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治疗疗效分析〔1〕

2022-01-24王福琴张华明陈素萍陈敏曾姗姗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乳突患侧先天性

王福琴,张华明,陈素萍,陈敏,曾姗姗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俗称“歪脖子”,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的常见病[1-2]。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2年来我院诊治59 例CMT患儿,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进行早期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符合标准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9 例,其中男24 例,女35 例,年龄(4.5±3.2) 个月;左侧斜颈31 例,右侧斜颈28 例。随机分为三组:≤3个月组30 例(最小14 d),其中肿块型8 例,肌紧张型17 例,姿势型5 例。>3个月~≤6 个月组19 例,其中肿块型5 例,肌紧张型11 例,姿势型3 例。>6个月~≤12 个月组10 例,其中肿块型3 例,肌紧张型6 例,姿势型1 例。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标准;年龄1 岁以内,病历资料完整可查,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排除标准:骨性斜颈;眼性斜颈;良性阵发性斜颈;神经性因素如臂丛损伤、脊髓空洞等疾病引起的斜颈。

1.3 方法

三组患儿均早期接受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第一,低频脉冲电刺激和神经损伤治疗仪治疗:先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每次20 min。再用神经损伤治疗仪刺激患儿健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每次20 min。第二,牵伸手法:一般采用两人牵伸法进行治疗,牵伸时,患儿仰卧在治疗床上,一人在侧方固定患儿肩部,一人在患儿头部上方扶持患儿头部并略伸出床缘边。先在患侧颈部按摩包块3min,接着使患儿颈部轻度前屈,再把患儿头部往健侧侧屈,然后再往患侧旋转,一般使用侧屈70 °旋转90 °作为牵伸最大活动范围的参考值,每次牵伸维持10~15 s,休息10 s,连续10 次为一组,每天牵伸10 组。第三,家庭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姿势设定,纠正睡姿,尽量使患儿头呈中立位。喂养时,让患儿的患侧向下进行哺乳;直抱时将患儿患侧脸贴近家长脸部以持续牵伸患侧肌肉;患儿有竖头能力时,扶抱时使患儿向患侧轻度倾斜,以锻炼健侧肌肉;玩耍时,多在患儿患侧与其玩耍,使用玩具、彩图等患儿感兴趣的物品吸引患儿注意力,诱导患儿主动把脸向患侧旋转;或多让患儿俯卧位玩耍,诱导患儿主动抬头并把脸转向患侧。

1.4 康复评定指标

患儿每月随访一次,追踪1 年。治愈:颈部侧屈和旋转的被动/主动关节活动度(ROM)<5°;无明显头部偏斜;大多数活动头部位于中线位;B超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均等。好转:颈部侧屈和旋转的被动/主动ROM<10°;头部偏斜5°~10°;头部位于中线位,但习惯于斜颈;B超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相差1.5~2.0 mm。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59 例患儿中治愈51 例,治愈率86.4%(见表1),治愈时间为(7.2±3.3) 个月,其中≤3个月组29 例治愈(96.7%),治愈时间为(5.0±1.8) 个月;>3个月~≤6个月组16 例治愈(84.2%),治愈时间(8.4±2.1)个月;>6个月~≤12个月组6例治愈(60.0%),治愈时间(11.8±3.0)个月。59 例中无效1 例,该患儿为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因8个月后才开始干预,故治疗周期长,效果欠佳,最后需手术治疗。三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至今不明,研究提示[3]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缺血:因血管闭塞致胸锁乳突肌缺血挛缩;产伤:因生产致胸锁乳突肌断裂损伤;宫内拥挤假说:因胎位不正压迫胸锁乳突肌致血管闭塞。其病理学研究发现CMT损伤的胸锁乳突肌肌肉组织较少,取而代之的是瘢痕结缔组织。目前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共识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4]。1 岁以内患儿主要采用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5],若保守治疗至1 岁以上无明显改善者,应及时手术治疗[6]。本研究均为1 岁以下患儿,主要采用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第一步先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患侧胸锁乳突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肿块机化吸收及软化瘢痕结缔组织,接着使用神经损伤治疗仪刺激健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高肌肉力量,有利于下一步手法治疗;第二步进行手法按摩,为牵伸治疗做准备,以放松肌肉为目的;第三步牵拉治疗,对挛缩增厚的胸锁乳突肌进行全范围的牵伸;最后指导患儿家属配合治疗,于家中进行健侧胸锁乳突肌力量训练,以平衡双侧肌群的均衡性,同时通过抱姿及睡姿增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时间。本研究中,通过物理刺激、按摩牵伸及家庭康复训练三大步骤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为86.4%,治愈时间4.9~10.5个月,其中1 例治疗无效患儿为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因8个月后才开始干预,根据CMT严重程度分级为后期重度[3],故治疗周期长,效果欠佳,最后需手术治疗。可见,综合物理因子、按摩牵伸及家庭康复训练三种物理治疗手段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本研究患儿不同年龄段疗效与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先天性斜颈患儿的年龄越大,其治愈率越低,治愈时间越长;≤6个月就开始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其治愈率明显较>6个月~≤12个月患儿高,治愈时间也较>6个月~≤12个月患儿短;>3个月~≤6个月才开始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其治愈时间较≤3个月患儿增加3~4个月,>6个月~≤12个月才开始综合康复治疗患儿其治愈时间较≤3个月患儿增加6~8个月。因此≤3个月就开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高频超声能早期确诊小儿肌性斜颈[7],并能较好地判断临床治疗效果[8]。

猜你喜欢

乳突患侧先天性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两步缓解颈肩痛
骆驼不怕刺?咀嚼仙人掌满嘴是刺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