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雕塑的形式语言在玉雕创作中的介入研究

2022-01-21尹其通李烁

流行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玉雕雕塑色彩

尹其通 李烁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引言:我国玉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潜力。恰逢新时代的浪潮,玉雕艺术,特别是创新发展是每一个玉雕从业者所思考的问题。西方雕塑与玉雕看似毫不相关的文化产物,其实在工艺技法、材料属性、艺术审美等多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西方雕塑的形式语言为切入点,望能在此研究方向上探得与玉雕创新的新方法。

1.玉雕创作可运用的西方雕塑形式语言

1.1 色彩语言

雕塑的色彩语言和其它艺术门类色彩语言拥有着相同的色彩理论基础。暖色给人以温暖、热情、活泼,冷色给人以孤傲、高贵和神秘。在西方雕塑上把这些特性灵活贯通,通常不会直接给人明显的色彩倾向,而是尽可能还原创作者所传递的整体气质,例如建筑石料所反映的深红色、深灰色,例如石膏作品所传达的纯白无暇之感,同时更加注意各个色彩之间协调起来的整体氛围感。玉石材料色彩丰富,绿色、红色、白色是玉石中常见的颜色,中国人对于玉石颜色的选择有着强烈的共鸣,认为绿色表达的贵气,红色表达的神秘,白色表达着通透和庄严。玉雕创作中运用好色彩的表现至关重要,这也是增加玉雕作品价值的体现。如图1笔者创作作品,材质选用乌拉圭玛瑙,利用材质的色彩美来进行创作。在造型上玛瑙白色晶体部分被刻画成洁白的云,灰色部分被刻画为伫立的马匹和静坐的人。雕塑的色彩语言可以与其他形式语言深入结合,一同运用到玉雕创作之中。

图1 笔者创作作品

1.2 色彩语言与体量语言的结合

体量语言作为表达雕塑艺术情感的艺术形式,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块同样体积质量的材料,通过形状的变化,能够传达出完全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如优雅、静谧、智慧、温暖等等。体量语言区别与形体语言,它不仅仅指代物体自身的体积感,还传达了形体的饱满度,是重量和质量的结合,甚至还和雕塑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量讲究平衡,讲究心理上的感觉,所以很多西方雕塑不仅在体量上追求热血和膨胀感,还注重整体效果上比例和配重。色彩语言与体量语言可以结合运用在玉雕创作中,例如,白色或其他浅色可以增加视觉上的物品体积感,黑色反之,可以利用膨胀色和收缩色或前进色与后退色之间的对比来丰富玉雕作品的层次性。

1.3 色彩语言与形体语言的结合

形体不仅是西方雕塑的框架还是结构的自身,它自己拥有速度感,可以表现出千变万幻的动态形式。因此在西方雕塑中形体语言可谓是雕塑表现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们扭转、穿插、跳跃,时而给人以坚挺有力,时而给人曲折律动。西方雕塑的形体语言是基于人类对于形体的情感认知背景基础之上,存在着理解和感觉上的共性。如果将这一点共性运用在玉雕的创作之中,粗线条的雕刻痕迹给人雄壮的生机勃勃之感,细腻的玉材表面给人柔情似水的感觉。而若将形体语言与色彩语言相结合,则可以用高纯度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具有动态的玉雕作品,用低纯度、较为柔和的颜色来表现静雅的玉雕作品。

1.4 色彩语言与空间语言的结合

西方雕塑的空间语言结合了“实空间”和“虚空间”,即物体实际所占的空间和未能占据的外部空间。西方雕塑认为无论雕塑怎么表现,是由这两个空间共同集合的表现,其实质就是物体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空间也可以营造雕塑本身的质感,西方雕塑家们追求着空间的深度,希望通过空间和雕塑本身进行重叠组合,以此来显现艺术效果,将未能占据的空间也纳入雕塑创作的议题。这种虚实空间的构想与利用,也是玉雕创作可以借鉴的方法之一。如图2中笔者所创作的玉雕作品,就是运用虚实空间关系所创作。在作品中笔者试图将色彩语言与空间语言结合,以白、绿、黄的玉雕垂坠于半空中,鲜明的颜色与暗色的背景形成明显的反差,彰显了独特的空间感。

图2 玉雕作品

1.5 色彩语言与材料语言的结合

西方雕塑在材料的运用选择上有着明显的类型倾向,例如石膏、石料、青铜都是西方比较热衷的雕塑材料,不同的雕塑材料给人不一样的情感传递。在传统的西方文化中,雕塑多与建筑共同出现,石材是西方建筑的首选材料,石雕往往给人以坚毅、雄伟的情感感受,均有着伟大、神秘、高贵等气质。玉石材料作为石料的一种,有着其他石料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如温润、细腻、内敛的材料感觉。大部分玉石都散发着白色的柔和光泽,代表了东方文化的谦逊、高雅、雍容,玉雕作品本身在材料方面就具有自身的倾向性。

