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2-01-26戴幸平
王 煜 唐 涛 戴幸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南 长沙 41000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高校育人的关键环节,更是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全面推进并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中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中医药院校不同的是,西医院校本科教育开设的中医学课程有着自身的教学背景与特点,并且目前全国西医院校在中医学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教学经验,就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教育作初步探讨。
1 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及必要性
1.1 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与不足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思想和丰富诊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它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德育资源。然而,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情况却不尽人意,大致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时少。西医院校中医学课时非常少,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的课时就更少。(2)地位低。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体系的主角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处于配角的位置,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常常被忽视,呈现出“重专业轻思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3)师资缺。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中医院校来说甚是匮乏,而思政课程教师多以文史、政治专业为主,不具备中医药学专业背景,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单兵作战的“两张皮”状态[1]。(4)方式旧。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充分考虑当今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讲授方式基本以PPT 加灌输式为主,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5)冲击大。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令一些不良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蔓延,极大地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例如网上存在大量质疑、诋毁、批判中医的文章,如:“中医是伪科学”“中医是西医的补充,不能相提并论”“中医是封建迷信”“中医是落后过时的医学”等,这些偏见和谬论极易导致西医院校学生迷失方向,产生消极负面的行为和情绪。加之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及中医理论相对抽象深奥,学生缺乏系统的中医知识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对其内涵与思想理解不全面、不彻底,感到难学、难懂、难记、易忘。因此对课程认可度不高,日渐缺乏兴趣及求知欲。有的学生甚至排斥中医,质疑祖国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等。上述5 个方面使得中医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1.2 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政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在西医高等院校开展中医类课程思政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所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中医学发展至今,在其学术思想、理念内涵、知识体系当中无不体现着历代医家高尚无私的道德修养,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以及伟大崇高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思想、理念、治则及治法等均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向学生展示中医学的丰富内涵,了解我们祖国几千年来的璀璨文化,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2)加快推进中医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改变既往重专业知识而轻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向学生灌输“精、诚、仁、和”的思想和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如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大医治病,当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些都体现出医德修养是医者的灵魂,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天职,不论患者地位高低、贫贱富贵、长幼美丑、聪明愚笨与否,应当一视同仁。只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者,方可成为苍生大医。(3)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类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高校学术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营造兼容并蓄、百花齐放、学术自由的氛围。人民日报评论(2020 年3 月13 日19 版)《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文中曾写到:“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西医院校学生不能有排斥中医的心态,而应该虚心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正确掌握中医的整体观、恒动观与辨证论治核心思想,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因此,熟练掌握中西医知识,既是服务于患者,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素质,更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4)育人育德的加强,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为抵制社会上不良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巨大的精神保障。在当今追求虚名浮利的社会风气之中,消极腐败、文化阶级鄙视的思想浪潮入侵之下,坚守底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 思政教育融入中医学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构建
2.1 从中医学课程知识点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立足中医学课程,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等特点,从知识点中深挖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德育元素,精选典型的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德育元素与授课内容结合,恰如其分地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下面列举了中医学课程中各章节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点。见表1。
表1 中医学课程中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具体设计方案
2.2 优化中医学课程体系以中南大学西医临床专业本科生中医学课程为例,每个学期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课20 学时,见习课20 学时),授课教师普遍反映课时紧、内容多,加之学生中医学基础薄弱,课堂知识难以消化和理解,课程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并且很多教师担心如果在课堂上再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会占用一部分学时,势必会影响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优秀的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独立而深度的思考,促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二者是协同而行的。
2.2.1 明确教学目标,精炼教学内容在西医院校中,《中医学》整本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包含了需要在中医院校花2~3 年时间学完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少量中医内科学等专业课程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是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缩略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全部讲完如此繁杂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精炼教学内容。一方面应突出对中医学重点的内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不要求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应客观合理、有的放矢,符合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医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与体系有初步认识,了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目前发展状态,熟悉简单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望、闻、问、切”诊治方法,基本掌握常见中药和方剂的辨证使用及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功效及操作要领,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授人以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2 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既往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机械,形式多以PPT 加“灌输式”或“填鸭式”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倦怠感,对思政教育内容难以产生共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线下形式逐渐发展到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形式。