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22-01-24杨凯帆刘小旋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滑膜关节镜类风湿

杨凯帆,刘小旋

(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15300)

关节镜检查一直为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金标准”,可有效确定疾病类型,但该检查方式为一种有创检查,对患者机体易造成一定损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早期快速、高效、无创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1-2],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及抗角蛋白抗体(AKA)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尚未得到证实。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RF,CCP及AK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 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 例,女55 例,年龄(59.36±5.08) 岁,体质量(60.23±4.56) kg。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并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3]相关诊断标准;依从性较高;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精神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先天性发育不良;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分别采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保存于-20 ℃环境中,待检。

1.3.1 RF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型号:AU5721)检测RF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RF水平>20 U/mL则判定为阳性。

1.3.2 CCP检测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CCP水平,>25 RU/mL判定为阳性。

1.3.3 AKA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水平,最终将大鼠食管中段的角质层作为底物,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周围荧光染色情况,结果显示中段角质层存在线状、板层状,并与阳性对照血清存在一致的典型荧光染色,则判断为阳性。

1.3.4 关节镜检查评估

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参照《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将具有以下表现患者判定为阳性:滑膜内可见混浊、细长绒毛增生,并伴有丝状、膜状或不规则块状纤维素渗出;滑膜改变,伴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绒毛增生甚至渗血情况;滑膜色泽淡红,有少数滑膜绒毛。另将无上述表现患者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关节镜检查结果

经关节镜检查得知,入选102 例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80 例(78.43%)诊断为阳性,22 例(21.57%)诊断为阴性。

2.2 RF和CCP及AKA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结果

RF,CCP和AK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略高于RF,CCP和AKA单一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CP和AKA联合检测的准确度高于RF,CCP和AKA的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5)。

表1 RF检查结果 例

表2 CCP检查结果 例

表3 AKA检测结果 例

表4 RF和CCP及AKA联合检测结果 例

表5 RF和CCP及AKA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骨科常见病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以手、足等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炎症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晨僵、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患者运动功能,还可累及心脏、肾脏、呼吸等多个功能系统,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式较多,但效果参差不齐[4-5]。因此,寻找一种优质、高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早期实施对症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多采用关节镜检查,可有效确定病灶位置及病变情况,但该检查属于一种有创检查,且部分患者存在诸多禁忌证,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关节镜检查得知,入选102 例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80 例(78.43%)诊断为阳性,22 例(21.57%)诊断为阴性,且RF,CCP和AKA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略优于RF,CCP及AKA单一检测。分析原因在于,RF是一种IgG分子Fc片段抗原所构成的抗体,存在于血清中,主要以变性IgG作为靶抗原,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呈正相关,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临床发现,单独应用存在漏诊情况,主要由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许多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机体也存在RF阳性[6-8]。CCP和AKA的靶抗原主要为细胞基质聚角蛋白,而该种蛋白成分为RF抗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但本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单独应用特异度较低,效果不佳,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但CCP和AKA在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机体内含量较低,与RF联合应用,可有效规避部分假阳性情况,进一步提升准确率[9-10]。

综上所述,RF,CCP和AK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RF,CCP和AKA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滑膜关节镜类风湿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骨关节炎滑膜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