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迁移学习 激发思维活力

2022-01-26李卫珍靳明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方程式物质思维

李卫珍 靳明华

一线教师普遍认为复习课很难上,主要原因有:上课内容没有新意,多数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再现,流于“炒冷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也变成了习题课,非常单一,学生感到疲惫;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导致班级整体水平不一,因此,教师的备课方向也难以把握。如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专题复习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应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一节公开课——“再认识复分解反应复习课”,谈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促进迁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也很关键,依据主要是从物质的分类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改变。同时,一定要会区别两种特殊的反应:碳酸钙+盐酸→氯酸钙+水+二氧化碳,虽然有三种产物,但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符合化合物交换的规则;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碳酸钠+水,虽然反应物、产物都是两种,但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不存在物质之间的相互交换成分。

本节复习课在常规教学下,很好地实现了知识、思维和能力的迁移,主要从运用“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观”三个方向再次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实质和规律。本节课目标更明确,分类更细致,站在更高的角度研究复分解反应,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专题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区别是:复习课一方面要实现教材内容的前后贯通和知识的融合,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与丰满,体现出相应的高度和维度;另一方面,在本节课拓展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解决新问题,实现复习课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笔者对此节公开课做了较多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效果明显。

二、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的主要流程。1.20℃时,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并加入食盐,搅拌,直至结晶完成;2.过滤,洗涤晶体,而后加热。步骤1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NaCl=NaHCO3↓+NH4Cl。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引入,既了解了制纯碱的流程,又认识了特殊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些反应从表面上很难进行,但只要控制条件,也是可以反应的。下面,教师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活动1】用“分类观”再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1.现有CO2、CuO、HCl、Na2CO3、Ca(OH)2、CaCl2等六种物质。

(1)将上述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2)分析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反应,用“ ”连接相关物质,并标明哪些属于复分解反应。

CuO CO2 HCl Ca(OH)2 Na2CO3 CaCl2

2.将“酸”“碱”“盐”填在图1方框内,并掌握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将图1的有关物质填在图2的方框内,使“—”两端的物质均有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意图:先从物质分类开始,再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网络化,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从基础到拓展,从分类到性质,从单个知识到知识网络,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既复习了物质的分类,又练习了化学方程式,特别是熟练掌握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视角的同时,也为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活动2】用“微粒观”揭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1.完成图3所示实验,并填写下表。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短线相连的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现有NH4+、Ca2+、Cu2+、Fe3+、HCO3- 、SO42-、CO32-、Cl-,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中,使其形成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离子网络图。

设计意图: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的转变和跳跃。本环节设计的三个实验非常有梯度,从溶液颜色的改变,到沉淀的有无,再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教师再让学生画出离子反应的示意图,这是一个质的提升。最后,学生完成复分解反应的离子网络图,为正确理解复分解反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3】用“变化观”认识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已知t℃时有以下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及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Ba(NO3)2和AgCl在水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溶剂为液氨时能发生反应的理由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前后呼应,让学生深刻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并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再次用实例证实了只要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要求,任何化学反应都可进行。例如:Ba(NO3)2+AgCl=BaCl2↓+AgNO3,此反应在液氨条件下就能进行。此环节的设计,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给予学生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使得复习课的教学不再是常规的知识点的重复,而是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学习方法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

【活动4】课堂反馈。

在工业上氯酸钾可用于制造烟火、漂白剂、氯化钾等。利用石灰浆制取氯酸钾的流程如下:

(1)在第二步“氯化”前,将电石渣打成粉末状的原因是 。

(2)步骤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第二步“氯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Ca(ClO3)2+5CaCl2+6X,Ca(ClO3)2的名称是         ,X的化学式是         。

(4)下表是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那么,将过量KCl固体放在滤液中,可以将Ca(ClO3)2转化为KClO3,则转化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设计意图:在对復分解反应的内容重新认识和整合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类、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本题巩固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守恒定律,在例题的基础上,利用溶解度的差异性,使得复分解反应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

因此,为了学生思维的维度拓展和高度提升,课堂教学应把“文化思维”放在重要位置,重点突出化学方法和化学观念的表述,就如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而不是一下见底,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方法不可取。迁移能力的形成,源于每一次用心去感受知识的有序前行,去赏识概念的变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设计新颖,重难点突出,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整合了教材,前后知识点相互联系,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迁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拓展,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只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好的预判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提升,突出学生的思维活力,就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切记不可以照本宣科,不可以流于浅层的讲解和复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平时的困难和疑惑,将知识重新梳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科学探究态度,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化学“了解”“理解”“ 掌握”三个维度,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揭示本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让我们的迁移学习更具学科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段玉裁中学)

猜你喜欢

方程式物质思维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