2.西方雕塑色彩语言与玉雕创作链接的互通性

2.1 二者之间的公共属性

西方雕塑与我国的玉雕技艺共同作为雕刻艺术门类的工艺类型,有着明显的公共属性。对于玉雕来说,每一位观众在面对一件玉雕艺术作品的时候都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但色彩语言在玉雕创作中也是其所追求的目标—气氛平衡。这需要使用者基于共同的生存环境对共同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往小了说,玉镯通常为白、翠、紫色,所传达出来氛围则被人理解为端庄,玉佩用色就更为丰富,形制较小,传达出潇洒快意之感。往大了说,玉雕的壁画,在玉白底色之上将玉本身的色纹大面积地体现出来,予人以宏伟的震撼感,玉雕的山水因清高的冷白给人以凛冽感。所以色彩之于西方雕塑所传达的万物综合的平衡理念,在玉雕的设计中仍然是创作基础。细致来说,色彩是玉雕传达作品信息情感的关键和基调。干净严谨的玉雕造型和西方雕塑一样可以传达庄严、静谧的权威之感;曲线、柔和的线条形态则传达着温润绵密的形象。西方雕塑通常传达着雄伟、壮烈的情感,将锋利果断的形态运用在玉雕的创作中,可和玉雕自身细腻的质感与色彩产生强烈的碰撞。

2.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运用

我国玉雕和西方雕塑产生自两个不同文化,如果我们将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加以比较,不难得出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重在强调象形会意。西方的艺术思维模式注重逻辑推理,这也为西方雕塑艺术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在造型这个艺术表现形式上,中国传统雕塑更为注重意境的浑圆天成,体现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感悟性”特征,色彩运用更为象征与写意。西方雕塑艺术则追求作品的再现与模仿,这些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也是中西传统雕塑艺术中所具有的决定性差异。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雕塑面前人们都追求美感,但东方和西方的思维、传统等不同,所以雕塑艺术追求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中国,体现和注重的是“悟”,西方国家体现的是“真”。因此,中国的传统雕塑由于注重“悟”的原因,中国雕塑作者在雕塑的技巧手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散点透视法,中国的雕塑作者非常注重在雕塑作品中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所施色彩也多由作者精心构思,少量配置。中国很少出现裸体雕塑就是这个原因,中国雕塑注重表达意境而非注重写实,也并不太注重人工添加更多的颜色。

在这方面,西方国家雕塑作者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的有明显不同,西方国家的雕塑注重写实,有大量的裸体雕塑形象,并且,在西方国家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强调逻辑性推理的思维模式。玉雕和西方雕塑如若能够在创作中进行碰撞,以逻辑思维扬名世界的西方文化背景加以浑然天成的中国文化背景,对于作品的刻画定有着新的展现面貌。

3.西方雕塑色彩语言与玉雕创作链接的必要性

3.1 拓展玉雕作品的风格和色彩

在文化多样性丰富的今天,作为玉雕创作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海纳百川、兼听则明,在保留我国玉雕强烈文化符号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拓展玉雕作品的风格和代表色彩。西方雕塑的审美文化背景和色彩语言的介入,可以将玉雕从过去只有单一文化背景的情况中间接抽离出来,以求在玉雕创作中展现更为多样的色彩。

3.2 增强玉雕作品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玉雕作品在过去表现过作者的自身情感、志向,也表现过社会文人阶级的情怀与精神世界,更表现过帝王统治阶级的审美与社会经济实力。在近现代,玉雕开始服务大众、走进群众,传达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方向。从这个发展规律中可以清晰的看见,玉雕的发展是服务于时代的。当今社会,我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当下新时期的玉雕作品应以展现我国新的大国形象为核心,体现当下人们新的审美面貌与更加活泼生动的色彩,展现新时代的气质与步伐。

3.3 提供玉雕工作者的交流平台

目前我国玉雕创作从业者主要由玉雕非遗传承人、玉雕企业人员、高校师生、自由设计师组成,不同的玉雕创作人群有着不同的特点。非遗传承人和玉雕企业人员工艺精湛,掌握着不同流派的传统工艺,有着无法取代的文化地位,是体现我国玉雕特点的主要人群。西方雕塑的介入,潜移默化的对我国玉雕从业者有着一点的影响,让他们在自己优秀的工艺基础之上,融合多文化的色彩语言。玉雕企业承担着广泛推广玉雕作品走向市场的重大责任,受西方雕塑风格的影响将产出新风格的玉雕产品,迎合新的市场需求。高校师生和自由设计师作为系统学习艺术理论的学院派群体,更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搭建玉雕创作的交流平台,让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更为国际化。

4.结语

无论是西方雕塑还是中国传统玉雕,自古以来雕塑艺术脱胎于社会的发展,成长于社会的发展。玉雕从工艺上、属性上及文化上都与西方雕塑有着强烈互通性,两者虽发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但都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精神审美。西方雕塑的色彩语言介入玉雕的创作中有利于玉雕的创新突破,是符合玉雕未来发展的时代性选择,进一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和市场的喜爱。

猜你喜欢

玉雕雕塑色彩
巨型雕塑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我的破烂雕塑
神奇的色彩(上)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