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军:赓续太和精神 践行价值医疗
2022-01-21黄柳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问道武当,寻医太和,以建设国家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为发展愿景,崇德精医、和道济世,十堰市太和医院正以宏大格局、宽广视野阔步高质量发展之路。
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地市级最具竞争力医院相关榜单前十强,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太和医院”)是我国地市级医院中的明星医院,更是这座山水之城、汽车之城与武当山并列的闪亮城市名片。
筚路蓝缕,成就辉煌。1965年,原武汉医学院53名拓荒人来到郧阳山区,创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和郧阳地区人民医院。“他们肩负重托,艰苦创业,用青春和热血保障地区人民健康,奠定了太和事业的坚固基石,并缔造出格物穷理、开拓创新、开放豁达、济世为民的太和风骨,激励一代代太和人砥砺奋进,拓步向前。”2020年,在建院55周年之际,医院党委书记罗杰如是对太和精神予以总结和凝练。
同样在2020年,经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地处湖北战“疫”前线的太和医院以精锐之师强力担当,对患者做到应收尽收,抢救危重患者百发百中等记忆深刻。然而,英雄的脚步没有片刻止歇,《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日前对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唐以军的采访,就能向您呈现后疫情时代这家强院、名院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深谋远虑以及业已展开的广阔蓝图。
本次报道向您呈现后疫情时代这家强院、名院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深谋远虑以及业已展开的广阔蓝图。
“一院多区”运营协同全面展开
太和医院现为“一院三区”的运行格局,太和医院总院和东院区(康复医疗中心)均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而西院区(传染病医院)及武当山院区则分别位于十堰西部的张湾区和东南部的武当山旅游特区。在医院牵头成立的太和医疗集团旗下还囊括了神农架林区医院、竹溪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县医院。
“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接续性的健康服务链,太和医院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实施,并在2016年总体达成了这一目标。”唐以军告诉记者,在抗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在国家政策明确公共卫生救治“补短板”的背景中,由地方政府推动,太和医院对十堰市传染病医院(西苑医院)进行了整合管理,他同时担任医院院长。
2020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十堰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与太和医院合并,西苑院区将在“十四五”时期建设为三级甲等医院。
在“一院多区”的发展道路上,太和医院探索较早,经验丰富。要知道,医院在2014年即建成了500张床的康复医疗中心,并在以慢病养生为主要内涵的武当山院区开设起公益性的安宁养护区,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唐以军介绍,正是基于长期的探索实践,医院建成了以“四化”为目标的“一院多区”的协同管理模式,“四化”包括质量同质化、业务垂直化、发展差异化、管理信息化。医疗、护理、院感、质控等统一管理确保质量同质化;而分院各专科由本部专科垂直化管理,且打通业务流、物资流、信息流,实现集团资源共享。
结合西苑医院的发展,唐以军表示,疫情期间的救治工作让他对医院有了深入了解,“医院整体的流程、布局是完善的,但人员缺乏以及硬件设施无法应对紧急、大规模的疫情是突出的短板。”2020年他担任十堰市抗击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该市首例疑似患者就是经他给出主诊断后在1月19日当天转运至西苑医院的。
1 2017年2月,十堰太和医院以多学科协作模式成功开展第一例ECMO,填补了湖北省市州空白。
2 2020年疫情防控中,唐义军参与制定十堰市新冠肺炎诊断、治疗、出院及转诊流程,并担任第二定点医院院长。
记者注意到,医院西苑院区在挂牌后1个月就正式发布招聘53名医护人员的公告,招聘专业涉及感染、急诊、五官科、病理、超声等10多个专业。“从去年开始,我们每个临床科室都派学科带头人前往指导,新招聘的医务人员也在总院接受专科培训,随着一栋按照疫后最新标准的全负压医疗楼在半年内落成竣工,西苑医院现在的软硬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十堰市公共卫生救治堡垒的战斗力。”唐以军向记者如是介绍。
专家型管理者的厚积薄发
作为医院呼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2020年初,时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的唐以军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到科室诊断一名肺部CT显示异常患者的报告,“此前两天,我们接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针对不明原因肺炎诊疗技术方面的培训。”唐以军对日期的记忆十分清晰,但他讲述时的表情显得温和而淡定,“其实如甲流、乙流、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与呼吸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时有发生,作为呼吸专科医生我们没有必要惧怕这类疾病,但正确诊断、科学预防和管理则容不得一丝马虎。”
