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融合的“劳才人”思想价值分析
——以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为例
2022-01-26卢凤君
张 敏 卢凤君
1.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4;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才智是指人所拥有的才能、才华、智力和智慧,与一般劳动相比,才智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人本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凝结在人体中能使价值迅速增值的各种能力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任何一个经济体、社会体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基于劳动、才智、人本三者差异起步、过程协同、最终一体的螺旋演升和价值增值过程。本文将劳动、才智、人本三位一体的发展关系称为“劳才人”。
长期以来,乡村衰退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城乡关系发展不平衡的日益重视,以及乡村城镇化、乡村振兴逐步推进,城乡关系呈现出由分割到互动、再到融合的趋势。理论界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并且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乡村衰退的根本问题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环境进而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及观点上已基本形成共识。由于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把劳动、才智、人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现有观点缺乏体系化的理论支撑,还不能完全指导实践。
近年来,笔者开展了许多乡村振兴和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的实地调查和规划研究。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深度剖析发现,许多强村名村如江苏华西村、浙江花园村等,正因为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了“劳才人”一体关系,已经走过了提高劳动效率主导的起步发展阶段、汇聚城乡才智主导的提质优化阶段,正在向追求人本增值主导的融合创新阶段演进;那些没有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冲突、局部与整体矛盾的乡村,大部分劳动力外流,形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新三元结构[3],乡村老龄化严重,有些乡村甚至走向衰退。自2020年12月以来,笔者多次赴浙江花园村调研,在研究和撰写《共富:现代化的花园村》《现代化美丽的花园村——走高质量发展的共富路》两书过程中发现,劳动、才智、人本三者及其所形成的作用关系,能够反映城乡融合关系的本质和演化形态。但是,由于该问题较复杂,暂时没有做出深入透彻的研究。此后,我们将劳动、才智、人本置于城乡融合的生命生态系统中,将“劳才人”作为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有机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价值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分析价值关系,系统剖析演化机理,体系谋划创新路径,深入解读花园村案例,经过体系化深入研究,形成了“劳才人”这一思想成果,特撰写此文。
多年来,城乡关系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城乡融合的思想最早由恩格斯提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5]都蕴含着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思想。Woods M.Rural认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融合的重要推手[6];龙花楼等认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在推动城市空间扩展与形态演变的同时,也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7]。对于影响城乡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学者认为市场是城乡发展的驱动力,另有学者则认为权力行为是主要因素[8-11]。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人的发展视角,围绕城乡关系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人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城乡收入差距更为完整的因素[12-13],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主要受个人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因素影响[14]。城镇更容易吸收高素质、高收入的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会显著加剧由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构成的城乡劳动收入差距[15]。人才短缺会对城乡社区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导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一定偏差,人才结构合理与否和城乡社区产业优化升级有着直接联系[16]。乡村合理配置和开发人才资源能够直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17]。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够促进高素质人才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主动流动[18];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城乡逆向两栖人才,促进其在乡村创业就业,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9]。
城乡关系研究作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取得了诸多成果,是进一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已有研究对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劳动、才智、人本的认识还不系统、不充分,从思想观念上未就三者的价值关系达成共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基于城乡融合的“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作用,提出运用“劳才人”思想推进城乡融合的创新路径,解析典型案例促兴增值获益、抑衰减损控险的机理机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现实价值
