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1〕

2022-01-24郑文灿叶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药浓度头孢血症

郑文灿,叶伟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心力衰竭(HF)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急剧下降的心脏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1-2]。感染是引发HF的常见诱因,同时HF患者合并感染和死亡的风险高。由于HF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导致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的变化,因此,该类患者需进行个体化抗感染治疗。

1 HF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高危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国外研究表明[3]:70 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可超过10%,其整体预后较差,1 年病死率超过50%,5 年病死率超过66%,10 年病死率高达90%。因此,HF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除年龄外,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均是HF发生的高危因素[4]。

2 HF致感染的机制

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使射血能力降低,导致心包积血,同时由于左心室舒张障碍,静脉回心血量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和水肿等病理性改变,同时由于肺部分泌物淤积,微生物生长繁殖,容易出现肺部感染[5];长期感染可导致机体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亦可出现其他部位感染[6]。

3 HF患者病原菌感染的类型及其药物选择

陈婉婉等[7]研究发现,HF患者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黄英等[8]研究表明,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其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分析其原因为,HF患者通常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针对该类人群,需考虑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致病菌感染,指南推荐给予青霉素/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必要时可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呼吸氟喹诺酮类[9]。

4 HF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出现HF时,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和心脏指数等降低,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使抗菌药物的PK/PD发生变化[10]。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对经肾脏代谢比例(FR)>0.7的药物影响较大;合并肝功能不全时,对FR<0.3的药物影响较大[11]。同时,HF存在液体超负荷,会影响抗菌药物的表官分布容积(Vd),表现为肺水肿、脏器淤血、外周水肿及第三间隙积液等,引起Vd变化。此外,HF患者常合并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碍,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发生,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渗液及组织水肿。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渗漏到组织间隙,使有效血药浓度降低[12]。

5 优化给药方案需考虑的因素及策略

5.1 避免合并使用有心脏毒性的药物

HF患者几乎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多有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较多,且部分患者还有肝肾功能不全。抗菌药物治疗HF合并感染的患者时应充分评估其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用药、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来权衡抗菌药物方案的风险及受益。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唑类抗真菌药,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室性早搏及TdP,如:韩菲等[13]报道了1 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口服头孢呋辛酯片致频发室性早搏;黄青丽[14]在对抗菌药物致78 例患者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因此,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及电解质浓度,控制抗菌药物的浓度和滴速,减少合并用药;当心电图校正Q-T间期>500 ms,或较基线延长60 ms以上时需警惕潜在危险,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并监测心电图至恢复正常[15]。

5.2 依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

目前,HF合并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PK/PD临床研究资料较少,仅限于重症医学领域的个别研究[16]。对于心输出量降低,尤其是伴器官、外周组织低灌注的HF患者,抗菌药物清除率下降,药物谷浓度升高,推荐适当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对于经过双通道排泄的药物或非酶途径代谢和肾排泄较少的药物,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利奈唑胺等,药物蓄积情况则相对较少,可不予调整。其次,HF合并低蛋白血症及组织水肿时,亲水性抗菌药物的Vd增大,常规剂量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调整剂量,并应用首剂负荷量以尽快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亲脂性抗菌药物由于本身Vd较大,低蛋白血症对其Vd影响较小,用药时无需调整。不同抗菌药物的Vd及在HF患者中Vd的变化见表1。

表1 常见抗菌药物的Vd及HF患者抗菌药物Vd变化情况

5.3 血药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方案

HF患者通常为老年患者,同时可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低蛋白血症,上述因素使药物的清除率、半衰期等参数变化较大。《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解读[17]推荐:针对老年患者,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使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0~15 mg/L,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替考拉宁蛋白结合率高,HF患者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因此按照常规剂量给药,低蛋白血症可加速药物的排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MIC)未能达标,往往导致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因此需同时增加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18]。HF患者还多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尿剂,亦可影响抗菌药物的PK/PD,因此针对上述治疗窗窄的抗菌药物,不仅需要调整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同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活性。

综上所述,HF患者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影响抗菌药物的PK/PD,抗感染治疗中需综合考虑药物与机体的因素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血药浓度头孢血症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腹腔内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情感障碍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临床中的作用价值分析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烟草可降低血中药物浓度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