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以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2-01-25吕伟荣

南方论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党建经常性学生党员

吕伟荣

(肇庆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1)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品学兼优且思想觉悟较高的学生代表,是未来国家改革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潮流和思想流派逐渐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多元化思潮固然给青年大学生带来多元化视野,但同时也带来众多的困惑、迷茫甚至是思想垃圾,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动摇理想信念,淡化身份认同,最终会带来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逐渐弱化的严重后果。因此,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政治素养,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信息社会正在全方位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等为核心的“智慧党建”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走向僵化和形式化,满足大学生党员差异化、多样化和互动式学习的需求。

一、“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内涵及必要性

“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指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日常过程中,通过打造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和移动性等显著特征、集技术平台、内容平台和媒体平台相融合的一体化的教育生态系统。根据高校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任务,其主要实现四个方面的内容聚焦:一是加强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明确入党介绍人为预备党员的第一责任人、依托支部成员推行帮带机制、依托老党员实现以老带新和有效传承;二是注重骨干党员培养。通过培养以各班级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骨干党员,发挥其在学生党员队伍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逐渐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三是丰富党组织生活。通过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等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举办形势报告、集中党课、红色经典、重走红色遗迹等活动提高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四是强化经常性教育制度体系构建。通过完善运行、考评和奖励等制度,壮大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强化资源投入力度,将智慧平台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智慧党建 App”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落实制度等措施,实现信息化全覆盖[1]。

当前,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创新方式和有效路径具有极其现实的必要性。首先,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的优良传统与重要法宝。我们党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并总能取得良好效果,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做到审时度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媒介载体来进行。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挑战。高校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要明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探索将新技术应用到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中去。其次,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经过多次选拔和考核的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党员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甚至全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二、“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问题揭析

(一)教育理念还存在模式单一与复杂化现实之间的矛盾。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先导和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相应的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同时,教育理念除了包含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追问,也包含着对教育过去式的反思和教育现实的思考,但因为现存实际的发展变化往往较快,教育理念的更新往往滞后于现存实际,加之人们的教育行为方式在长期活动中的惯性,当前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传统性、形式性和僵化性的影子。这里并非要否定传统,任何优秀传统在其所处时代亦是先进的代表,但一些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纷繁复杂的当代现实,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更是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大学生观念与情感的剧烈变化,要实现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关注教育模式与复杂现实的矛盾。

(二)教育形式还存在手段匮乏与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群体特点,大学生党员群体也同样具有群体特点的共性,甚至也会存在一些个性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党员群体经常性教育的多样化特点。例如,大学生党员接受和学习新事物能力较强、普遍学习成绩优异、善于接收信息但辨别是非能力弱、入党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人生价值积极与人生目的现实化并存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党员教育活动中就体现为其多样的化的需求,但现实中经常性教育活动的手段还不够丰富,距离满足学生党员的多样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在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径上下功夫。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并非是要一味地去迎合学生党员的特点甚至是缺点,而是要正视并充分考虑这一变量[3]。

(三)教育场域还存在阵地化与碎片化、自由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内外局势剧烈变革、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这些节奏、压力和变化也会部分传导到校园,加之学生党员的身份本质上还是学生,主业还是学习,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今天的大学生的网络生存已经常态化,这种常态化直接导致的大学生在学习场域的选择上更喜欢碎片化的时间和自由化的空间[4]。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中,还存在喜欢集中化的时间和阵地化的空间,认为在一个专门的时间、集中于一个专门的场地、进行专门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要增强教育的效果,必须考虑当道大学生党员群体的这些需要特性。同样,这里并非完全否定阵地化方式,而是主张二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三、“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本文以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进行的教育探索为例,尝试揭示“智慧党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创新模式。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外院”)党委目前下辖学生党支部4个,共有学生党员128人;横向学生党支部1个,共有学生党员14人。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期以专题报告、谈话谈心、主题学习、集中培训和交流互访等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切实推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构建“智慧党建”平台,打造党员教育生态系统。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党员教育观念、模式、内容以及方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如新媒体、大数据、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被应用到党员教育活动中,打破了传统了教育模式,构建了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外院党委十分重视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借助“智慧党建 App”、微信群、公众号、腾讯会议等软件,搭建了由知识层、数据层、功能层、应用层四位一体党员教育平台[5],构建了“互联网+动态学习”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打造党员教育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移动学习、综合训练、知识竞赛等系列教育创新实践和学习研究活动。通过平台,学生党员可随时随地参与组织生活、互动交流、专题学习等,实现党员全覆盖无缝隙学习;建立学生党员个人平台账号,对党员学习时长、考核成绩、活跃程度等教育学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时感知、动态跟踪,拉近了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构建了集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锋模范等党员学习教育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库,为实现经常性教育提供学习素材、拓宽党员知识面[6]。通过一系列改革,打破传统党员教育中教与学时空限制,促进了经常性教育的良性发展,构建智慧教育支持下学生党员教育生态系统。(如图1)