本文将劳动、才智、人本纳入城乡关系融合的生命生态系统,创建“劳才人”价值关系四象限分析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结合现代兴旺乡村与传统衰退乡村对比与“劳才人”一体关系的阶段演化机理,阐述“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作用影响;提出运用“劳才人”思想推进城乡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劳动、才智、人本的价值关系
劳动价值主要由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决定;才智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才的思想、智慧和才能;人本价值受人所接受的教育、培训、健康、迁移、物质等方面的投资影响,投资力度越大、结构越优、质量越高,凝结在人体中的能量越高,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劳动、才智、人本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既存在匹配协同、把握机会、防控风险、提高效率效益产生的价值增益,又存在矛盾冲突、错失机会、遭遇风险、效率效益降低引致的价值损失。本文创建“劳才人”价值关系四象限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以生产力提高和生产关系改善为主线,运用矛盾分析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分析三者的价值关系,为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供科学方法支撑。
图1 “劳才人”价值关系四象限分析模型
1.劳动与才智的价值关系。乡村产业发展初期大多通过乡贤能人创业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偏低。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产业发展对具有一定才能和智慧的人才需求增加。受理念意识差异和收入有限影响,劳动者在家庭生活与教育培训支出、劳动时间与教育培训时间投入的选择上往往存在矛盾。只有科学分配家庭收入与时间精力,才能使才智提高带来的价值增益弥补因劳动时间减少造成的价值损失。在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大背景下,乡村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乡村培养开发的人才、返乡入乡创业的人才、区外引进的专业复合人才数量持续增加,依靠质量经济、效率经济的才智价值实现快速增长。此时,劳动者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良好的社会学习和组织学习环境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这些劳动者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形成一定的数量结构匹配、素质能力匹配关系,在人才支撑、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下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劳动价值与才智价值的协同增长。
2.才智与人本的价值关系。随着生产力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乡村对人才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由于乡村人才储备不足,开发培养速度过慢,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受乡村引路人和带头人的思想理念影响,通常在区内人才培养开发与区外人才聚集引进选择上存在冲突。如果以乡村人才培养开发主导,则短期内人才教育投资成本过高,质量提升和数量增加有限,会导致生产经营效率持续偏低;如果以引进区外人才主导,则又难以构建起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人本生命生态。因此,辩证地进行人才开发培养与区外引进,方能实现人才的质量提高、能量增加与规模扩大的动态平衡,减少才智价值与人本价值叠加的损失。强村名村大都注重以人为本,将人组织起来发展经济,引入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进行关系治理,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培训,使人才通过个人努力、组织促进、领导拉升提高才智,促进人才价值与人本价值协同增长。乡村集体依托公共组织为居民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形成更大的人本提供支撑保障。因此,立足个私经济与公共组织形成长中短期结合的目标,是放大才智价值与人本价值增益的重要途径。
3.人本与劳动的价值关系。一般而言,乡村中体力劳动者基本充足,才能和智慧较高的脑力劳动者较少,拥有前瞻思想和坚韧意志、以心力劳动主导的战略咨询专家、企业家和高管人才更为稀缺,因此劳动价值和人本价值的结构性增长受到了抑制。受乡村引路人的思想理念及战略部署影响,如果过于注重发展个私经济,则短期内由于劳动时间投入的规模经济效应,加上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如果忽视了公共组织发展,则乡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将难以形成可持续的供给,不仅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区外人才聚集,甚至会导致乡村人才流失风险,乡村经济将形成不可逆转的衰退趋势。因此,以长中短期结合的同和目标引导实现个私主体与公共组织的协同发展,将有利于区内外劳动者的体能、脑能、心能结构化提升,减少人本价值与劳动价值叠加损失。当区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从事体劳、脑劳、心劳的劳动者将形成一定比例结构,以时间价值为基底,通过内化思想价值、叠加能量价值,实现劳动价值、才智价值与人本价值的协同增长。
(二)“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作用
以人为核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涉及农民也涉及市民。从人的活动范围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以县域/市城为中心,向上对接与吸引区域/省域、全国/世界的要素资源,向下以乡镇为纽带、村庄社区为腹地,通过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与乡村融合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与多样化的人性作用下,依托乡村个私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对人心的激发和人信的强化,能够建立起本地化的劳动就业致富、区内外聚人才集财智、城乡融合的人本滋养赋能的一体化关系。基于城乡关系融合的“劳才人”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城乡融合的“劳才人”逻辑模型
