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军事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的护理体会
2022-01-25崔彩娟周金阳霍小秀
崔彩娟,周金阳,段 敏,霍小秀
中耳气压伤又称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或航空性中耳炎,是咽鼓管不能平衡鼓膜内外气压时造成的气压损伤[1],是指在外界压力突然变化、中耳腔内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一种急性压力损伤。航空性中耳炎在各机种、各类飞行人员、各年龄段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2]。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20年1月—2021年3月共收治军事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3例,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3例(5只耳),术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军事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患者3例(5只耳),均为男性,年龄25~55岁,平均41岁,职业分别为飞行员2人,武器控制师1人。飞行机种分别为轰6K、运输直升机、轰运教7,飞行时间200~6 500 h,其中1例伴航空性鼻窦炎、上颌窦囊肿(双侧),行全麻下双侧上颌窦球囊扩张术+双侧上颌窦鼻内开窗术+窦内病变清除术,术后专科护理。
1.2 方法 3例(5只耳)航空性中耳炎均在全麻鼻内镜下使用宾格咽鼓管扩张导管进行球囊扩张术,先将器械经鼻腔咽鼓管开口固定,通过器械把咽鼓管扩张导管送入咽鼓管腔,导管远端的球囊到达咽鼓管峡部固定,加压(10~12压力单位)持续2 min,然后减压撤回器械和导管。3例(5只耳)均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均给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症治疗,并用专科评分表及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估。
2 结果
本组3例(5只耳)军事空勤患者航空性中耳炎经过全麻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术后定期换药、精心护理,均疗效满意。3例(5只耳)术前、术后专科检查及评分量表:咽鼓管功能测试TPP峰压差、7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咽鼓管评分均有明显好转(表1)。
表1 3例(5只耳)术前、术后各项检查数据比较表
3 讨论
航空性中耳炎患者因空中气压变化特别是大速度下滑时中耳气压损伤而引起的耳痛、耳闷、耳胀、耳鸣等症状,舒适度的改变时刻困扰着患者,本组3例患者均出现焦虑情绪,缺乏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知识,对手术方法不了解,担心预后不良,影响飞行和日常生活。在完成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专科检查非常必要,如纯音测听、声导抗、鼻阻力、耳纤维内窥镜检查,耳CT、咽鼓管功能测试TPP峰压差等,还要进行术前专科量化评分,如7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咽鼓管评分。3例(5只耳)军事空勤患者均给予给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有助于术腔局部肿胀消退,预防感染,促进咽鼓管及鼻腔黏膜收缩,加强咽鼓管功能恢复。术后7 d,安排患者进行复查术前的各项检查和专科量化评分,与术前进行比较,可直观的让患者了解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于空勤人员来说,手术治疗后能否恢复飞行,需采取人体低压舱模拟飞行,进行耳气压机能评价[3]。本研究3例(5只耳)军事空勤患者术后3个月返院复查,进行低压舱检查,鉴定术后耳气压机能,为空勤人员停、放飞提供科学依据。
飞行人(学)员的疾病矫治和医学鉴定包括耳气压伤在内的耳鼻喉科相关检查是职业鉴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咽鼓管功能障碍手术治疗者,术后1~3个月的地面观察,耳气压机能正常者可恢复飞行[4]。本组3例(5只耳)军事空勤患者均经过3个月地面观察后返院复查,行低压舱检查,过程顺利,无不适主诉,低压舱检查后行听力学检查示均为A型曲线。咽鼓管功能正常,鼓膜完整,无充血。3例军事空勤患者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3个月复查,医学鉴定均为飞行合格。
对于航空性中耳炎发病机制,有观点认为其分为生理性(空勤人员没有掌握主动开放咽鼓管的动作要领)和病理性,后者又分为原发性(咽鼓管本身病变所致)和继发性(咽鼓管周围病变所致)[4]。本组3例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治疗的空勤人员均为继发性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是歼击机飞行员总住院疾病谱的第5位,停飞疾病谱第4位,在耳鼻喉科住院疾病谱和停飞谱中排在第一位[1]。军事空勤人员入院治疗、专科护理及出院宣教是疾病恢复的保障,出院宣教以正确的训练和疾病的预防为主要部分,特别对飞行学员的教育和训练。首先是进行地面锻炼,在地面进行咽鼓管吹张锻炼,为提高中耳对大气压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其次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气压变化时,多做吞咽动作或做捏鼻鼓气动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病率。第三,教育飞行学员养成“推杆吞咽”的习惯动作[5]。并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禁止带病飞行。术后专科护理以低压舱检查前、后护理尤为重要,正确的配合可降低低压舱检查不良反应,提高医学鉴定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