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单元特点 范文引领写作
2022-01-26周文杰
周文杰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学会托物言志”。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从学生常规的构思立意引出写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性问题;然后,探讨范文的写作特点,总结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运用写作评价表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并分享收获。
【课堂实录】
一、导入
(投影荷花、梅花图片。)
师:这两种花,大家都认得吗?
生:认得,左边是荷花,右边是梅花。
师:如果请你围绕荷花或梅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你会写点什么?
生:我会写荷花长在淤泥里却不被污染,有洁身自好的品质。
生:我会写荷花的冰清玉洁,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生:我会写梅花开放在冬天里,不畏严寒,傲雪凌霜。
生:我会写荷花不趋炎附势,有君子的品格。
……
师:还有同学有别的想法吗?
生:我想说荷花,但都被他们说完了。
生:我也是。我也想说荷花的洁身自好,纯洁无瑕。
师:大家想的差不多,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写托物言志的文章时,“物”的特点不新颖,不突出,导致议论抒情无法打动读者。怎么办呢?
二、范文借鉴
(投影辣椒的图片。)
师:辣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看到辣椒,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辣。
生:我会想到热情火辣,就像辣椒的颜色一样。
生:还有可能是泼辣,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
(生笑。)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能够联想到名著里的人物。看到辣椒,我们往往就会想到热情、火辣、泼辣等。我们来读一读靳敏的这篇文章《一株辣椒的生长》,看看文中的辣椒有何特点,作者又是怎么写出辣椒的特点的。
(师发范文,生阅读并用笔做批注。文章略。)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辣椒充满了生命力,生机勃勃。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生:作者写了辣椒的整个生长过程,从辣椒籽一直写到它结出果实。
师:所以说,辣椒的生长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辣椒的生长写得和人一样的呢?
生:用了大量的拟人句。
师: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第3段最后,“成群的麻雀在头顶的木瓜树冠上讨三论四,辣椒怯生生地听,麻雀谈论的话题五花八门,可没有一次提到它的名字。辣椒做了个深呼吸,伸了伸胳膊腿,个子就蹿出好高一截”。辣椒担心鸟儿在谈论它,起先有些害怕,但发现鸟儿并没有留意自己后,就放心了,于是一个劲儿地长了起来。
师:你找的句子很准确,这里的辣椒仿佛害羞的孩子一样。还有别的拟人句吗?
生:第2段里也有。“这株辣椒,在木瓜树下悄无声息、怯头怯脑地探出头来观察,发现根本就没人注意它,便裂开两瓣嘴唇,安心地笑。又安全地过了些时日,它壮了壮胆子,把嫩芽舒展成叶,茎秆也结实了许多。”辣椒只想默默地生长,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师: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显得生动形象。作者用拟人修辞写辣椒,除了生动形象外,还可能是因为什么?
(生感到困惑。)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这两篇文章也用到了拟人手法。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都爱用拟人手法来写事物呢?
生:我猜可能是因为拟人手法容易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其中。某种事物,比如紫藤萝、小桃树,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植物,但是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后,它們就仿佛和人一样了,带有了人的感情,这样更容易拉近读者与这些事物的距离,进而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生鼓掌。)
师:你的猜想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说明大家很赞同你的理解。其实你的想法与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不谋而合。大家把课本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那一页,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师:“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用什么样的情感看待一个事物,这个事物身上就会带有我的这种情感色彩。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么一句话,“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带着一种喜爱之情看待这些昆虫,就用“低唱”“弹琴”将它们想象成音乐家在表演,令人陶醉其中。当事物被人格化之后,就不免带上人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往往就是作者的。因此,拟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表现作者的情感。
(师板书:拟人——1.生动形象;2.表现作者情感。)
师:还有同学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吗?
生:我还看到这株辣椒具有谦逊、低调的特点。它特别不想被人看到,就是默默地生长。文章最后还写道,“它才不管你是鸡鸭鱼肉还是青菜萝卜,是贵族还是平民,是总统还是百姓,一个态度,一副品性”,说明它还有着平等待人的品质。
生:我想补充一下。最后一段提到辣椒“再辣,都忍受着”,可以看出辣椒有着坚忍的品性。
师:谦逊,低调,一视同仁,坚忍,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难从辣椒身上联想到的。作者看到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辣椒的特点,因而文章就显得与众不同。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的立意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新颖,比较独特。
(师板书:立意——新颖独特。)
师: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是固定的,看到莲花,就会想到洁身自好;看到梅花,就会想到不畏严寒;看到小草,就会想到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从这篇范文中,我们知道事物还可以呈现其他特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大家看下面的图片。
(投影竹子、爬山虎的图片。)
师:竹子会让我们联想到正直、坚韧、谦虚等。还有吗?
