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心理弹性对军事训练疲劳及训练伤的影响
2022-01-25孙芳芳石宵涵张澄宇
孙芳芳,王 芬,石宵涵,张澄宇,王 瑞
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力,是指有效应对压力、风险、创伤和逆境的能力[1-2]。许多研究表明,加强个体心理弹性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自我意识,提高积极应对能力,并可以预测个体的应激水平,对个体的应激水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4]。大量的研究还证实,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既与个体先天生特质有关,也受到后天环境、教育与训练的影响[5]。我国针对部队心理健康的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军事训练的重点主要放在官兵的体能和技能提升,很少强调心理弹性的增强和风险防范,随着军事训练强度和技术难度的增加,新兵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和军事训练伤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新兵的心理弹性、更好地掌握新兵心理素质与训练疲劳和训练伤的关系,对新兵的心理选拔和指导制定科学训练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信某旅集训新兵126人,均为男性,年龄18~24岁,平均(20.79±1.57)岁。根据新训中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分为军事训练伤组43人,无军事训练伤组83人。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兵源户籍、入伍时间、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体育锻炼情况、训练情况、睡眠、饮食以及情绪反应等。
1.2.2 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 该量表能够有效评估个人面对困境挫折时的应对能力,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共25个项目,量表采用里Likert 5级评分,各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维度分,所有项目得分之和为心理弹性总分[6]。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在中国人群中以及军人中信效度较好[7-8]。
1.2.3 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 采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进行疲劳程度测评。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动力下降、活动减少共4个维度。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为20~100分,总分值或者因子分值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高。该量表在军事作业疲劳的评定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
1.3 研究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所有受试者在测试前均知情同意。测试前由调查人员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以及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测试时新兵集中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集中填写。问卷完成后统一交由调查人员,检查有无遗漏、误填等情况。收回有效问卷126份(共调查130人),有效率96.92%。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后,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值变量组间比较,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
2 结果
2.1 新兵心理弹性状况 126名新兵心理弹性评分总分平均分为(75.79±14.09)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65.4±13.9)分[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心理弹性得分范围从39~100分,有7人得分≤50分。无军事训练伤组得分略高于军事训练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新兵的CD-RISC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影响新兵心理弹性的单因素分析 对影响集训期间新兵心理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吸烟、身体疲惫、情绪低落、恐惧训练是影响新兵心理弹性得分的重要因素(P<0.05)(表2)。
2.3 集训新兵不同心理弹性的训练疲劳状况 集训新兵疲劳总分为(34.11±11.62)分。根据心理测量学原理,将所有数据依照心理弹性标准评分从高到低排序,以27% 的划界原则,得到“高心理弹性组”33人和“低心理弹性组”34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心理弹性组在疲劳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低心理弹性组,除活动减少之外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表3 新兵不同心理弹性的疲劳评分对比(分)
2.4 新兵心理弹性评分与疲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新兵心理弹性水平与疲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99,P<0.001)(表4)。
表4 新兵心理弹性评分与疲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5 新兵心理弹性对疲劳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选取心理弹性对新兵的疲劳状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心理弹性是新兵疲劳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表5)。
表5 新兵心理弹性对疲劳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
2.6 集训新兵心理弹性水平与训练伤的关系 对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集训新兵训练伤情况进行比较;高心理弹性组训练伤的检出率(21.2%)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新兵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训练伤检出情况[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集训新兵总体上心理弹性水平较好,总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该通信旅入伍新兵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来面对压力和困境,这也是新兵入伍后能够积极适应环境并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但是有7人得分≤50分,说明部分官兵的心理弹性亟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发现,超重、吸烟、情绪低落、恐惧训练和新兵心理弹性水平之间存在负面关系。心理弹性框架解释了个体的弹性适应过程,指出身体因素是影响心理弹性的内在因素[7]。本调查结果证实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新兵心理弹性的内在保护性因素,有助于个体成功应对或适应良好。与低心理弹性组比较,高心理弹性组的集训新兵较少出现吸烟行为、情绪低落、恐惧训练情况,提示心理弹性在暴露于压力性生活事件中时对个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高心理弹性的个体更容易缓冲不利或者压力事件的影响。建议通过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军事训练前对新兵进行心理弹性评估和适当的心理训练,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以减少压力,克服军事训练中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有利于改善新兵的心境状态和缓解集训时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反映集训期间存在明显身体疲惫者39人(31%),轻度疲惫者45人(35.7%),不同身体疲劳反应组间心理弹性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与高心理弹性组比较,低心理弹性组的MFI得分更高。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新兵的心理弹性与军事训练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理弹性水平越低的新兵,越易发生军事训练伤。说明心理弹性不仅会影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对个体在军事训练或者作业中的表现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日常技能实践和培训加以磨炼和有效提升新兵心理弹性,帮助新兵管理与调节军事应激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缓解军事训练疲劳程度及防范训练风险、最大限度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心理弹性个体在复杂军事环境中往往有着更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完成任务。在今后选拔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弹性水平,在制定训练方案时,注重心理弹性增强和风险防范,开展抗压力训练,通过各种方式完善新兵人格、建立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来对抗和减少疲劳,从而有效地提高官兵军事作业能力及战斗能力。同时在保障部队卫勤工作中将心理疏导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开展,加强官兵心理弹性建设,早期识别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方法局限于横断面研究,抽样局限且样本量有限,没有对心理弹性的内在机制开展研究。今后应扩大样本量,进行纵向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