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休克指数与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NSTEMI患者院内转归的预测价值
2022-01-21姜园园夏勇
姜园园,夏勇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指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从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坏死[1]。目前,NSTEMI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尽快开通“罪犯血管”,恢复有效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和濒临坏死的心肌[2]。因此,需要尽早进行危险分层,及时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措施。评估NSTEMI风险的方法很多,诸如TIMI、GRACE评分等[3]可识别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的患者,但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使其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简便、快捷且有效的病情判断指标。
休克指数(SI)是心率(HR)和收缩压(SBP)的比值。研究表明,SI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有相关性[4],但当患者出现外周灌注不足时,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多,导致动脉血管收缩而收缩压并未明显下降。修正休克指数(MSI)是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比值,它将舒张压纳入其中,对病情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入院高血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40%,急性心肌梗死时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葡萄糖利用减少[5],同时儿茶酚胺和皮质醇等激素的产生不断增加,引起糖代谢变化,导致血糖升高产生应激性高血糖,加重心肌损伤,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6]。因此,本研究对336例首诊为非糖尿病NSTEM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MSI、SHG这两个指标对非糖尿病NSTEMI患者院内转归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症状发作72 h内首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非糖尿病NSTEMI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2018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症状发作72 h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合并房颤等心律失常影响心率及血压测量者;糖尿病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库欣综合征;甲状腺疾病;风湿、结缔组织、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严重脑血管病、重大手术、外伤史;中重度贫血或3个月内输血史。本研究经过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吸烟史、入院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入院立即采血化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心肌酶;入院24 h内空腹采肘静脉血化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2 分组通过患者入院后首次测量的心率、血压计算MSI(间隔2~3 min测量1次,至少3次取平均值)。患者入院24 h内检测空腹血糖。根据患者MSI及SHG结果,将患者分为MSI<1.2组(n=290)与MSI≥1.2组(n=46)、无SHG组(空腹血糖<7.0 mmol/L,n=208)与SHG组(空腹血糖≥7.0 mmol/L,n=128)。
1.2.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计算入院GRACE评分,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全因死亡率。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I、SHG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MSI、SHG对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MSI<1.2组与MSI≥1.2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C、HDL-C、肌酐、GRACE评分、Killip心功能Ⅲ~Ⅳ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SHG组与SHG组在性别、空腹血糖、hsCRP、TC、TG、LDL-C、Killip心功能Ⅲ~Ⅳ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患者住院期间MACE与全因死亡率比较MSI≥1.2组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率分别为10.87%、28.26%、8.7%和30.43%,显著高于MSI<1.2组的1.72%、3.45%、1.38%和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G组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1.72%、5.47%和13.28%,显著高于无SHG组的0.96%、3.85%、0.48和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与全因死亡率(n,%)
2.3 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吸烟史、MSI、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hs-CRP、TC、TG、HDL-C、LDL-C、肌酐、GARCE评分、Killip心功能Ⅲ~Ⅳ级分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示年龄、MSI、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肌酐、GRACE评分与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相关。以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将MSI、空腹血糖、GRACE评分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三者均为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MSI最强(OR=24.790,95%CI:4.483~137.081,P<0.001),空腹血糖次之(OR=1.149,95%CI:1.024~1.290,P=0.018),表3。
表3 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MSI及SHG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ROC曲线通过ROC曲线发现MSI与SH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95%CI:0.595~0.872,P<0.001)和0.733(95%CI:0.633~0.833,P<0.001);MSI以1.129为界值(敏感度:0.636,特异度:0.898)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最佳,SHG以6.98 mmol/L为界值(敏感度:0.773,特异度:0.646)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最佳(图1)。
图1 MSI及SHG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缺乏像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那样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其冠脉堵塞程度不同,表现差异性大,使其诊疗更加复杂,远期预后更差。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主要用于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院内病死率,但由于计算的复杂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需要更简单便捷的指标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
近年来,休克指数(SI)、修正休克指数(MSI)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Bilkova等[8]发现,休克指数可用于早期识别有发生心源性休克风险的STEMI患者。随后,Spyridopoulos等[9]也证实SI对STEMI患者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收缩压易受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而将舒张压纳入其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可以较好的反应外周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且相关研究表明MAP增加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组织氧合,相反,当MAP<75 mmHg时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10]。目前,应用MSI评估患者预后尚无明确的界值,有研究显示MSI≥1.2能很好的评估STEMI患者预后,也有研究认为MSI≥1.3时成年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本研究以1.2为界值,评估MSI对非糖尿病NSTEMI患者院内转归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MSI≥1.2组的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MSI<1.2组,且MSI是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这与既往结论相一致。Singh等[11]对9860例成年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MSI升高预示着更高的死亡率。一项包含1158例AM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12]发现MSI升高时预示着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加,提示MSI对AMI患者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是AMI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血糖升高与心肌损害有关,而AMI患者发生SHG几率甚至高达50%[13],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儿茶酚胺和皮质醇等激素释放增多、氧化应激[14]、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内皮功能障碍[15]、血液高凝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的被广泛采用的SHG诊断标准。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SHG定义[16]为:在没有糖尿病病史的前提下,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还有研究将SHG定义为空腹血糖≥7.8 mmol/L,不考虑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本研究采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空腹血糖≥7.0 mmol/L为SHG诊断标准来评价其对非糖尿病NSTEMI患者院内转归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SHG发生率为38%,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7]。AMI好发于老年人,本研究中SHG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2±11.7)岁,且研究结果发现既往无糖尿病的NSTEMI患者合并SHG时,空腹血糖、hs-CRP、TC、TG、LDL-C、女性及Killip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比例高于无SHG组,提示老年女性脂质代谢异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出现SHG,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可能与老年患者代谢机能减退和糖代谢调节能力减弱有关[18]。但关于性别如何影响SHG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老年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SHG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HG组,Capes等[19]发现入院血糖>6.1 mmol/L的患者其死亡风险为血糖正常患者的3.9倍,证实了入院血糖升高与AMI不良预后的相关性。Oswald等[20]研究发现,入院血糖升高增加AMI患者的死亡率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SHG是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预测住院期间全因死亡,Monteiro等研究表明对于非糖尿病AMI患者,SHG是住院死亡率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一项包含655例AMI患者的研究表明,SHG与机体一过性反应有关,主要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对单纯远期的全因死亡影响不大,是住院期间A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MSI、SHG是非糖尿病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院内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考虑到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未来有大规模、多中心试验进一步研究MSI、SHG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