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实践指向
2022-01-25查荣林
查荣林
(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2.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一、研究缘起:“网上枫桥经验”的兴起缘由
“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是充分挖掘和应用“枫桥经验”所蕴含的智能化治理思想的积极尝试,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变革。大数据的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为传统的情报主导警务(intelligence-led policing)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正在重构全新的警务实践模式[1]。在此背景下,现代社区警务工作面临了动态性与不确定交织的风险挑战。社区是基层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防线,社区警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关系着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新时期社区警务需要更加注重现代化治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积极拓展社区治理领域,完善社区治理空间机制,推动社区警务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探索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社会治理的时代主题。在理论赓续层面,无论是“风险社会理论”还是“后传统社会”或“流动的现代性”,都引发了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并常被当作社会治理观测的一个视角。社会转型期,社会主要矛盾具有:矛盾源复杂化,冲突主体多元化[2],内外矛盾错综交织、可能激化和充满复杂性风险[3]等多维特征,人民内部矛盾逐步触及深层次问题[4]。从社会矛盾生成诱因看,“社会矛盾的生成既有经济层面、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个体心理层面的原因[5]”,这些都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厘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异质性、流动性和多变性交织的外部环境中,社区警务工作亟待挖掘“枫桥经验”的智能化内涵及其实践机制,以促进“治理能力和正当性向更广泛的主体的扩散[6]”。
二、理论旨归:“枫桥经验”研究的文献检视及反思
(一)文献检视
社区矛盾及其治理的相关议题历来是各个学科的学者关注的焦点。如图1,通过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社区矛盾”和“机制”,检索范围为中国知网总库,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14日,共检索出136篇文献,进一步统计这些文献的学科分布,发现涉及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59篇)、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8篇)、社会学及统计学(19篇)、政党及群众组织(14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共计13篇)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居多,此外还涉及公安(9篇)、旅游(7篇)、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4篇)、环境科学及资源利用(4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篇)等学科。
图1:社区矛盾治理机制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
在研究内容方面,学界围绕基层社会矛盾治理理论与实践,探索出诸多富有成效又各具特色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相关学者围绕源头预防机制[18]、协同治理机制[19]、多元治理机制[20]、第三方参与机制[21]、矛盾协调机制[2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嵌入机制[23]、法治化解机制[24]进行了多方阐述,对新时期社区警务治理具有一定前瞻和指导作用,但多是立于一隅,对当前社会矛盾化解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有待加强,需要深入把握社区警务治理的“善治”维度,充分挖掘社区警务治理的智能化向度。
在社区治理范式方面,“枫桥经验”作为我国本土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对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国内学者对“枫桥经验”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对“网上枫桥经验”的关注则略显薄弱。如图2,截至2021年9月14日,在中国知网上通过篇名检索“网上枫桥经验”,仅有3篇相关文章,分别是:论中国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ODR)——“网上枫桥经验”的探索与发展(韩烜尧,2021)、“网上枫桥经验”浙江实践及其创新(褚宸舸、史凯强,2019)、积极探索与实践“网上枫桥经验”(严伟强、汪静芬,2014年),且均未涉及社区警务的应用。同时,如图1所示,进一步用主题词关联检索“枫桥经验”和“社区警务”,共检索出53条结果,统计检索结果的研究主题词,发现涉及枫桥经验(共计37篇)、社区警务(13篇)、新时代“枫桥经验”(8篇)的研究主题居多。
图2:“枫桥经验”和“社区警务”的研究主题分布
在研究内容上,相关学者从“枫桥经验”的时代价值出发,认为“新时代枫桥警务模式是‘枫桥经验’在警务领域的实践创新[7]”;在理论价值上,认为“其蕴含的价值有:党的领导、民意导向、预警预防、三治融合、夯实基层[8]”。此外,部分学者围绕“枫桥经验”历史演进[9]、理念内涵[10]和实践机制[11],系统梳理了“枫桥经验”话语演进与核心要义,总结了“枫桥经验”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启示,认为要重视“枫桥经验”的制度供给,完善多元治理的制度设计。在“枫桥经验”的运行模式方面,学者们提出通过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12]、构建“警民共建”模式[13]、探索建立社区警务“康居模式”[14]等措施,回应社区需求并解决社区警务治理能力不足问题。在“枫桥经验”的实践策略方面,学者们提出推动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警务的融合[15]、重视培育社会资本[16]、促进情感与理性的嵌入融合[17]等措施,以激发社区警务治理活力,提升社区警务治理效能。相比之下,对于“枫桥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实践展望,尤其是对于“网上枫桥经验”理论与应用关注不够,仅有少数学者对“网上枫桥经验”的地方性实践进行了尝试探讨。