“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围绕劳动与力量、才智与能量、人本与质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要项重点发力,建立“劳才人”一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乡村的生产力水平,抑制乡村衰退,促进乡村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兴旺乡村与传统衰退乡村的“劳才人”对比如表1所示。以下结合乡村现代化,对初期劳动价值主导、中期才智价值主导、长期人本价值主导的“劳才人”演化机理进行解析,阐明“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乡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
表1 现代兴旺乡村与传统衰退乡村的“劳才人”对比
1.劳动价值主导,培育人才滋养人本,抑制乡村走向衰退。中国大部分强村名村发展初期,大都是由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敢闯敢干的引路人和带头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带领广大劳动者艰苦创业,以内生的勤劳致富、追高求远需求激发大家齐心合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工业、文化旅游等业态,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由此,避免了传统乡村缺乏就业机会,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和衰退现象。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乡村业态和产业引入科技含量高的装备工艺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均通过提高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的时间价值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乡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有效改变了劳动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教育方式,部分劳动者转化为掌握一定专业技术、拥有匠心精神的专业人才,部分个体工商户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或经营管理人才,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滋养。
2.才智价值主导,提升劳值赋能人本,引动城乡要素流动。与新型经营主体缺失、个私经济落后的传统乡村形成鲜明对比,随着乡村现代化逐步推进,强村名村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文旅农科创教融合衍生出越来越大的价值空间,为区内外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和智慧的机会和舞台。一批极富活力的知识型、技能型、智力型、管理型人才陆续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或者成为城乡两栖人才,通过组织创新提高其能量,引动知识、信息、技术、资金、服务等多种“链”和“流”突破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在城乡空间汇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的时间价值。同时,这些人才联合或带动一批有追求、爱学习、善合作的乡村人才,通过构建创客、创服、创投、创业、创新、创意等多创空间,为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供大界面和多接口,一方面引动更多的财富和智慧聚集,实现才智增值,一方面通过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健康、迁移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与质量,为提高人本的质量和能级、实现人的全面充分发展赋能。
3.人本价值主导,利用才智共同富裕,促进城乡融合一体。是否以人为本是乡村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走在中国乡村现代化、城镇化前列的强村名村非常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大都依靠公共组织为乡村居民和外来人才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包容的社会氛围、优美的生态环境,全面实现了新老村民的福利提升、视野拓宽、心态调优,使乡村形成了因智聚才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反观一些传统乡村,正是由于公共组织服务功能缺失或投入效果差,难以营造吸引人、留住人和发展人的环境氛围,导致贫穷落后和人口活力丧失,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衰退的后果。未来,乡村继续发挥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和领域专家、企业家和投资者走进乡村并融入乡村。无论是长期生活和居住、投资和创业,还是短期调查研究、咨询策划,都能为乡村带来智力资源、创造智力成果、形成并留存智本。
(三)“劳才人”思想推进城乡融合的创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部分强村名村现代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劳才人”思想的现实价值。当今,在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省市关于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下派机关干部等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自上而下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一般乡村的城市化要以“劳才人”思想为指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借与用相结合,学与创相结合,依靠引路人的思想理念创新超前对接宏观发展形势与政策机遇,凭借引路人的方式方法创新系统提升微观主体的才能智慧和竞争优势,依托组织者的关系治理创新多维联通中观的生态化、生命型、联合式、平台组织,走上由借城强村到筑城联城、再到融城兴域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形成“劳-才-人”“才-劳-人”“人-才-劳”接续演化的螺旋演升关系,实现乡村致富、追高求远、融创图强的目标。“劳才人”推进城乡融合的创新路径321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劳才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321模型
1.借城强村:“劳-才-人”致富。乡村现代化、城市化需要科学指引和精准规划,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产业领域和主要抓手至关重要。因此,引路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聘请乡村规划领域专家团队,在考察周边城市较为成熟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基础上,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及所处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联合乡贤能人群体,精准定位乡村功能,合理布局空间结构,科学部署涉农产业和工商贸服等业态。发展乡村产业,一方面为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劳动就业的机会,避免人口外流引致的人口老龄化与新三元问题;一方面吸引能力素质较高的返乡入乡人员,齐心合力形成一股创业就业的力量,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既有效满足城市需求,又增加劳动收入,实现乡村致富。
