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好“红色根脉”传承人

2022-01-25陆静廖平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实践

陆静 廖平才

【摘   要】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既可以增加“四史”教育素材的丰富度、生动性和亲近感,又能给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提升研学内涵提供契机。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它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探寻萧山历史文脉与红色根脉,研制萧山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融入统一标识直观学、四史集成广泛学、追忆校史融合学、思政课堂深度学、红色印记研究学等方式,开展“四史教育”的区域实践,能够促进新时代“红色根脉”传承人的培育。这一案例可以为依托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四史教育;红色根脉;红色资源;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系统研究建党精神和有效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中小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命题。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中小学依托地域红色教育资源,探寻历史文脉和红色根脉,研制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将党史学习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贯通起来,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红色基因溯源:探寻萧山历史文脉与红色根脉

把握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意蕴,不仅要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建党精神本质内涵的理解,还要有效建构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地方历史文脉和红色根脉。

1.“湘湖一叶舟,问史八千年”:萧山是一个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一江一湖一运河”,是这方土地的文脉所在。所谓“一江”,就是钱塘江。滚滚钱江潮,浩瀚奔东海,培育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一湖”就是湘湖。“湘湖一叶舟,问史八千年”,跨湖桥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河”就是浙东运河。浙东运河千年流淌,从唐代开始,包括李白、贺知章在内的众多诗人就是从义桥渔浦入萧山城河,泛舟萧绍运河,再入曹娥江溯剡溪而上,一路赏景一路诗,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一江一湖一运河”的历史文脉,赋予了萧山教育独特的风彩。在萧山这片热土上,有纪念宋代理学家杨时授徒讲学、传播理学的“道南书院”,还有因南朝文学家江淹梦得五色笔、写尽绝美诗这一典故而创立的“笔花书院”,历代先贤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和深厚的教育积淀。

2.“衙前农运史,南沙围垦史”:萧山是一个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它不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而且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在杭州地区很有代表性。一是发轫于1921年的衙前农民运动,是开展党史教育的第一资源。该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被称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历史上最先发轫者”。二是创办于1921年的衙前农村小学校,是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典型代表。衙前农村小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较早的红色学堂,也是黨领导的全国最早的革命农民运动的指挥中心,现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始著名的围垦精神,是新中国国史教育的萧山样本。1949年至1995年,在长达46年的时间里,萧山在南沙大堤外围垦滩涂毛地50多万亩,约占萧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壮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四是鲁冠球精神,是改革开放史教育的最好诠释。万向集团始创于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是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他用一生诠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二、红色资源集成:研制萧山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

如何用活萧山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思想内涵丰富的红色精品地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成为萧山中小学开展“四史”教育的时代命题。为此,萧山整合与集成地方红色教育资源,研制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精选了全区32个红色点位,打造了6条“四史”教育红色研学路线,将区域内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美丽乡村、创新发展成果串珠成链。

1.研学路线一:旭日“东”升的追红之旅。1921年,华夏大地上一抹旭日缓缓升起,揭开了萧绍平原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这段历史轰轰烈烈,如星火燎原,让衙前镇凤凰山脚下的这块土地成为了红色农运圣地。立足传承、面向未来,东面土地上的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未来可期;精准定位、智力引领,新街生物医药、数字信息产业全面起跑;奔竞不息、勇立潮头,围垦的峥嵘岁月将被永远铭记。

2.研学路线二:知“南”而进的爱党之行。在黑暗与光明的较量中,无数萧山儿女无私奉献、深明大义,无数优秀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过程,他们在萧山南面留下了革命人满怀激情、热血奋斗的缩影。夕阳生辉忆初心,革命精神映山红。风雨百年,革命之花竞相绽放,呈现出新时代的气息,谱写着美好未来的序曲。

3.研学路线三:“薪”火相传的初心之路。“青年要有革命的思想,青年尤要有思想的革命。”裘古怀就义时的这句话,给萧山大地带来了声势浩大的青年革命热潮。一座座白墙黑瓦的建筑,承载了百年前的萧山青年激昂青春、为党奋斗的激情岁月。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旧址展新颜,旧村换新貌,无不展示着美丽乡村新风尚的典范。

