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次手术后复发的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报告

2022-01-26龚仕德陈从波李昊黄力姚启盛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易位根治性肾癌

龚仕德 陈从波 李昊 黄力 姚启盛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 Xp11.2 RCC)在成人中罕见,多次手术后再复发的病例更罕见,其具有高侵袭性、进展快、易发生转移及预后差等特点。免疫组化TFE3阳性可明确该病诊断,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针对这种多次复发的病例,如何提高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深入研究。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Xp11.2 RCC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患者,女,17岁,因“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2018年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慢性钝痛,于当地医院行泌尿系彩超提示左肾上极实性占位性病变,未行特殊处理,后就诊于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肾区叩痛阳性。患者入院相关检验未见镜下血尿,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肿瘤相关检验因子未见明显增高。泌尿系CT+CTU提示左肾癌并肾门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图1)。于2018年1月6日行腹腔镜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临床分期:T1bN1M0。术后病理结果:肾脏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考虑为Xp11.2 RCC。肿瘤大小6 cm×6 cm×4 cm,伴出血、坏死。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肾周脂肪组织及肾窦部脂肪组织未见累及。输尿管切缘、血管切缘及输尿管未见累及,同侧肾上腺未见累及,左肾门淋巴结均阴性(0/6)。免疫组化:瘤细胞CD10(+),CK7(-),PAX8(+),RCC(-),SDHB(+),TFE3(+),Vimentin(-),SOX2(-),CKP(-),EMA(-),HMB45(-),SOX10(-),Ki-67(20%+),Melan-A(-)。

A:CT平扫,箭头所指为肿瘤;B:CTU,箭头所指为肿瘤图1 术前泌尿系CT及CTU

患者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性治疗。术后9个月于当地医院复查泌尿系彩超提示左肾窝处低回声包块,遂再次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无阳性体征。相关检验、生化指标及肿瘤相关检验因子仍无明显意义异常。上腹部CT示左肾细胞癌术后改变,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增强CT示左肾细胞癌术后改变,左侧腹膜后肿块(3.5 cm×4.8 cm)(图2)。于2018年10月10日行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为转移性肾细胞癌。免疫组化:CK7(-),CD10(+),PAX8(+),RCC(-),TFE3(+)。

图2 术后9个月复查泌尿系CTU(箭头所示为左肾窝处低密度肿块)

本次手术后,患者行靶向治疗(口服舒尼替尼),4个月后于外院复查彩超示左肾已切除,原左肾区实性病灶(6.8 cm×2.2 cm);建议继续靶向治疗。12个月后外院复查彩超示左肾已切除,原左肾区实性病灶(10.7 cm×5.9 cm);建议行TKI抑制剂+免疫调节点抑制剂治疗后再手术。患者目前仍在继续免疫治疗,至今仍在随访中。

讨论Xp11.2 RCC是肾癌的一种亚型,2016年,WHO新分类肾癌中将其归类为MiT家族易位性肾癌。该病临床罕见,恶性程度较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儿童及青少年肾癌的1/3,占成人肾癌的0.5%~1.5%,女性多于男性[1]。其特点是存在Xp11.2染色体易位,导致TFE3基因与多种不同的基因融合[2]。Xp11.2 RCC易出现转移,以淋巴结转移多见,预后较差。

Xp11.2 RCC的临床表现和普通肾细胞癌相似,不易区分。部分患者在体检时通过B超偶然发现。该病在影像学检查时主要表现为肾脏占位性肿块,单纯根据影像学表现诊断Xp11.2 RCC十分困难,但影像学检查可以为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CT平扫可呈低密度、等密度影或高密度影,少数患者可见钙化。增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肾透明细胞癌弱[3]。

Xp11.2 RCC没有很特殊的大体外观,与透明细胞性肾癌类似,多为孤立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厚的纤维包膜,切面常显示灰黄色,也可呈灰红灰褐色,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4]。其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均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其病理特征是透明的肿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乳头状排列,有时可伴沙砾体形成[5]。由于该肿瘤Xp11.2易位导致TFE3蛋白过度表达,Choo等[6]对肾脏肿瘤及肾脏以外的各系统肿瘤研究后发现,TFE3蛋白诊断该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5%和99.6%,被认为是Xp11.2 RCC的特征性标志物。本例患者TFE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FE3蛋白表达是目前临床中诊断Xp11.2 RCC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但有报道指出其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0%和4.5%[2]。通过遗传方法鉴定TFE3基因重排能为Xp11.2 RCC 的诊断提供确诊性证据,如核型分析、RT-PCR和FISH技术,由于核型分析及RT-PCR在临床中的应用限制,使得FISH在临床诊断具有特定基因易位肿瘤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有研究认为TFE3 FISH检测被认为是诊断该类肾癌的最准确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病理或临床怀疑但TFE3免疫染色阴性的患者[7]。TFE3免疫组化染色与FISH检测组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消除免疫组化的假阳性[8]。但目前有很多医院不能进行FISH检测,只能根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对Xp11.2 RCC做出基本诊断。本例患者肿瘤细胞核的TFE3呈强阳性表达,结合该类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WHO及国外文献的诊断标准,但因各种原因未进行FISH检测。由于该病罕见,病例数较少,尚需积累更多结果及经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Xp11.2 RCC对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不敏感[9],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仍为首选手术方式。靶向治疗在Xp11.2 RCC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有研究显示该病使MET酪氨酸激酶受体上调,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增殖,从而诱发肿瘤的形成。因此,推测MET酪氨酸激酶可能是该病的治疗靶点[10]。对于转移性Xp11.2 RCC,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全身治疗,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尽管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但结果趋势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比mTOR抑制剂更有优势[11]。本例患者为根治性肾切除后复发再次手术后又复发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期间肿瘤复发并进行性增大,已改为TKI抑制剂+免疫调节点抑制剂治疗,拟再次行手术治疗。

Xp11.2 RCC预后与病理分型、肿瘤分级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患者年龄、不同融合基因类型等因素有关[12]。Xp11.2 RCC患者的存活率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患者相似,预后较好,但均比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差。

综上,Xp11.2 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在成人中罕见,具有高侵袭性、进展快、易发生转移及预后差等特点。免疫组化TFE3阳性可明确其诊断,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本例患者随访时间短,其远期预后情况尚需继续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易位根治性肾癌
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胚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副词易位现象考察
细胞内的翻译后易位研究进展
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的影响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Y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的遗传学分析综述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