(生面面相觑。)
师:竹子内部空虚,是否可以形容那些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的人呢?
(生点头。)
师:这就启示我们应该做一名内心充实、表里如一的人。那爬山虎呢?
生:爬山虎依靠墙壁可以爬得很高,说明它善于借助外在事物来发展自己。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外物的扶持,它就无法长高。由此,我想到了那些攀龙附凤的人。
师:你很会进行知识的迁移,一点就通。借助外物才能长高,也可以理解成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除了花花草草,我们身边的其他事物,比如橡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吗?
生:橡皮消灭错误,自己却一点一点变小,我会想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生:我觉得橡皮就像蜡烛,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生:橡皮消除的是错误,让人找到正确答案。
师:橡皮擦掉的都是错误,对的不擦,也就是说,橡皮的眼里都是错误。如果橡皮是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眼里只有别人缺点的人。
师:因此,我们做人不能“太橡皮”。
(生笑。)
师:好,回到这篇范文。大家看看,作者还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写出了辣椒的特点?
生:对比。第1段中,作者提到了杧果核、李子核、樱桃核,它们都没有成活,唯独辣椒籽成活了,通过对比衬托出辣椒顽强的生命力。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一篇文章,如果在主要事物之外还写了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往往起到对比或者衬托的作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木瓜树。它和辣椒长在一起,只不过木瓜树长在中间,辣椒长在角落里。但是辣椒没有自轻自贱,依然默默生长。
师:这是用木瓜树来衬托辣椒的形象,突出辣椒的渺小却不卑微。除了用其他事物对比衬托外,还能用什么方法进行对比衬托?
生:我感觉还可以用自身来对比。比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与现在的紫藤萝对比,突出紫藤萝如今旺盛的生命力。
师:你对课文的学习很扎实。不仅是紫藤萝,那棵小桃树也是如此。用自身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也能突出特点。
(师板书:对比衬托——他物,自身。)
三、写作实践
师: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28页,看“写作实践”第3题,月亮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
生:我会想到游子们的乡愁,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生:我会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无常,就像月亮有盈有缺一样。
生:我会想到月亮的光辉很清冷,很皎洁。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代替太阳默默地照耀着大地,指引夜行人的方向。
师:大家的思绪飘得很远,也很有韵味。现在有个同学却说,月亮很可怜。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可能是因为夜空中就一轮月亮,它比較孤独吧。
生: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月亮发出的光没有太阳那么耀眼温暖,人们不怎么喜欢。
生:我倒是觉得,这是因为月亮的光辉时常会被云遮住。
师:大家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见大家对月亮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同学的文章。
屏显:
可怜的月亮,从傍晚一直忙到黎明,累得身体消瘦,也得不到半句夸奖。
有人对她不满:“你的光太弱了,根本不能与太阳相比。”
“是啊!”她疲倦地说,“可无力的是我,是我……”
有人批评她:“你的光全是从太阳那儿反射来的,你为什么不自己发光?”
“我办不到啊!”她挤出一个惨淡的笑容。
月亮,光芒之下,有多脆弱?
师:可能有些同学也有类似的想法。下面,请你根据刚才的讨论,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屏显:
要求:以“ 的月亮”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师:请根据要求完成片段。
(生写作。)
师:写好后,同桌交换,根据表格里的要求给对方的习作打分。可能的话,还可以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或建议。
(生评改习作。)
师:老师也写了一则片段,供大家参考。
(文章略。)
师:同学们,托物言志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这节课能够给予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揣摩优秀文章的写作技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后,也请大家根据同桌的评价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下课。
【教学反思】
托物言志是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或人生态度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类文章常常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从而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受固有思维影响,在写作对象的选择和立意方面呈现同质化倾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节写作指导课。
本节课首先从暴露学生的写作问题入手,通过对荷花、梅花的交流讨论,指出学生在构思立意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只有发现真实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迫切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然后,我由辣椒引入,给学生提供一篇范文,引导学生发现范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手法,同时启发学生回顾所学课文,打通课内外文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构思立意、对比衬托、拟人修辞在托物言志类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我结合课本中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实践。而评价表的提供,则让学生在写作和评价时能有抓手,从而突出“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总体上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写作托物言志类文章也有了新的理解。不过最后的写作评价环节还值得商榷。学生是否对照评价表完成了片段写作?同桌之间是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由于时间关系,我未能充分检查。其实,这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我能更加优化教学流程,留出时间让学生展示,全班共同交流讨论,或许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