(二)理论反思
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丰富,但较多局限于传统“枫桥经验”理论及原理层面,对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智能化治理的认识不够充分,需要深入加强“网上枫桥经验”与社区警务工作融合共生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尤其是重新审视社区警务工作中“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机制和路径。
学界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空间延伸及其实践指向关注不多,需要深入把握新时期不确定性变革中社区警务治理的内在逻辑,挖掘和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智能化内涵的实践机理。互联网时代社区警务治理,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社区警务治理的载体和方式,进一步探索社区警务综合治理的整体性、综合化运行机制,围绕社区警务治理创新,积极探索“网上枫桥经验”在社区警务中的实践路径。
三、现实指向:“网上枫桥经验”对社区警务的实践启示
(一)延伸社区警务治理空间
面对新时期社区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等挑战,社区警务应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运用应把握新时期社区治理的时代特征和空间意蕴,尤其是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社区警务治理资源的空间优势,助推社区警务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变革。“网上枫桥经验”意味着充分提炼和发挥“枫桥经验”的智能化、现代化等时代意蕴,推动社区警务治理场景和功能的不断延伸,通过创新群众工作的载体和空间,不断改进优化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延伸社区警务工作触角,不断提升网上群众工作能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网上枫桥经验”应用之下的社区警务不同于传统的社区警务,而是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联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警务治理网络,建立社区“云端警务室”或“掌上警务室”,推动社区警务治理空间的拓展——以网为媒——打通社区警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再造社区警务治理流程
在管理理论丛林中,流程再造理论(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ory)最初是针对组织“碎片化”、低效、信息共享难等问题提出的。互联网时代的“网上枫桥经验”更加注重社区警务工作的流程再造,通过网络化治理工具,不断优化和重塑社区警务职能,探索数据驱动警务、民意引领警务、情报主导警务的实践模式,重塑社区警务整体性治理流程,提升社区警务治理效能。通过“网上枫桥经验”,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以大数据技术推动社区警务治理流程再造,构建信息化、立体化、动态化的社区警务治理体系。立足“网上枫桥经验”的实践思维,社区警务流程再造注重系统治理思维,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以良法善治为保障,对社区警务的组织机构、服务流程等进行优化重组,整合社区“碎片化”警务资源,优化社区警务流程,促进社区警务治理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提升社区警务综合治理能力。
(三)优化社区警务治理模式
“网上枫桥经验”是传统“枫桥经验”治理外延的深度扩展,为优化社区警务治理模式提供了信息化动力支撑。互联网时代,需要优化整合社区治理资源,积极探索社区警务协同治理模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警务治理格局。社区警务工作中的“网上枫桥经验”,以社区警务治理现代化转型为契机,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警务综合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区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推动社区警务资源优化配置并探索社区网络共治新模式,发挥社区网络化治理的优势,助推社区警务现代化改革,推动社区警务协同治理的智能化转型。
(四)完善社区警务治理机制
现代社区警务治理应充分挖掘“网上枫桥经验”的善治内涵,以社区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为着力点,不断完善社区警务治理机制,尤其是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风险预警与危机治理机制,发挥“网上枫桥经验”的智能性功能和本土化优势,创新虚拟社区治理机制。互联网时代的社区警务工作应主动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社区网络化治理体系,提升网上群众工作能力。现代社区警务工作应以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社区警务治理机制变革,构建集源头防控、风险排查、矛盾化解和应急处置为一体的社区警务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社区警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网上枫桥经验”的运用,创新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矛盾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社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为社区警务整体性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向,促进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