1月19日中午接到科室报告时,唐以军正要吃中午饭,然而高度警觉之下,他顾不上吃饭,安排专家会诊,在启动院内应急响应的同时,医院第一时间向市卫健委报告,并采取了隔离治疗等应对措施。3天后,这位患者经省疾控中心确认为十堰首个确诊病例。太和医院的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置,为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有效避免了更为严重的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
疫情期间,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唐以军负责协助组长协调不同医院的相关专家到各家定点医院开展巡诊、主持会诊、评估患者病情、优化治疗方案,使专家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取得最佳诊疗效果。
他参与制定十堰市新冠肺炎诊断、治疗、出院及转诊流程,协助制定十堰市新冠肺炎第一、二定点医院医、护、技人员需求计划。在第二救治医院筹建初期,他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实施基础设施改造、落实后勤物资保障等,为第二定点医院在1周内完成改造并顺利接收患者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唐以军为带头人在2017年就建起的多学科协作的ECMO队伍,此次在疫情防控中也表现突出,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十堰市整体的确诊人数以及个位数的死亡人数在湖北省处于“双低”的位置。
唐以军敏于决断、勇于担责的优良工作作风,让他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院内外、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
3 唐以军院长在太和医院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启用仪式上致辞。
“从技术骨干成长为科室管理者,再到医院管理者,热爱每一个岗位,尽管岗位不同,都能让我干自己想干的事,也尽可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唐以军的讲述朴素而真诚,但点滴都传递出温厚与深邃,“我们的工作改变了谁的人生?基于这个追问,我想我们行业、医院应该要培养有‘价值’感的医务人员!”
56%短短半年时间,神经外科病种的CMI 值同期增长56%,疑难危重患者比重RW 值大于2 的患者增长了94%。
秉持使命感锤炼核心价值
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的工作自然改变了成千上万患者的人生,唐以军则表示,正如德鲁克所言,管理者要做的是围绕问题做管理、围绕问题做运营,而医院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可归于运营管理,医院所有的运营管理都是为了创造价值。
何谓价值?一个简单的公式是:价值=医疗质量/成本,更高的价值取决于更好的质量与更低的成本。
对于医院而言,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无疑是价值的核心体现。太和医院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021年,医院神经外科就荣获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还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危重患者治疗中心,在断肢再植技术、介入放射技术、创伤修复技术、康复医学技术、肿瘤防治技术、腔镜诊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全国罕见病协作网单位。
百尺竿头,朝着国家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迈进,唐以军带领团队形成了四方面明确的工作思路:开展医疗能力分析,找准学科发展重点;整合学科资源,打造学科高峰;面向前沿技术,开展“一增一补”;开展跨学科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增一补”的内涵是鼓励临床科室围绕专科前沿技术、专科缺失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医院多角度予以支持。引导不同学科主动合作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唐以军举了“康复前移科”(亚专业组)的示例,融合中医综合、加速外科、骨科、疼痛及老年医学、妇产儿科、重症、神经、肿瘤等多专业,康复得以前移走进临床科室,让患者、医院、医保多方受益。
让传统的优势学科进一步绽放,医院神经外科在2019年实施了整合管理、细分专业的改革,成立了神经创伤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等3个诊疗中心,短短半年时间,科室病种的CMI值同期增长56%,疑难危重患者比重RW值大于2的患者增长了94%。
价值医疗“沃土”上的同行者
相比较神经外科在1981年独立成科,医院呼吸内科独立发展的起点被定格在了1995年,这一年,唐以军刚好从湖北医药学院本科毕业分配到科室。