2.筑城联城:“才-劳-人”追高求远。在借城强村的基础上,如何在村域空间范围内按照城市生活要求就地筑起一座“城”,拥有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商业、绿化等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依靠知识、信息、人才、资金、服务等多“流”和多“链”实现乡村能级的跃升,成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此时,需要乡村的引路人、带头人、组织者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树立追高求远的精神意识,将村域人才培训开发与区外人才引进利用并重,联合龙头企业建平台、搭舞台,为用好人与吸引人、尊重人与留住人、服务人与发展人、培养人与造就人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高乡村产业经济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且在区内外乃至国内外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3.融城兴域:“人-才-劳”融创图强。如何在乡村联接城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与周边城镇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带动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从经济、管理、教育、医疗、生态、文化、文明等多角度,开展深层次的融合创新来实现。此时,乡村产业经济逐步现代化,商业、休闲、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逐步繁荣,村民的生产方式、居住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良好的投资创业氛围和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投资、就业、生活和消费,强化了更多优秀人才聚集,形成了对更多人本的滋养。同时,乡村通过构建创造、创新、创业、创客、创服、创意的多创系统,能够实现要素资源融合利用的高效率,产业与业态融合的高质量,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高品位发展。
三、花园村“劳才人”价值演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解析
在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动力、资本匮乏、人口规模偏小的条件环境下,乡村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致富是全世界一直难以破解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以充满智慧的劳动、内培外引的才智、全面发展的人本,塑造了要素双向流动的新型城乡关系,走上了乡村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花园村的劳均年收入从1978年不足120元,增长到了1984年上千元、1993年上万元、2011年上10万元、2014年超过20万元。
花园村的成功,得益于“劳才人”促兴增值获益和抑衰减损控险作用机制的创建。将花园村经济社会发展视为一个可管理的开放系统,构建“劳才人”的系统类变量分析模型(如图4所示)。该模型包含目标、主题特征、关键原因、行为引致、外部调控五类变量,其作用机理体现为:花园人在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需求与机会、条件与保障、环境与氛围等外部引致变量,以及勤劳致富、培训教育、追高求远、融创图强等行为引致变量作用下,通过内部培养和区外借用调整劳动、才智、人本的数量、结构、质量,形成以人本为核心的多本融合增值,通过促进乡村振兴或抑制乡村衰退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城乡全面、协调、充分、平衡发展,达到富脑袋、富心态、富口袋、富生态、富康泰的效果,进而基于目标实现程度与预期效果的偏差调整主体行为、改变外部调控,形成“劳才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图4 花园村“劳才人”的系统类变量分析模型
花园村的城乡融合道路大致可分为“村筑城”(1978—2004年)、“村融城”(2004—2022年)、“村镇城”(2022—2035年)三个阶段,并且以“劳才人”为主线贯穿全过程。以下将理论结合实践,对基于“村筑城”和“村融城”的劳动、才智、人本的价值结构差异及动态演化,以及促兴增值获益和抑衰减损控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解析;对未来“村镇城”时期的劳动、才智、人本的价值关系进行创构,基于智慧花园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充分、均衡发展。
(一)共富融治:基于“村筑城”的“劳才人”价值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花园村借助城市,抓住市场需求带动村民劳动致富,进而以统筹规划为指导,依靠两次旧村改造改变了村容村貌,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口聚集和财富积累,开始搞活市场,兴办宾馆、饭店、商场等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投资基础设施、提供社会服务,以市为联接快速推进城镇化,在村域空间范围内就地筑起一座“城”。在“村筑城”过程中,花园村不仅吸纳了大量区内外劳动者就业,激活其齐心合力、勤劳致富的心性,而且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人才素质及胜任力,通过公共服务为人本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
1.能人带动创造就业机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价值。以花园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能人群体抓住改革开放之初的政策机遇,自己创业并带动村民创业与就业,推动民营个私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他们抓住市场的需求和空档,开设了一系列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包括蜡烛厂、服装厂、砖瓦厂等,用市场营销逆向拉动工业发展,孵化了一批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安排本村劳动力就业,而且吸引了大量周边村民及外来人口就业[20]。有别于中国乡村工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的特征,花园村将技术进步因素作为推进其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下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价值。2000年前后,花园村已经从1978年不足500人口的小村庄发展到拥有5 000多外来人口的小城镇,1978年至2004年人均收入由不足100元增长到20 000元。
