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2009-10-26焦欣
焦 欣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患者4500例,男2398例,女2102例;年龄2~85岁,其中2~15岁342例,16~40岁1925例,41~65岁1797例,66~85岁436例。
仪器与方法采用光电ECG-9310p心电图仪,常规12导心电图检查,留图,存储记录。
结果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①从发生频率上看,偶发。<1次/分。②从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上看,II、Ⅲ、avF导联,QRS振幅高(>2.0mv),时限窄(<0.14秒),升支平滑,sT段与T波连续。中间无等电位线,T波呈非对称性。③从12导心电图分析:α胸前导联室性期前收缩呈LBBB型,在肢体导联呈电轴右偏,多见于妇女,病史数月至数年,无器质性心脏病者。b.胸前导联室性期前收缩呈RBBB型,在肢体导联呈电轴左偏.多见于男性,无器质性心脏病者。④特发性间位室性期前收缩,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本文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均单发,图形为高波幅QRS型,LBBB型908例,RBBB型836例,特发性间位室性期前收缩35例。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①从发生频率上看,频发>6次/分。②从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上看:a.特宽型室性期前收缩,ORS波时限>O.16秒。b.特矮型室性期前收缩,ORS波振幅<1.0 mv。c.平顶型室性期前收缩,R波顶部宽平。d.室性期前收缩伴ST-T明显改变,冠状T波,或其他心电严重异常。③a.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多个室性期前收缩ORS波形态不一致。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c.成串室性期前收缩(/>3个),反复出现。d.二联律和(或)三联律。④室性期前收缩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
本文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除1例特矮型室性期前收缩外,均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235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342例,成串室性期前收缩154例,二联律和(或)三联律98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703例,RonT现象2例。
评估预后室性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中最常见。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对血液动力学无影响或影响较小,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心悸症状,预后较好。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较大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临床上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甚至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与功能性判定,还要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原因,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情况,以及全身状况来评价,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可见于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即健康人与病人均可有,区分其病理性与功能性尤为重要。
本文依照《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诊断室性期前收缩要点判定室性期前收缩,依照《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动态心电图学》期前收缩章节,判定病理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单发.QRS波振幅高。形态一致,无临床症状,病史长。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多频发,形式多样,多源多形,特矮,特宽,特平,二、三联律。RonT等。评判室性期前收缩性质除心电图特征外,还要结合病史,病史数年至数十年而一般状况尚可多为功能性。病史数小时至数日,状况急剧恶化者多为病理性。从年龄性别判断,儿童和老人多为病理性。综合判断疾病,要详细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甚至心血管造影。
评判预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预后良好。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多为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可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
室性期前收缩可根据发生频率、形态判定其性质,不同性质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法不同。心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是区分病理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