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22-01-27陈艺王伟曹志群

疑难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陈艺,王伟,曹志群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炎症性肠病,易使胃肠道系统出现问题,严重者导致胃痉挛、腹泻甚至直肠出血[1]。目前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各种因素可扰乱结肠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破坏上皮屏障,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引发失控的炎性反应,加重肠道黏膜损伤[2]。溃疡性结肠炎无法治愈,患者多以服用抗炎药来控制病情,或者使用强效类固醇或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病情,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3]。大约1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甚至全部结肠,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4]。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范畴,患者久病伤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液,困阻清阳,湿邪蕴滞发为本病,治疗以健脾清热化湿为主,近年来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疗效显著[5-8]。因此,本研究观察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4例,按就诊顺序标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30~75(51.18±10.64)岁;病程2~10(4.63±1.21)年;病变部位:右半结肠29例,左半结肠22例,全结肠6例。对照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30~76(50.66±8.94)岁;病程1~10(4.79±1.38)年;病变部位:右半结肠19例,左半结肠30例,全结肠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伦审第(049)号-KY],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9];(2)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脾虚湿阻中医证型诊断标准[10]。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病、血液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2)患有结肠恶性肿瘤、肠梗阻、暴发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3)对本次服用中西药物过敏者;(4)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注意饮食,调节情绪,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5 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另予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组成:黄柏12 g,黄连9 g,薏苡仁30 g,青黛6 g,炒枳壳12 g,白芨9 g,紫花地丁24 g,苦参9 g,儿茶6 g,银花炭18 g,木香9 g,当归9 g,黄芪30 g,炒白术24 g,败酱草18 g,炙甘草6 g。中药浓煎100 ml,温度39℃作用,先在肛周和灌肠管涂少许石蜡油润滑,然后将灌肠管插入肛门,将已经配制好的中药汤剂经过灌肠管滴入。每天睡前排便后灌肠1次,保留药液1 h,治疗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仙苡酱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45 g,仙鹤草30 g,薏苡仁30 g,败酱草18 g,桔梗12 g,乌梅9 g,当归9 g,木香9 g,黄连9 g,红藤24 g,椿白皮12 g,苦参9 g,地榆炭12 g,荆芥炭9 g,炒苍术18 g,炒白术18 g,水煎服400 ml,分两次早晚饭后温服,治疗2个月。中药制作地点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煎药室。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肠黏膜病变评分[10]:包括黏液脓血便、腹泻便溏、腹胀腹痛、充血水肿、黏膜糜烂、溃疡等共6项,依据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分数越高,黏膜病变越严重。

1.4.2 肠镜检查评分[11]、疾病活动指数评分[12]:肠镜检查评分采用修正的Baron标准,正常黏膜为0分;黏膜充血伴血管模糊为1分;黏膜接触性出血为2分;黏膜自发性出血为3分;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为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即DAI评分,采用大便情况作为疾病活动度评价,大便性状正常且潜血阴性计0分,软便且潜血阴性计1分,软便且潜血阳性计2分,腹泻且潜血阳性计3分,腹泻且血便计4分。

1.4.3 血清炎性指标检测: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2(IL-12)、IL-13水平。

1.4.4 血清miR-98-5p、miR-21-5p相对表达量检测: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 ml,离心沉淀提取血清,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miR-98-5p、miR-21-5p逆转录引物进行逆转录,内参基因为U6,采用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公司)进行扩增。使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OD值。使用2-ΔΔCt方法计算2项指标的相对表达水平。

1.4.5 不良反应记录: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面色潮红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3]综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且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3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有轻度炎性反应及假息肉的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肠黏膜病变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分)

2.3 2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肠镜检查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肠镜检查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分)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CRP、IL-12、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血清miR-98-5p、miR-21-5p相对表达量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miR-98-5p、miR-21-5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miR-98-5p、miR-21-5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miR-98-5p、miR-21-5p相对表达量比较