2.培训教育提高人才质量,胜任能力增加才智价值。多年来,花园村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入手,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1999年投资3 000万元创办的花园职业技术学校,到200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计算机、电子化工、服装设计等专业的22个班级、68位教职工和1 200多名学生的浙江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花园村依托职业技术学校为村民及外来人员提供培训教育,使劳动者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成为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才,甚至成为自己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知识素养和才智能力不断提高的人才与技术支撑下不断提升的生产力相匹配,形成了一定的才智价值。
3.公共组织提供条件保障,激活人心培育人本价值。人本价值观是花园村始终重视劳动、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也是花园村通过“村筑城”吸引人、留住人、服务人、发展人的集中体现。花园村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村域空间内,通过两次旧村改造改变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生态环境,基于集体经济和花园集团等个体私营企业的捐赠,依靠公共组织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共产品提供和公共服务保障等功能,不仅使村民享受到了城市的现代化设施服务,提高了自豪感、幸福感、满足感,而且为村域内的个体和私营主体、各类专业人才提供了舒适生活、高效工作、充分发展的环境,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激活了人心。与此同时,花园村亦成为区域的创新中心、经济中心,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加,为吸引更多优质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向花园村聚集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培育人本价值创构了人本生态。
(二)现代融治:依托“村融城”的“劳才人”价值分析
花园村超前对接国家和浙江省出台的各级政策,依托2004年、2017年两次1村并9村,统筹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红木家具产业,引入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通过营造产业要素资源交易、消费产品和服务交易的市场群、专业街、消费圈,推进了产业链群现代化和消费业态城市化,通过加强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无缝衔接,基于政府与市场合力加快了花园村与城市融合发展。在“村融城”过程中,花园人开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追高求远的前瞻思想和理念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广泛借用区外人才的前提下构建学创生态,有效减少了因村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成的价值损失,进一步改变了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了乡村现代化和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1.追高求远对接宏观机遇,村域高质量发展与增值。花园村的引路人和带头人具有追高求远的先进思想意识,通过超前对接国家和浙江省出台的各级政策把握住了机遇,基于谋局、把位、建序实现了宏观机遇、微观智慧、中观组织的联通,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改善生产关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村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价值的全面提升。主要体现为:宏观层面谋局高远,超前对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政策,获得改革红利,走在了大多数乡村前面;微观层面把位精准,通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全面提升花园集团、集群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中观层面建序有效,通过多维立体的生态的贯通提高动能、激发活力,逐步优化村庄生态位,基于村内村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协同推进花园村产业链群现代化与消费业态城市化。
2.借用外部人才抑衰减损,多才多智融创控险增值。花园村产业经济的链群化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对领军、拔尖、骨干等各类人才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多。花园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尤其是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外聘各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成为必然。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汇集高级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在红木家具领域诚邀东阳土生土长的中国木雕工艺美术大师胡冠军回乡创业,开辟红木大师艺术作品街,引入了十多位全国各地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区内外人才汇聚调动了人的内在文化素质形成的知识性、科学性、先进性,三种内在属性与外在的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组织治理等结合,并且在一定时间空间高度集聚,形成有思想理念、有组织治理、有方式方法的超高胜任力,成功应对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7年银行对民营企业收紧贷款等环境变化,推动了村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构建学创机制促兴增益,六链融合创造人本价值。花园人创构了一套以加速提高区内外人才专业素养和职业事业能力为目的的“思机位”学创机制,即个人通过组织生态中的培训、实习和创造活动,养成善于思考、思量、思索的习惯,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促进思维逻辑提升和思路想法优化,把握好机会,做到占位、定位、调位、补位、卡位,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该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创造了利用组织生态补短板、强弱项、节成本、增效率的机会,大幅提高创业者和就业者成功的概率[20]。为培养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优秀人才,花园集团注重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将一批关键岗位员工送往浙江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带薪免费攻读浙大EMBA。花园村的企业还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办学和举办产业研究院,解决了人才开发培养与利用存在的供需缺位、错位、扭曲问题,形成了人本价值创造新机制。