通过线上授课形式,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的音像资料和媒体素材,使理论化、抽象化的德育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独立思考,增加师生互动。同时,我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等传统教学方法或手段时,结合情景教学、翻转课堂、基于问题学习(PBL)、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5](SSP)等多种现代新型教学方法,引入“慕课”“微课”“爱课程”“雨课堂”“智慧树”等网络课堂新资源,可以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2.3 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由于专业的不同,西医院校医学生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与中医院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差异,制定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在进行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初步认识、课堂需求及建议等,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与需求,进行整理、规划、设计。确保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养成良好品行。与此同时,课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或访谈,获取学生对该门课程思政教育的感受及收获,根据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对思政教育设计进行改进,其目的是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更贴近需求、更贴近实际,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宝贵的经验参考。
2.2.4 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医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化“知行合一”的过程,而见习和实习则是实现这种“知行合一”的首要途径。为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我们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模式,把现实中的诊疗情境模拟到课堂,构架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中医四诊见习课中,通过情景教学,将学生分为医生组和患者组,使其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情境中正确而灵活地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这样不仅使中医理论知识再次升华、提炼,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灌输人文关怀理念,树立“大医精诚”的信念。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名老中医临床跟诊抄方,通过真实的诊治过程,培养学生建立中医辨证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2.2.5 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增加思政内容考核模块 传统的卷面笔试考试是中医学课程主要的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评估,却忽略了医德医风、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医患沟通技能、社会责任感、职业胜任力等素质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将医学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融入专业知识测试题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并举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平台,通过发布作业、讨论主题或病案分析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德育实施的效果,改革现以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素质教育。
2.3 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播道理、传授知识、解疑答难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更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才能真正把教书与育人结合,切实担起育人职责[6]。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教师:(1)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道德素养,秉承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起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2)注重业务知识的钻研,只有在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之后,才能更加充分挖掘知识点中所蕴藏的思政教育元素,做到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教育;(3)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加强育人意识,从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出发,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鼓励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之中,使中医学发扬光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跟上时代步伐,掌握并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情景式、翻转课堂、PBL、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高效率地开展思政教育。
2.4 利用时事融入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时事适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在育人育德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2020 庚子鼠年新春之际全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列举中医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等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7,8]。向学生介绍,清肺排毒汤组成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方化裁,是《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五苓散、麻杏石甘汤和《金匮要略》中射干麻黄汤的合方,鼓励学生学好中医经典。
2.5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高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也是中华文化的积聚沉淀之地。在长期的文化积淀扬弃过程中,各个高校都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且相对稳定的人文精神,并且这种人文精神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广大师生。因此重视校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料来源之一。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西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感受和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从而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兴趣,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比如:组织学生背诵《大医精诚》章节节选内容,深刻体会中医“精、诚、仁、和”内涵,增加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开展名师讲堂活动,邀请中医名家开展一些中医药传统知识文化讲座,普及中医药知识;观看《国医大师》《刮痧》等视频及电影,让同学们近距离领略国医大师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爱国情怀和情系中医、心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有意义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等中医养生保健活动、古代名医故事会、中草药辨认大赛、方剂比赛等;以及多多开展“国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的基层实践活动,如义诊活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科普、法律政策宣讲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医自身的价值和特色。
3 结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课程思政逐渐成为加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然而,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政知识机械性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也不是把专业课程当成思想政治课程来讲。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留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在德育内容设计时融入人文关怀、仁爱之心、崇德修身、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治学之道、求知明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元素,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把握细节、注意深度,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迸发出精神思想共鸣的火花,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润物无声地育人育德效果。虽目前西医院校中医类课程思政教学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只要我们秉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汲取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必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使医学生通过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学好中医药,自觉弘扬并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真正做到厚德精术、启古纳今,才是我们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最终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