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及sFlt-1/PLGF的影响

2022-01-27张琚芳吴菲菲李祥雯王志梅朱启英

疑难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剂量阿司匹林血清

张琚芳,吴菲菲,李祥雯,王志梅,朱启英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主要病理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为2%~8%,是母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2]。凝血级联反应激活是PE主要致病因素[3]。因此,PE高危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可直观体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预测PE发生、及时指导干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4]。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可连续动态反映血液凝固变化过程,并提示凝血异常原因,已广泛用于PE患者的凝血状态评估[5]。阿司匹林是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之一,已有较多证据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高危人群PE发生有一定作用[6-7]。另有研究证实,母血循环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比例失衡与PE发病密切相关,可用于PE发生的预测[8]。基于此,现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PE高危患者TEG检测结果、sFlt-1/PLGF的影响,以期对临床进一步推广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中的预防提供证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孕12~16周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年龄≥40岁、抗磷脂抗体阳性、有PE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PE家族史、初次产检时BMI≥35 kg/m2、首次怀孕、多胎妊娠、妊娠间隔时间≥10年、孕早期舒张压≥80 mmHg或收缩压≥130 mmHg,且无其他并发症、合并症;年龄20~44(29.15±4.27)岁;孕周12~16(13.94±0.86)周;体质量指数17~27(22.26±1.83)kg/m2;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同期选取孕12~16周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内科合并症和其他产科并发症,如糖尿病、母儿血型不合等;年龄20~42(28.82±3.85)岁;孕周12~16(14.03±0.91)周;体质量指数17~27(22.41±1.95)kg/m2;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字20190319-06号),受试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100 mg/次口服,1次/d,入组后即开始服用,至孕28周。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TEG参数:于入组时、孕28周取肘静脉血3 ml,置入含有3.2%柠檬酸钠0.3 ml的真空抗凝管中,离心后置于TEG分析仪预热检测杯中,采用HAEMONET-ICS TEG® 5000型血栓弹力图仪(美国唯美血液技术公司)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 见图1。

图1 TEG描记图

1.3.2 凝血指标检测:于入组时、孕28周取肘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ACLTOP 300CTS全自动型血凝检测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1.3.3 血清sFlt-1、PLGF水平检测:上述血清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美国K&D System公司试剂盒测定sFlt-1、PLGF水平,并计算sFlt-1/PLGF,sFlt-1/PLGF越高,子痫前期风险越高。sFlt-1/PLGF正常参考值:10~14周5.21~57.30,15~19周4.32~26.90,20~23周 2.19~14.80,24~28周 1.01~16.90。

1.3.4 安全性及妊娠结局:记录观察组出血相关并发症,以及2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2组TEG参数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R值、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A值、α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治疗后观察组R值、K值升高,MA值、α角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孕28周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TEG参数比较

2.2 2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APTT、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治疗后观察组APTT、TT、PT升高,Fib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孕28周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及观察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2.3 2组血清sFlt-1、PLGF、sFlt-1/PLGF水平比较 入组时观察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降低,血清PLGF水平升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孕28周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及观察组血清sFlt-1、PLGF、sFlt-1/PLGF水平比较

2.4 观察组凝血指标与血清sFlt-1/PLGF的相关性 △sFlt-1/PLGF以均值5.99为界,<均值为低水平,≥均值为高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PTT、△TT、△PT、△Fib、△R值、△K值、△MA值、△α角与△sFlt-1/PLGF均呈正相关(r=0.892、0.788、0.886、0.864、0.867、0.877、0.904、0.893,均P<0.01),见表4。

表4 观察组入组时、治疗后凝血指标变化与血清sFlt-1/PLGF变化的相关性

2.5 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相关并发症。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8,P=0.255),见表5。

表5 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对PE研究的不断深入,PE患者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变化,可导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9]。相关研究表明,多数PE病理基础是机体促凝—抗凝系统异常及纤溶—抗纤溶系统平衡失调[10]。凝血四项指标包括APTT、TT、PT、Fib,有文献报道,相较于正常孕妇,PE孕妇血液高凝状态更为严重,表现为PT、APTT、TT缩短,Fib升高[11]。本研究也发现,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APTT、TT、PT降低,Fib升高显著,提示PE高危孕妇可能已处于血液高凝状态。由此可知,PE发生可能与凝血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了解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及时指导干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TEG是连续动态反映血液凝固变化过程的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形成速率、溶解程度和凝状弹力度,可对机体凝血功能进行全面评估[12-13]。既往研究证实,TEG可反映PE孕产妇凝血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为PE孕产妇病情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4]。TEG参数中R值反映凝血因子数量与功能,高凝状态下R值缩短;MA反映凝血块最大强度及稳定性;K值、α角均反映血凝块形成速度,但α角不受低凝状态影响,更为全面、准确。本研究数据显示,入组时观察组R值、K值较低,而MA值、α角较高,提示TEG也可用于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此类患者高凝状态、血凝块形成速度与最大强度远高于正常孕妇。

目前,PE较为公认的病因主要包括胎盘浅着床、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免疫适应不良等。多数学者认为,PE发病可分为2个阶段:(1)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引起胎盘灌流降低;(2)孕妇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引起多系统多器官不同程度损伤[15-16]。因此,胎盘组织来源的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可能是PE早期预测的关键因子。PLGF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可诱导血管内皮活化增殖、迁移,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滋养细胞增殖、侵袭。sFlt-1属VEGF受体,对PLGF有高度的亲和力,可下调并抑制PLGF生物学功能,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显示,sFlt-1升高可引起胎盘血管构建障碍,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最终导致PE发生[17]。另有报道,孕期血清PLGF、sFlt-1存在动态平衡,sFlt-1/PLGF更能够反映机体病理生理改变[18]。本研究观察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高表达,血清PLGF水平低表达,说明血清PLGF、sFlt-1在PE发生前即发生水平变化,或可作为预测PE发生的有效指标。

阿司匹林是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之一,近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产科预防PE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国内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APTT、TT、PT、R值、K值高于入组时,Fib、MA值、α角低于入组时,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预防PE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生成,同时对血管壁前列腺素I2合成无影响,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形成,发挥抗凝作用[19]。另外,环氧化酶是炎性递质花生四烯酸代谢为血栓素A2的催化酶,可抑制炎性反应所致血小板聚集与血管收缩[20]。且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PE高危患者血清sFlt-1、PLGF、sFlt-1/PLGF表达,入组时、治疗后凝血指标变化与血清sFlt-1/PLGF变化显著相关。推测阿司匹林对PE高危患者进行预防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sFlt-1、PLGF表达有关。但本研究作为临床观察研究尚未明确此过程的具体通路,仍有待后续基础研究进一步论证。

综上,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PE高危患者凝血四项指标、TEG参数,调节血清sFlt-1、PLGF、sFlt-1/PLGF表达,预防PE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琚芳: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吴菲菲、李祥雯: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王志梅:实施研究过程,分析试验数据;朱启英:提出研究方向,论文审核

猜你喜欢

小剂量阿司匹林血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血清GAD、ICA及C-P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