(三)文明融治:借势“村镇城”的“劳才人”价值分析
2020年4月,花园村成为浙江省前四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中首个上榜的村级试点。未来,花园村将借助“村域小城市试点”建设,联动南马镇、横店镇乃至东阳市,成为多“流”汇聚与疏散的中心,形成要素交易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市场”,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创新/经济中心、服务/展贸中心、文化/文明中心、智能/智慧中心等功能,推动“村镇城”体系布局调整。随着花园模式的创新与推广、生命生态组织的构建,劳动价值将依托智能智慧场景继续提升,才智价值会基于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倍增,人本价值基于多本融合与融创图强持续放大,在共富融治、现代融治基础上实施文明融治,基于社会、政府、市场的合力推进花园村村域小城市高质量发展。
1.创构智能智慧全景模式。花园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繁荣,首先得益于新老花园人付出的富于智慧的劳动,为村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以“村镇城”为载体加快推进花园村智能智慧化,需要以智能智慧工程系统建设为抓手,创构“智慧村镇、智慧田野、智慧农园、智慧农旅、智慧康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居家、智慧社区、智慧工厂、智慧生命线”全景化模式[20],发展区域性数字数据、智能智慧和知识信息的各类新场景,拓展影视文旅、健康医养、教育研学等多种新业态,基于多重场景下卖场景、卖体验、卖内容、卖服务的不同组合、结合、融合,实现体力、脑力、心力三种劳动价值协同增值。
2.人才与科技“村联城”,融创图强放大才智价值。花园村是展示中国乡村共同富裕、现代融创路径模式的一个缩影。融创必须依靠才智,人才需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来实现质量水平的提高。“村筑城”阶段,人才数量不足、发展不充分,不具备融创的条件。“村融城”阶段,人才数量和质量水平逐渐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在使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村镇城”阶段,各类人才需要以智能智慧全景化为未来方向,出发点是基于追高求远做到城市强(村域小城市)和教育强,落脚点是基于自信追梦达到乡村强与文化强,以人才与科技“村联城”为主线,以基于现代化为手段,形成以“村市城”为界面实现文明美康和融创图强的双向螺旋演化路径,通过影响生命生态、文明治理、共富和谐放大才智价值,促进现代经济提质精强。
3.多本融合生态促兴抑衰,五富支撑人本价值循环。为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花园村各类经济主体均以聚合人本、激活智本、衍生信本、创造资本为重点,建立多本融合的生命生态。在“村镇城”阶段,基于现代高效治理体系、高能高效组织体系、高质高速网联体系一体发展实现多本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提质升级[20],基于投资推动、消费拉动、业态驱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的时间价值。同时,基于区域全面、协调、充分、平衡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人本价值培育、创造、放大、留存的价值循环。
四、结论与思考
思维逻辑决定思想,思想创新是智果生产进而智本化、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源泉。由于缺乏创新性思维、逻辑和思想,目前城乡关系研究的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劳动、才智、人本三者关系还缺乏系统化、多元化、生态化的认知,难以对城乡全面、协调、充分、平衡发展形成有效引导和支撑。将劳动、才智、人本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命生态中,构建了价值关系四象限分析模型,剖析了乡村现代化过程中“劳才人”演化机理,通过开展体系化研究所形成的“劳才人”思想,其核心内容包括:“劳才人”对城乡关系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劳动价值主导培育人才滋养人本,有效抑制乡村走向衰退;才智价值主导提升劳值赋能人本,利于引动城乡要素流动;人本价值主导利用才智共同富裕,加快促进城乡融合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基于借城强村、筑城联城、融城兴域实施“劳才人”一体的创新路径。此“劳才人”思想方法已在以花园村为代表的强村名村城乡融合发展中得到了实践验证和有效利用,不仅为中国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创新路径,也将为破解全球面临的乡村衰退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中,将“劳才人”思想广泛推广应用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考虑到城乡融合发展的部分理论研究者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逻辑的系统性和多维性不足,政府部门及执行主体、个体和私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为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劳才人”思想,需要通过思想方法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通过方法思想化使其更具智慧活力。二是在一般乡村发展实践中运用“劳才人”思想,需要考虑乡村载体的差异性,视城乡融合发展条件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比如,有些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丢失了乡村文化的“根脉”,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村域量力能衰减导致“劳才人”一体发展困难;有些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既没有形成产业链网,也没有建立起消费业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到位,“劳才人”难以形成追优、聚优、习优、创优机制。三是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发展实践中运用“劳才人”思想,除考虑乡村载体的差异性外,还需要考虑发展的阶段性。比如,与城乡融合发展态势相对超前的花园村相比,有些定位为区域中心小城镇或新市镇的乡村,由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没达到一定程度及相应效果,还难以得出花园村“劳才人”价值关系及螺旋演升的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