2.6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7)。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痢疾病范畴,本病多因久病伤及脾胃,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脾虚湿盛发为本病,加之脾胃不能运行气血,气虚则血瘀,湿邪化生痰浊,邪蕴肠腑,阻滞肠络,气血凝滞,发为本病,治疗以健脾渗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祛浊。本研究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方进行治疗,方中黄柏、黄连、苦参可清热燥湿,黄连合银花炭可发挥止痢之功,薏苡仁利水渗湿,配合白术、木香益气健脾,切中病机;青黛、白芨、儿茶、黄芪可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发挥生肌敛疮之功;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祛除肠道热邪,配合当归、枳壳促进肠道气血正常运行;炙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可益气和中,保护肠道黏膜。研究组加用芪仙苡酱汤治疗,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苍术燥湿和胃,配合薏苡仁促进脾胃气血正常运行,运化脾胃湿邪;地榆炭、荆芥炭、仙鹤草宁络止血,保护受损的肠络黏膜,修复肠道;乌梅、椿白皮可收敛护膜,保护肠道;黄连、苦参、败酱草清热燥湿解毒,祛除脾胃及肠道湿邪,湿邪去而气血生,配合当归、木香使气血正常运行,促进脾胃升清及肠道通腑,发挥升清降浊之功,保护脾胃及大肠黏膜;桔梗宣肺气以通腑,通利肠道;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进一步清利肠道,保护大肠。诸药共用发挥益气健脾、清热燥湿、收敛护膜之功。

本研究结果发现,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肠道黏膜评分、肠镜检查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一方面因为中医灌肠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迅速渗透于肠道黏膜,发挥清热燥湿解毒、宁络止血、收敛护膜之功,体现中医外治优势,同时中药内服可从整体调整机体状态,益气健脾,祛除脾胃湿邪,促进肠络气血正常运行,恢复升清降浊之功,减轻患者黏液脓血便,腹泻便溏,腹胀腹痛,黏膜的糜烂、溃疡等症状,保护黏膜。另一方面,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甲苷Ⅳ可明显改善肠道病变,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炎性反应、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密切相关[14];CRP、IL-12、IL-13作为炎性指标进行研究发现,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其中药有效成分发挥抗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仙鹤草有效成分甲醇提取物可减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抑制一氧化氮酶合成减少一氧化氮释放,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其黄酮类化合物可清除氧合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损伤,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15]。薏苡仁有效成分多酚类物质能够降低糖脂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抑制过氧化物生成,可减轻炎性反应,对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16]。败酱草可治疗肠炎, 对黏膜及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促进抗体形成,达到抗炎、抗菌的治疗目的[17]。

miRNA是长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小型非编码RNA,可与mRNA序列的 3'-非翻译区 (3'-UTR) 结合以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多种miRNAs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18-19],表明miRNAs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靶点,miR-21-5p可能促进肠道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miR-21-5p 水平升高,miR-21-5p上调可能是由其靶标STAT3引起的,STAT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上调,并且STAT3表达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降低STAT3的转录水平,可缓解患者结肠的炎性反应状态[20]。miR-98-5p可直接诱导M1 巨噬细胞极化为M2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且IL-10被预测和验证为 miR-98-5p的靶点,多种lncRNA对miRNA具有海绵吸附作用,从而参与靶基因表达的调控,miR-98-5p 可以直接靶向IL-10,而lncRNA MEG3对 IL-10表达为正调控[2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miR-98-5p水平升高,降低miR-98-5p的表达可以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症状,lncRNA MEG3升高抑制了 miR-98-5p 表达的上调,并通过miR-98-5p促进了 IL-10 的表达,lncRNA MEG3可能通过上调miR-98-5p-海绵状IL-10表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症状[22]。本研究结果证实,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清miR-21-5p、miR-98-5p表达,降低炎性反应。

综上,芪仙苡酱汤联合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清miR-21-5p、miR-98-5p表达,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改善泄泻、腹痛、黏血便等临床症状,保护肠道黏膜,充分发挥中医内外治结合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陈艺: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进行统计学分析;王伟: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资料搜集整理;曹志群:提出研究思路,论文修改,论文审核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