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神赋》文学语言运用探究

2022-01-22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洛川洛神赋洛神

覃 觅

(河池学院 文传与传媒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洛神赋》是曹植的一篇浪漫主义佳作,是汉代文学的一座高峰。辞赋成功塑造了一位绝美的“洛川神女”形象,由于曹植身份的特殊性和《洛神赋》语言的绝美而备受赞誉,成为后人争相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后世对《洛神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其辞赋文辞特点的分析;二是对“洛川神女”的历史考证;三是对其文学叙事策略的揭示;四是对其主题思想的多元解读。学界关于《洛神赋》的主题寓意的探讨主要有“感甄说”“寄心文帝说”“心灵解脱说”“理想象征说”和“爱情悲剧说”等说法[1]9-10。相较而言,少有对《洛神赋》语法、语用的研究。《洛神赋》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本文尝试从语言表达手段、语言声韵、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推词炼句这几个方面探究《洛神赋》文学语言运用特点及其价值。

一、《洛神赋》的描写

说到《洛神赋》的表达手段,精彩之处在描写,尤其是对洛神宓妃的精妙刻画,其文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2]419-422。

这段文字描写,手法高妙、辞华藻鲜。可谓行笔流水、情思飞扬。透过辞赋语言本身,我们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整体写意与工笔细描相结合

整体描写洛川女神的形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可谓千古佳句。读者读来宛若得遇一位神仙般的婀娜女子飘然于洛滨之畔。“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个画面,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继而视线回到洛川女神的身材、臂肩、腰肢、颈脖、面庞、发髻、红唇、白齿、眼眸等部分,用14个四字短句精心工笔细描:“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可谓精致至极。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对洛川神女的描写,既有静态的落笔,又有动态的铺陈。“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这是静态的优雅的淑女;“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这是婀娜的动态铺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一代绝色佳丽跃然纸上。

(三)形貌描写与气质刻画相结合

在百余字的描述中,既写神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绝佳颜值,又描述其“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的优雅神态、气质。傅修延曾说:“‘形’为‘神’之表,‘神’为‘形’之魂,会讲故事的人一般都会由‘形’及‘神’,着重在人物的‘神’上做文章。”[3]218曹植就是这样一位“会讲故事的人”,曹植对洛神之美的描绘可谓“极声貌以穷文”。

二、《洛神赋》声韵运用

《洛神赋》的语言声韵运用技艺精湛娴熟。尤其在语言的用韵、叠词、拟声、复辞、语气词“兮”字和虚字的使用上,极具特点。

(一)《洛神赋》的用韵

赋是讲究韵律美的。《洛神赋》全文932字,178句,其中换韵多达17次[4],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韵字。如表1所示。

表1 《洛神赋》押韵韵字表

表1(续)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押“职”韵的辞句中,连用了“体、嬉、旗、芝、怡、辞、之、诗、期、欺、疑、持”12个韵字,是最多的一次。其次是“山”韵,连用“藩、辕、山、烦、田、川、散、观、畔”9个韵字。这样的用韵,可谓气势恢宏,一泻千里。其它韵部押得比较多的还有“荡”“屋”“鱼”“虞”“仙”“阳”“元”等韵部。在用韵部的选择上,作者根据情感的需要,选用同部韵不同的韵字。

(二)《洛神赋》的拟声

《洛神赋》的拟声主要是通过叠音、双声、叠韵、复辞现象等的运用来实现的。如表2所示。

表2 《洛神赋》拟声现象表

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结合使用,可使音节和谐自然,文章流畅易诵。譬如“峨峨”,既描摹出洛川神女发髻高耸之态,又使音节具韵律之美;“眷眷”,既抒发作者对洛神宓妃的眷恋之情,又增加了音节复沓的节奏。同样,“浪浪”“绵绵”“耿耿”等叠音的使用,可谓声声缠绵,依声动情,韵律环生。另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结合使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感,起到摹状生动,形质衬映的艺术效果。

“复词”的运用,同样对语音的韵律起到调节作用。“复词”意指相同的词相隔使用,对语音表达有着一种复沓的节奏旋律。譬如“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的“乍”间隔出现,它描写了宓妃若隐若现,或明或暗的飘忽美,而且形成一种音乐回环之旋律。“复词”在赋中共出现了4次,且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就使得通篇的节奏,在复辞的音乐性的调节下显得跌宕起伏,韵味无穷。

(三)《洛神赋》“兮”字运用

《楚辞》开创了骚体诗的新形式,骚体诗灵活地使用了语气词“兮”。“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啊”。《楚辞》中“兮”字的用法大致分两种[5]:一种是“兮”放在句末,即诗歌第一句句末用“兮”,然后隔行句尾再用“兮”,相当于单数句句末加“兮”。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阴又兮,准庚寅吾以降。”此类“兮”字用法,促成句式变化多端,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关系和语气的的表达[6]。另外,“兮”字的使用,其节奏悠扬婉转,旋律自由随意。另一种是句中加“兮”。如描写巫山神女的《山鬼》:“若有人兮山之啊,被薜荔兮常女罗,既合味兮又宜笑,子慕予遗所恩。”在句中的“兮”往往连结两个词或短语。这种用法,“兮”起到间歇停顿或补足音节作用。

