚定劳动光荣,为未来付出的价值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提供好交流共享以及评价反馈的机会、平台和机制保障,这个环节是激励学生真实、高效完成任务的重要一环。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化极为普遍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将学生的成果、优秀作品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美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实践参与的热情。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实践体验时,对小组协作与竞争的评价要及时、有效、有序。這样综合和协同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划实践能力,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抓住课堂主阵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之举,也是思政学科的基本价值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担当使命,积极作为、勇于作为、善于作为,这是常态要求。而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路上,拓展新途径,运用新方法,不断提升教育实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小学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JF210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