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对比

2022-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期
关键词:普罗心动过速室性

李 锋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近年,心血管发病率不断升高,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患者病情严重,就可能出现休克,甚至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在心律失常治疗期间,如存在不合理用药,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此类药物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不同的药物效果不同,部分药物临床效果偏低,且患者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2]。本研究旨在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分别有男女病例各22例和24例,年龄61~88岁,平均(75.28±8.45)岁;病程1~21个月,平均(15.45±6.15)个月;此次发病到住院时间间隔1~4 d,平均(2.34±0.72)d。对照组分别有男女病例各24和22例,年龄61~86岁,平均(75.82±8.79)岁;病程1~20个月,平均(16.34±6.45)个月;此次发病到住院时间间隔1~5 d,平均(2.38±0.82)d。所有研究对象资料符合伦理标准,经过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验证,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670)治疗,普罗帕酮静脉滴注:每次70 mg,每次8 h,每日最大量0.35 g;或每次1.0~1.5 mg/kg,以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5 min以上,必要时20 min后可重复1次,以后以0.5~l.0 mg/min的滴速维持。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766)治疗,将盐酸胺碘酮150 mg+5%生理盐水20 mL静脉滴注,10~15 min可重复静脉滴注;起效150 mg+5%生理盐水34 mL/h,6 h后可减量至17 mL/h,相当于0.5 mg/min,或5%生理盐水41 mL+盐酸胺碘酮450 mg静脉滴注泵6.6 mL/h相当于1 mg/min(6 h后可减量至3.3 mL/h)后患者每日服用1片,每日3次。依据患者的病情可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记录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痊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等症状完全消失,且心率恢复到正常的水,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未出现阵发性过早搏动等情况;有效: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但没有完全消失,阵发性心动过速可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之下;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有数据结果均经过统计学软件验证,软件版本为IBM SPSS 26.0,治疗有效率资料通过“[n(%)]”表示,开展秩和检验,统计U(Z)值;计数资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按照“[n(%)]”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计算χ2值;计量资料(SDNN、SDNNIndex、rMSSD指标、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按照“(x-±s)”表示,通过t检验,计算t值。所有数据结果均计算出P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44例,占95.65%)治疗以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8例,占82.61%)患者更高,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NNIndex、rMSSD相关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SDNN、SDNNIndex、rMSSD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 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比较(次,)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比较(次,)

2.4 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例,占8.7%)患者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3例,占6.52%)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上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不仅发病急骤,而且病情进展迅速,且病情十分复杂,所以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十分严重。由于心律失常具有较多的合并症,所以在临床上也很容易诱发患者形成心理衰竭,这就加重了患者病情的风险[3]。心律失常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乏力、胸痛、气短、心悸等各项症状,这也会对患者的整体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影响,还能使得患者的原发疾病加重,使临床的猝死风险大大增加。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诱因就是患者存在冠心病等结构性心脏病,这会使患者在情绪波动和过度疲劳的状态之下,而导致患者形成心律失常,此外也有数据显示,因为过量的吸烟和酗酒等因素也容易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病概率。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心肌细胞的电位稳定性不够,这会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除极、复极出现失常。再加上患者因为心肌缺血的时候会出现有关病变,这就很容易导致正常组织复级有较高的弥散性,这使得整体的心脏供血量和输血量降低,而导致患者出现舒张时间缩短的后果。即使临床对心律失常的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该疾病的产生机制仍不明确[5]。普罗帕酮这种药物属于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直接的作用于患者的细胞膜,这样就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还可竞争性的发挥对β受体的组织性作用,这能使得人的整体心肌兴奋性降低,延长动作电位程度和有效不应期具有明显的效果,疗效持久。但是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了解到,普罗帕酮疗效较好,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6]。因此,临床治疗通常会选择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胺碘酮也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种药物是一种多通道的阻滞剂。其主要的药物属性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7]。患者在用药以后能够抑制钾离子和钙离子通道,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得动作电位时间得到延长,用药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房室传导阻滞时间过长,能发挥控制心率的作用,也能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效果。而且,这种药物可有效的减少主动脉与外周血管的阻力,治疗的时候可以降低心脏负荷,保证心脏出血量的稳定性,这就实现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目的。但是大部分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都非常复杂,胺碘酮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或终止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发挥作用。药物可以实现对折返激动或触发活动产生作用,增强了自律性。胺碘酮可以通过口服用药的方式给药,在用药的时候能缩短药物的见效时间,并减少患者对药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联合口服与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这能够更好的发挥序贯治疗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临床医师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给药方式,以缓解患者病情,纠正心律失常症状[8-9]。

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44例,占95.65%)治疗以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8例,占82.61%)患者更低。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NNIndex、rMSSD相关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SDNN、SDNNIndex、rMSSD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④观察组(4例,占8.70%)患者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3例,占6.52%)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从此次研究活动的结果就可发现,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中都有着一定的效果,但综合对比可发现胺碘酮临床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胺碘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明显[10]。

综上所述,相比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更明显,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普罗心动过速室性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思考心电图之169》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