图1:智慧教育支持下学生党员教育生态系统

(二)依托教育平台开展多元化创新教育活动

1.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活动育人模式。

首先,坚持课堂育人。通过线上组织学生线上观看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建国70周年阅兵等国家重大庆典活动,推动党史国情教育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通过线下开展党政领导思政第一课、青马班公开课等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价值追求;其次,拓展活动育人。通过举办“青春告白祖国,奋斗实现梦想”活动、共同观影《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党建+”第二课堂活动,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仅2020年,外院党委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线上线下课程讲解、党课宣讲、视频观看、报告会、知识竞赛、红色基地快闪等活动近30次,同时利用学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发布党建工作动态,结合“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引起了受众共鸣,提高了学生党员关注度;坚持“活形式”与“硬要求”相结合,利用微信群、腾讯会议、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技术,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分享会、微党课、志愿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题和契机形成强大学习合力,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高高飘扬。

2.以项目为引领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外院党委向来重视学生党员人文素养培养,以项目引领全体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学院党委以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学属性为基础,以2018年书记项目“外语类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启动为契机,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切入点,创设了以“悦读—分享—实践”为主线的读书活动载体,搭建以日常专业竞赛为基础,配合以主题党团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式要素为实施常态的活动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2019年,学院与机关带班党员合作开展“琴砚和鸣”主题活动、与图书馆联合启动“新生共读”阅读活动,与肇庆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健康理念,文明生活”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外院党建项目实施迈出实质性步伐,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始终领先一步。案例《外语类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项目》获评肇庆学院2019年优秀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案例。系列项目活动(如表1)。

表1:外国语学院系列项目活动成果一览表

3.聚焦服务地方 培育核心价值。

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学院教师党支部为主体牵头成立文化双语志愿服务团队,以双语为载体,坚持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本着“立足广东、服务肇庆”的宗旨,依托外语学科的优势,学院师生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自2018年起,积极组织400余名师生参与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活力澳门推广周”活动、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暨首届肇庆人才节、体操世界杯挑战赛、高台跳水世界杯、中日经贸交流会、肇庆科技创新发展峰会、疫情防控翻译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及翻译工作,为肇庆市的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升了肇庆市国际化交流水平及国际化形象。同时,以志愿服务常态化为载体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多年来持续组织学生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创建文明城市、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累计上百项,志愿服务能力强,品牌突出,社会评价佳。学院获2017、2018公益夏令营爱心单位、2017年度肇庆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学院“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获批肇庆市优秀志愿服务队,并在肇庆文明网进行了宣传报道;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案例获广东省以德立校系列百个优秀德育案例二等奖,作品《关爱星童行公益,点亮星梦燃青春》获广东省教育厅志愿服务公益类二等奖。

4.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良性发展。

“智慧党建”时代,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立体量化”积分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大数据管理,运用电子档案袋、表现展示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辅导员、支部书记评价等形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党员教育正向激励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让学生党员教育评价化繁为简。基于“智慧党建”教育模式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和智慧学习成效三个一级指标组成,逐层递进,逐步分类细化,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分值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智慧教育下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围绕教育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学生党员教育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有效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需要,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学生党员的带动下,学院学生接连斩获国家、省、市和学校的各级各类大奖26项,涌现出包括援藏支教学生在内的上百名先进分子。青年大学生是人才强国的主力军,是我们豪情满怀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模式和途径,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技能大学生党员队伍,对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智慧党建经常性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关于扎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实践路径探析
如何用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新问题
“智慧党建”指尖舞 孙常杰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