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和CiteSpace分析

2022-01-22宁彩玲曹世武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旅游

李 艺,宁彩玲,曹世武

(南宁师范大学 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自21世纪以来,国民生活状况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在旅游中养生,为养生而旅游”成为各年龄段公认的时尚理念。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多样化需求,国家层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健康(养生)旅游发展政策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基本方略。由此可见,在国家出台的政策中,发展养生旅游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研究我国养生旅游的有效文献进行整理和可视化分析,力图为我国未来养生旅游实践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选用CNKI作为基础数据源。在CNKI高级检索模块中以主题“养生旅游”、时间段“不限年份-2021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为筛选条件进行检索,得到面板数据1 222条。经人工筛除书评、征稿专栏、报纸、会议摘要等无关条目后,且符合研究条件的最早文献出现在2007年,故该文的基础样本确定为2007-2021年间CNKI收录的726篇有效文献。

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 5.8版本对我国养生旅游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得到与其相关的研究趋势、演化路径和关键词等,为科学梳理我国养生旅游研究足迹和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文献量化分析

(一)文献现状分析

1.文献年度趋势

通过梳理国内养生旅游文献产出量,将面板数据绘制成簇状柱形图(如图1所示)。从年度发文趋势来看,研究文献整体呈间断式波动态势。从时间发展轴线来看,可将研究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以及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其中,初步发展阶段(2007-2010年)发文量较少,年均发文在20篇左右,主要是因为该时期国内旅游细分研究领域尚未引起关注。在“大健康+大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2017年),文献发表量持续上升。其中,仅2017年单年发文量就接近第一阶段的总和,到达第二个小高峰。2018年至今,国内养生旅游研究发文速度缓慢但有上升趋势,年发文数量稳定在60-100篇,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说明未来国内各领域对养生旅游研究投入力度将稳步加强。

图1 中国养生旅游研究态势

2.发文作者及发文机构情况

利用CiteSpace对2007-2021年间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有效文献进行处理后,得到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和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综合可知,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15篇),另外,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郑伟俊等学者在图谱中形成显著节点。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紧随其后,成为国内养生旅游研究主要机构。从机构属性可以看出,旅游类、中医类、职业技术类高等院校是研究主力,原因在于养生旅游与其他专项旅游相比更关注资源品质、服务质量、旅游体验等,这就必然需要专业的研究团队参与其中。从合作关系上看,李小林与黄蓉、韦鸣飞与谭彦、张跃西与施丽珍等学者间形成较为明显的合作关系,但各研究机构间合作互动程度低。总体而言,国内养生研究领域研究主体结构较为分散,学者间、机构间都呈现出零散独立、交流不频繁的特征,尤其与医学、运动学、林学等的跨学科联系弱,不利于国内养生旅游研究可持续发展。

图2 2007-2021年国内养生旅游研究发文作者共现图谱

图3 2007-2021年国内养生旅游研究发文机构共现图谱

3.期刊来源与学科分布分析

文献期刊来源和学科分布选取载文量排名前10进行排序(如表1、表2所示)。从学科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旅游”“服务业经济”“农业经济”“中医学”“林业”等学科中,与主要文献来源期刊类型存在重合,说明国内养生旅游研究与中医药、林业、服务业经济等研究密切相关。从期刊所在地来看,部分期刊位于广西、四川、河北、北京等省区,同时是国内养生旅游需求和实践发展较为旺盛的地区,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期刊服务的地域性和专业性”。

表1 2007-2021年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文献载文量排名前10期刊来源

表2 2007-2021年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文献排名前10学科分布

表2(续)

(二)文献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对与“养生旅游”产生共引关系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形成关键词聚类图谱。由图4可知,养生旅游以高频词汇形式出现图谱中,表明养生旅游与其他相关词汇互动程度紧密,该方面研究文献系统性和关联性较强。图中有424个节点、700条连线,其中词频连线强度最强的为“健康养生”“休闲养生”,这反映出国内养生旅游正值健康和休闲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态养生”“中医药养生”“森林养生”“养生文化”“乡村旅游”等词频,一定程度上体现养生旅游发展动向,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养生旅游实践活动与其他专项旅游相关联,推动养生旅游研究成果从网络中心向外不断扩散。