“当时呼吸内科仍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发展相对薄弱。”令他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做管床医生期间自己曾负责一名18岁的癌症患者,然而在当时,以科室的技术条件,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年后,唐以军踏上了求学深造之路,他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并在5年时间内接连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之际也是他做出人生重大选择之时,面对来自北上广深等各地抛向他的橄榄枝,唐以军仍然选择回到太和医院。“我在这里读书、做青年医生,感情深厚是肯定的,而更深层的原因是这里有一种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一个特别舒适开心的工作环境”。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博士毕业回院担任科室副主任,带领科室从病种特点、就医需求等方面入手,明确了开展呼吸危重症、呼吸介入两大新业务新技术发展方向,无论是购置设备还是申请其他资源,医院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这些都是他愿意留在小山城、留在太和医院工作的原因。
2021年11月28日,太和医院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此后,唐以军带领团队陆续技术攻关,开展了经 CT引导下的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晚期肺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治疗中央气道狭窄等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他曾经放出豪言,“只要是呼吸内科的疾病,如果十堰太和医院治不了,北上广的大医院恐怕也很难治得好。”
这是承诺,也是笃定的奋斗目标,而底气何在呢?这与太和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留人”、“用人”方面的战略息息相关。医院针对业务骨干发布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科主任提升项目,就是对标国际、国内该学科居于领先地位的医院派出进修、访问。2008年,唐以军就是带着强烈的学习世界一流呼吸疾病诊治技术的愿望,远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以临床医疗为主、坚持科学研究,两年的历练,让他对医学发展的趋势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诊治和研究的思维与能力也站在了更高的起点。
唐以军介绍,连续6年蝉联“最佳雇主”医院前十强,太和医院在引人、用人、留人方面长期不懈、全面发力,青年员工培育工程、科研种子人才计划以及针对后备干部的青年新秀培养工程都是医院人才系统工程中的常规项目。他进一步阐述,考虑到医疗行业人才流动趋势,医院更加强化搭建平台,做好“引人”“留人”“用人”的工作,医院近年来将关注力前移,对优秀的人才,提前培养他们对医院的了解度与归属感。发挥“识才之眼、容才之心、引才之魄”,医院近年来更加密切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希冀打破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天花板。
发力科研,太和医院在2018年建成省内首屈一指的公共实验室平台,唐以军介绍,今年医院在常规培育、奖励工作的基础上改革体制机制,鼓励临床科室与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鼓励年青医生,激发后浪,记者在医院“敬业楼”前看到庆祝第四届中国医师节的大幅海报上,医院的表彰序列包括了最佳住院总医师、最佳住培医师、医疗核心制度达人、最佳医疗协作医师、最佳互联网医院医师、最具医疗服务能力医师(高级、中级、初级)、最具支持力护理团队、优秀示范门诊诊室,其中对互联网等新型业务、对年轻医务人员的鼓励足见一斑。
管控成本的本质不是节省,而是优化流程、优化行为,这才是管理的重点。
价值链成本管理驱动整体提升
大运营管理包罗万象,唐以军作为医院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及运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深入思考并与院领导班子沟通后的践行战略是全面落实“三个转变、三个提高”,重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打造老年医疗服务链,主动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在医疗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
“从内部经营中跳脱,树立大运营观念。”唐以军表示,作为管理者必须要从创造价值入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正确的事、抓好执行,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价值。
执行落实,医院明确要围绕患者及有健康诉求的顾客价值需求,打造全院无痛病区;要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全病程管理;要营造安全、有序的病区医疗环境;面向外埠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医院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创新满意度评价指标,增加特别满意率、强力推荐率等指标。
做好医疗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更有着见微知著的奥妙。“医生要成为控制成本的主要力量,但成本管理需要医疗、护理、医技、采购、招标、运营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唐以军表示,管控成本的本质不是节省,而是优化流程、优化行为,这才是管理的重点。
从容面对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压力,唐以军已带领院内明确建体系、强管理、打基础的三项战略,通过提升病案质量、明确控费目标“打基础”,通过在院费用管控、经营数据分析“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