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1-25石成毅
石成毅
(谷城县人民医院,谷城,441700)
在心脏疾病中,冠心病是较为多发的一类疾病,且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发病居多[1]。冠心病往往伴随着心绞痛,其病程一般较长,因此会给患者来带较大痛苦,也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8.59±21.18)岁;平均病程(4.22±3.25)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12±22.02)岁;平均病程(4.56±3.11)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时需立即针对其病情诱因和生理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控制心绞痛的诱因。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程度开展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于病情诱发因素的认知度,同时修正其错误的认知。其次,一旦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其专业的护理知识积极地同患者进行沟通,为其建立良好的抗病信心;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关指导,保障患者每日摄取均衡的营养,告知患者需要养成睡前不剧烈运动、不喝浓茶等习惯,并告知其每日睡前需要使用热水泡脚,喝热牛奶。最后,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认识到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要求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详细告知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征兆。此外,如若患者出现重度睡眠障碍,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安全性较高的药品辅助其睡眠。
1.3 观察指标 1)组间统计治疗前后心绞痛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疗效与数值呈反比。2)组间统计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测。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绞痛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在心绞痛程度与心功能分级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比较分)
2.2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测的睡眠质量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数量每年有上涨趋势,社会危害性较大。冠心病心绞痛多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身心状况等息息相关,具有可干预性[2]。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较新的护理形式,能够切实全面地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情况,对其病情做出科学的评估,再根据评估情况来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发病诱因把控的力度,进而改善病情。本试验结论显示,护理后,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心绞痛程度与心功能分级上的评分均优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测的分值在护理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结论同岳彩丽[3]、田雪莲和付瑶[4]的试验结论基本一致。这是得益于该护理形式下护理人员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惯、用药等多方面进行了指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因为病症有较高的复发率,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这会使患者出现觉醒性刺激;各类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都会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有效的用药指导和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能极大地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另外,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抗病心态,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有效的健康宣教则能够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充分地了解到简单救急知识,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其能够主动对疾病诱发因素进行规避,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从而从各个方面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有效的预防。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