4.研学路线四:守“中”致和的亲清之道。源溯运河,梦回千年。“黄金水道”繁荣了萧山的经济,也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萧山人民铭记峥嵘岁月,不忘赤诚之心,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楷模先锋,在一路的追寻敬仰中,聆听萧山的革命之声。清风相伴,弦歌不绝,法纪教育引领下的萧山人民稳步前行。

5.研学路线五:学而时“习”的寻梦之旅。万向聚能,众志成城;弄潮精神,向涛头立;忆苦思甜,创新成长;抓住机遇,注入活力。追随习总书记的脚步,萧山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智亚运”为核心,镌刻“萧山坐标”,澎湃“中国动力”,努力铺设一条更大、更强、更优的寻梦之道,谱新篇、开新局。

6.研学路线六:跨湖问“史”的圆梦之旅。于湖畔问史,述说八千年古与今,独木成舟,海潮相搏,彰显创造之艺术、信仰之力量;于压湖源起,掀起一场革命浪潮,传递革命先辈的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于红色前线,用相机记录弥漫硝烟,上演“铁马冰河入梦来”,让今人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于山水之间,以重生纪念湘湖火种,打造引领萧山“进阶”发展的院士根据地。拥湖时代,融古通今,萧山正从历史走向未来。

三、红色教育实践:萧山中小学四史教育的路径探索

1.统一标识直观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区33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统一标识,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八个大字竖立在学校正中央,根植于全体师生的内心深处。这不仅是在向全体师生传递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更是在向外界表明教育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育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彰显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

2.四史集成广泛学。各中小学通过书单呈现“四史”,通过系统化的“四史”书单树立学习教育活动的发力点,以红色书香滋养学生的身心成长。各中小学根据内容特点,将“四史”书单分为党史丛书、新中国国史丛书、改革开放史丛书、社会主义发展史丛书四类。其中,党史丛书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伟大的开端》等;新中国国史丛书收录了《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等;改革开放史丛书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等;社会主义发展史丛书收录了《中国新觉醒》《新时代的历史大视野》《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书。将经典丛书内容与不同阶段教育对象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读以致知、读以致智、读以致养、读以致行,确保“四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持续发力,形成红色动能。

3.追忆校史融合学。校史是一所校园的精神文化宝库。回首学校发展历程,更有利于奋勇向前、筑梦百年。围绕“忆校史、学党史”主题,各中小学深入挖掘校史文化。如衙前农村小学校组织“百年建党,百年校庆”活动,百年老校义桥实验学校、临浦一校、河上镇小、大桥小学等学校建构点、线、面的校史和四史集成式知识学习图谱,开展“追忆办学历史·致敬百年伟业·争做‘真善美’好少年”等主题的朗诵会、故事会、主题队课、摄影书画赛(展)、先进模范(“五老”讲师团)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通过为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色基因积极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

4.思政课堂深度学。读“四史”,构建学习教育活动支撑点,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构建课程体系。萧山区按照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将“四史”资源分别嵌入相应课程体系中,深入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千名党员思政课、万名学子学党史”活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学校组建以思政教师和班主任为主讲人的宣讲队,面向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开展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让红色成为学生最深沉的底色、最璀璨的亮色。

5.红色印记研究学。萧山区根据研制的红色地标和研学路线,组织全区中小学生沿着6条“四史”教育红色研学路线,实地打卡32个红色研学点,围绕萧山本土李成虎、俞秀松、楼曼文、沈佩兰等红色人物以及衙前农民运动馆、萧山围垦历史博物馆、鲁冠球精神展陈馆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传承“红色根脉”“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研学活动。

建党百年,学党史、守初心、育新人。萧山教育的底色是红色的,我们承继红色根脉、集成红色地标、开展红色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扛起萧山教育“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雪超.“四史”内在逻辑关系及其融入“纲要”课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

[2]焦佳.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多路径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0(10).

[3]邱再辉,周治华.新时代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实施路径[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1(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工会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311201)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实践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