图4 养生旅游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2.关键词聚类分析

由图4可见,养生旅游热词形成8个聚类名称,侧面正是国内养生旅游具有多元化、异质性强的特点。#0养生旅游聚类重要性最高。其相关文章最早出现于2007年,从基础概念内涵分析逐渐转变为关注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同时不断加强对旅游消费者需求、利益分配等方面探索。#1中医药养生聚类体现我国积极探索传统中医的养生保健功能研究,多涉及政策分析、发展现状、游客忠诚度、基地建设等内容,体现相关养生实践活动具有文化性、时代性、休闲性等特征。#2旅游开发聚类研究较为均匀分布在2007-2021年间,早期研究多以养生旅游资源与产品作为主题。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以及旅居养生形式的出现,评估以三亚、北海、巴马等为代表的旅居型养生度假目的地潜力成为研究新动向。#3产业融合聚类研究范围最广,且时间跨度最大。随着人们需求增加,国内养生旅游逐渐扩散为“乡村养生”“森林养生”“中医药养生”“温泉养生”等专项旅游的历程。体现出该聚类研究持续性较强,影响并推动养生旅游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出现频次在10次及以上视为高频关键词,共获得12个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其中词频前六位的中心性值均大于或接近0.10,表明具有较高活跃性。在研究内容与方向上,“旅游开发”“养生文化”“SWOT分析”“旅游产品”“模式”等是研究热点,“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休闲养生”“森林公园”等是研究重要主题和落脚点。研究时间上,我国对养生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等研究在2009年以前,对“乡村旅游”“SWOT分析”“模式”等研究出现在2010年后,近些年更是对“健康旅游”“康养旅游”等研究格外关注。这反映出我国早期主要针对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期处于各类养生旅游模式、发展路径和策略的摸索阶段,现阶段则更关注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阶段背景下的精准施策。

表3 我国养生旅游研究高频关键词

3.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分析

本文通过CiteSpace绘制关键词时区图(如图5所示)。结合前文论述国内养生旅游研究阶段,从图5可以清晰地看出:在2007-2010年间,研究者开始关注养生旅游,并将旅游产品、旅游开发模式和养生旅游产业等作为研究重点,但研究方向并未细化;2011年后,研究方向逐渐趋于具体化、实践化,以森林养生旅游、茶文化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产业融合角度作为研究方向。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政策,研究者也以乡村振兴、健康旅游、康养旅游等作为创新养生旅游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视角。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全域旅游”“休闲体育”等词条证明“十三五”期间养生旅游并未降温,反而逐渐呈现出针对性以及多样化的特点。

图5 我国养生旅游研究时区图

三、研究脉络及热点分析

综合前文关键词和时区图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内容,可得出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脉络主要集中在两条路径上:一是基础概念辨析—养生资源开发—相关专项旅游研究;二是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者需求研究。研究主题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基础概念辨析

与欧美国家20世纪中期才提出“wellness”这一新造词不同,我国“养生”一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早出自《庄子》,有“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旅游早期定义几乎囊括以健康为动机的一切专项旅游。随着研究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见解。以吴利为代表,指出养生旅游可帮助游客实现延年益寿、健体修身等目的[1]。基于以上观点,陈永涛将养生旅游定义划分为“关系类”“融合类”“目的类”“主题类”等四种类型[2]。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养生旅游及其相似概念区分,大致分为如下情况:一是将养生旅游作为健康旅游子集,与医疗旅游、康养旅游等列为同等旅游形式,区别于消费者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二是将养生旅游作为康养旅游分支,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存在交集。整体来看,尽管具体分类不同,但大多将养生旅游列为子集,但也有极少数学者认为养生旅游范围更加广泛,是与中国传统养生观相联系的“保健旅游”。

(二)养生旅游供给研究

1.养生旅游资源与产品

养生旅游资源方面,学者们从资源类别、开发评价等视角出发研究。资源类别方面,周作明认为养生旅游资源专指对人身心具有康体、延年益寿功效的专项资源[3]。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有学者在体旅融合视角下将武术作为养生旅游资源进行研究[4]。以上转变证明,现有养生旅游研究在分类上更加细致,且研究者普遍认为养生旅游相关资源,必须能够给身心带来健康,人文资源更应具有健体延年益寿等体验感。近些年,更有学者提出无景点养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高级形态的观点[5]。资源评价方面,学者们在构建相关资源评价体系[6]、健康旅游(内含养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7]时多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

养生旅游产品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大多结合个例,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述:第一,关注需求。以蒋剑岚为代表的一类学者认为,开发产品要了解消费者偏好需求,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产品[8]。第二,关注资源。黎有为等学者结合养生旅游资源属性、当地条件、其他产业来规划产品[9]。也有部分学者倾向于依托其他行业资源、原有业态等,开发定位鲜明的产品体系。第三,关注市场。张志亮将关注点放在老年群体,对老年人养生旅游公共性进行分析[10]。李鑫提出要发挥养生文化资源核心作用,促进乡村旅游资源深度融合[11]。