《洛神赋》中“兮”字共出现19次,其中用于句末的17次,用在句中的仅2次。从17个句末“兮”字句的情况来看,基本与《楚辞》的形式一致。“兮”作为句末语气词,一般用于抒情作用。“兮”用在句中仅2句:“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兮”前是个双声或叠韵连绵词,表示一种状态;后边是比喻的内容“若……”。在此,“兮”起着调整语气和调节音节节奏的作用。

例句:髣髴兮 若 轻云 之 蔽月,飘飖兮若 流风 之 回雪。

节奏:长 短 长 短 长 长短 长 短 长

这是一种长——短——长——短——长的节奏。

另外,“兮”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与相关的虚字形成相应的结构,譬如:“……之……兮”“……于……兮”“其……兮”“……以……兮”“……而……兮”等。其中,“……之……兮”格式出现最多,共9次。其次是“……以……兮”格式,出现5次。其余“……于……兮”“其……兮”“……而……兮”格式各出现1次。这些虚字“之”“以”“于”“其”“而”一般配合“兮”字使用,用以抒情,表示语气的舒缓。譬如:

例句:披 罗衣 之 璀粲兮,珥 瑶碧 之华琚。

节奏:短 长 短 长 短 长 短 长

这是一种短——长——短——长的节奏,“之”起协调语气的作用,“兮”表示作者赞叹之情。

例句:愿 诚素 之 先达兮,解 玉佩 以要之。

节奏:短 长 短 长 短 长 短 长

这是一种短——长——短——长的节奏,“之”起协调语气的作用,“兮”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句:无 良媒 以 接欢兮,托 微波 而通辞。

节奏:短 长 短 长 短 长 短 长

这也是一种短——长——短——长的节奏,“以”起协调语气的作用,“兮”表示一种无奈的语气。

例句:超 长吟 以 永慕兮,声 哀厉 而弥长。

节奏:短 长 短 长 短 长 短 长

这还是一种短——长——短——长的节奏,“以”起协调语气的作用,“兮”表示一种感慨的语气。

此类用于表达不同句式关系的虚字,常与句腰的虚字相呼应,以此保证句子意义的完整,又能兼顾音律的要求。由此可见,整个“兮”字句在语音的修辞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兮”字句的使用情况(见表3)来看,我们看到了《洛神赋》语言的源头,那就是骚体诗的语言基因。

表3 《洛神赋》“兮”字使用情况表

三、《洛神赋》辞格运用

《洛神赋》在辞格的运用上技艺娴熟,手法高妙,这也凸显了曹植作为辞赋家的语言建树。赋中辞格的运用,最为突出的是比喻、排偶、对仗的大量运用。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在辞赋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可谓登峰造极,妙不可言,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奇逸”。这在洛神宓妃形貌的描写上表现突出。譬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形态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描绘出洛神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则写出宓妃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动感与色感交错衬映,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

辞赋中的精妙比喻运用,所形成的曹植式语言特质,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曹植的《洛神赋》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位“沉鱼落雁”式的文学女性形象,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神韵已成为经典,这无疑得益于曹植高超娴熟的语言艺术。

(二)排偶的运用

排偶就是排列成偶,它们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不拘于平仄,是介于排比和对偶之间的一种修辞手法。譬如:

①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②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③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排偶的使用,使得语气一致、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语句平列于一语言序列,其句式形式整齐,节奏一致,气势统一。一般来说,排偶不一定要求句间音节平仄相对,平仄交替。从表达效果来说,排偶整齐匀称而又富有变化的节奏,起到反复强调,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譬如“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一句,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水江畔时的过程,其中“背”“越”“经”“陵”4个动词的使用,写出了作者逃离京都,欲尽快回到鄄城的迫切心情。在返回的路上,“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惬意的环境中,作者情思万千,放眼远眺碧波荡漾的洛水,刹那间,发现一丽人伫立于河岩之畔。这是一位瓌姿艳逸的绝代佳人。这排偶的运用,就把作者情思飞扬的情绪于静谧的洛滨之畔喷薄而出。

(三)对仗的运用

对仗由骈偶发展而来,对仗本身就是一种骈偶,后来对仗成为律诗或骈文中形成对偶的句子。对仗一般要求前后辞句中的词语在相同位置互为对应,辞句的句式互为对称;对仗前后辞句互为相衬,彼此应照,在修辞效果上使得辞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增强了辞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洛神赋》中的对仗佳句有如:

①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②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④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这些对仗句,长短不一,形式各异,但是在语音韵律方面是一致的。如例①的俯——仰,则——以,未察——殊观;例②的近——远,望——察,皎——灼,太阳——芙蓉,升——出,朝霞——渌波;例③的践——曳,远游——雾绡,文履——轻裾;例④的左——右,倚——荫,采旄——桂旗。它们词义对举,语音平仄彼此配合,前后句式相互对应,从而提高了语言音律的表达效果,给对仗增添无限魅力。

四、结语

《洛神赋》之所以给后世读者带来惬意和清爽的阅读之趣,除了与曹植的特殊身份、神秘的洛神神话有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赋本身的语言魅力所致。而这又源于曹植高超的文学素养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运用现代语用理论对其剖析,便可窥见其中的奥秘。这种“奥秘”在古人看来或许无足挂齿,但这奥秘本身却藏着弥足珍贵的语言规律。后人当熟悉这种规律,捕捉古人娴熟的语言技巧,借古法之道以阐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洛川洛神赋洛神
唱洛川苹果基地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