2.养生旅游目的地

国内关于养生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三亚、北海、珠海为代表的沿海旅居型养生度假地区以及巴马、如皋等具有典型长寿文化特质的地区,近年来,攀枝花、大同等寻求转型的资源型城市也逐步获得研究者关注,且多以具体案例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特色化的开发路径。根据类别划分,养生旅游目的地可分为生态型、宗教型、中医型、茶文化型等。国内研究通常关注案例地的发展潜力、竞争力和问题与优势等分析方面。如吕华鲜对广西猫儿山养生旅游提出开发策略[12]。孔令怡等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可达性四方面对环渤海地区进行养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13]。张丽萍建议以山水茶养生旅游度假区推进湘西地区茶旅发展[14]。

(三)养生旅游需求研究

养生旅游动机方面,研究者通常将旅游动机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主动追求动机包括维护健康、强身健体、寻求放松等,被动驱使动机的产生则是由城市污染严重、工作压力激增等原因导致。如唐建兵指出养生旅游能满足人们亚健康防治需求[15]。胥兴安得出城市中收入高的人群是养生旅游的主力[16]。汤云云等认为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导致其成为养生旅游首要客源[17]。吴之杰提出女性游客养生消费动机集中在美容调理、医疗整形、减肥塑身等方面[18]。综上所述,性别、年龄、出游次数以及目的地的不同都会导致出游动机发生差异。且由于养生旅游较其他旅游覆盖面广、普适性强,从长远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养生旅游潜在消费者。

(四)养生旅游专项研究

国内学术界逐步深入养生旅游研究后,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选取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专项研究,如乡村养生度假旅游、森林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乡村养生度假旅游

乡村地区以其优质自然环境和强体验性的特色活动、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为基础,成为我国典型的养生旅游区域之一。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得到大力发展,相关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特色产品发展、相关产业融合和利益相关者对促进乡村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上。如滕腾研究巴马乡村养生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19],祖鹏则构建了休闲养生与生态农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20]。此外,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现状、其他国家经验、发展前景等领域也得到了国内学者广泛讨论。

2.森林养生旅游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形式改变,原生态森林养生价值逐渐被学者们注意。国内学者对森林养生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潜力评估、开发策略等方面,尤其侧重于对森林公园、城市休憩区、自然保护区等地案例分析及基地建设,也有少量研究关注森林养生游客感知以及竹林养生旅游模式[21]等方面。如刘甜甜等依据前期梳理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提出了森林公园养生产品的开发策略[22],潘洋刘等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评价体系[23]。

3.中医药养生旅游

与传统中医保健养生相关的旅游活动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征。学者们研究视角从政策和产业分析、发展现状等定性研究逐渐向游客感知、忠诚度等定量研究转变。如孙天胜等将中医药养生旅游分为寻医治病、观赏科普、保健按摩和中药采购四种类型[24],罗中华等探究分析了甘肃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策略[25]。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养生旅游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文献年度趋势、作者及文献来源情况、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发展情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国内养生旅游基础概念界定尚未统一,但达成如下共识:养生旅游基础是益于健康的各类资源,与其他旅游不同的是其重点不在于看,而在于养[7],是一种兼备自然和人文内涵的独特旅游文化。(2)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内养生旅游研究领域逐渐从养生旅游宏观层面研究转向消费者旅游感知、专业人才培养、产品规范化建设等微观层面。(3)我国养生旅游领域学者和研究机构较为分散,缺乏合作交流,研究视角呈现“跨学科”“多角度”的同时也导致研究缺乏深入性与联动性。(4)SWOT分析、旅游产品、养生文化、健康养生、旅游模式等关键词是养生旅游研究领域内连接不同研究热点及推动研究发展的重要脉络节点;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产业融合、森林公园、乡村旅游是我国养生旅游的主要研究领域。

(二)展望

针对国内养生旅游研究现状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建议未来研究和实践应重视以下几点:(1)养生旅游是需要多学科融合才能发挥优势的产业模式,今后应多注重与管理学、生态学、疗养医学等学科互动。同时注重借鉴国外相关成熟研究,对其进行本土化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养生服务。(2)研究方向方面,国内大多停留在概念界定、产品开发、资源评价等方面,未来应多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产品规范化建设、利益分配与养生旅居地等方面,并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3)就目前国内研究成果方面,相关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宏观且存在相似性,今后可尝试向潜在资源开发和再生性开发方向拓展,多关注资源丰富的相对落后地区,为乡村振兴、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养生旅游是以各类养生资源为基础,以寻求健康为目的,融合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新兴产业。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实践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延伸,养生旅游业不再是边缘产业,而是迎来新发展机遇的融合产业。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国内养生旅游研究任重而道远,相关科研需要更加精细化和实践化。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