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以《皮影戏》为例

2022-01-21薛梅

流行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影人牛皮皮影戏

薛梅

薛城区实验小学 山东 枣庄 277000

序:我国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国内传统民间艺术属于国民创造且享受的文化,还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大量民间艺术杰作已是“华夏一绝”被继承与保留至今。山东枣庄的洛房泥塑、张范剪纸、山亭皮影、邹坞编草编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地更是小有名气。民间艺术是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以及艺术之魂,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国历史及文化,凝聚中华国人的向心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举措。美育是国家新课标下非常重要的问题,怎样在美术方面渗透传统文化及时代精神是重点,尤其是在中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主动的向学生传承民间艺术。

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皮影人物更是独具魅力。

一、民间传统艺术中对色彩的运用

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色彩特征。在我国自古以来色彩一直被赋予丰富的内涵,红、绿是最具有乡土气息的色彩,人们热爱它们并善用它们,因为那是生命力的象征,黑、白是最具象征性的色彩,既是实与虚的写照,也是人们伦理观中善与恶的象征,这种着色理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装饰风格。

其一,中国民间美术在传统的赤、青、黄、白、黑的基本色调基础上,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绚丽、丰富的色彩艺术,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具典型性的是民间年画、民间彩塑、戏曲人物造型,大红、桃红、黄、绿、黑五色为最常使用的颜色,其绘制粗犷、风格豪爽、明快、洒脱。

其二,华夏民间艺术颜色应用重视冷暖对比。就像民间画:“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红花要靠绿叶扶”“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等。皮影的用色,基本以红、黄、绿、黑、白为主,它主要采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著,对比强烈,丽而不艳,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性风格。以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以镂空为白,自然调和,而获得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为了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性格而仿照舞台戏剧服饰和脸谱化的色彩,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创新作品。在人物脸部的着色上,不同的颜色寓意不同人物的性格,如黑色,寓意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白色,寓意端庄正派、典雅俊俏;绿色则寓意暴躁蛮横,常用于强盗、妖怪;色彩的运用能更直接的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原本呆板的自然形态变得丰富生动,大大加强了皮影人物的艺术效果。

二、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夸张、变形)

皮影在人物造型方面采用了剪纸等传统元素,且创造了特殊的造型语言。于人物处理方面,还采取直线与曲线相统一的办法让外轮廓显得更为简洁概括。线条长短交叉,刻空长线大都根据形体而变化,形断意连、气韵形象,且可以用线的粗细、紧松、长短以及曲直变化突出形体的改变透视。见图1所示。

图1 形体的变化透视

皮影内部的造型十分繁复,特别是在武将的铠甲边缘、龙袍底部等部位用“∽”形的曲线重复排列,形成了螺旋状,首尾相顾、起伏照应。这样把“影人”的结构形体组织得浑然天成、平而不板,形成内柔外刚、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与皮影表演时借助光线的现实需求有关。

绘制人物形象时,皮影采用用了夸张、变形等方法,营造出似真似假的人物形象。为体现人物个性,绘制面部特点时经常采取抽象变形办法,将性格特点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见图2所示。

图2 人物形象

脸部五官是表现人物表情和性格的突出部位,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各种夸张变形的五官显示各种类型的人物性格。根据人物相貌和性格的不同,刻画出身份各异的人物,正反面人物的雕刻手法也很讲究,有空脸与实脸之分。比如,为了表现英雄武将的勇猛刚直,一般将其刻成浓眉大眼;奸诈小人则被刻成面白目小、颔突嘴凹,圆滑之中透着奸诈(如图3)。在人物比例的处理上采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一般把“影人”头部变大,类似民间剪纸人物中的大头娃娃形象,手臂加长,身子上窄下宽,人物除旦角以外都是额头前倾、头饰后移,这种夸张变形手法使影人显得庄重自然、精神十足,表演起来生动传神、神采奕奕。这些惟妙惟肖的“影人”形象在幕帐后通过艺人娴熟的操控被演绎得栩栩如生。

图3 面部特征

三、学生学习皮影制作,训练动手能力。

皮影影偶加工一般包含选皮、加工皮、绘稿、过稿、镂刻等流程,手工雕刻三千多刀,过程非常繁琐奇妙。皮影艺术融入了国家汉代帛画、画像石以及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

每个地方的皮影制作材料都不同。通常选择年轻、黑毛公牛皮,该种牛皮厚薄合适,质坚且柔韧,青中透明。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两种方法加工其原材料,即牛皮:"净皮"与"灰皮"。 "净皮"加工方法是先把确定好的牛皮置于干净的凉水中浸泡2-3天,拿出用刀刮4次,每刮1次用干净的水浸泡1次,直至第4次精工细作,将皮刮薄泡亮即可。刮好后放于木架上晾干,晾至净亮透明就能制造皮影。"灰皮"也叫做"软刮",泡牛皮时将CaO、Na2S、H2SO4、(NH4)2SO4等药物配方化进水里,把牛皮重复浸泡刮制形成,该方法生产出的皮料与玻璃相似,更容易雕刻。制造皮影时有详细的画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式在仿皮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见图4。

图4 画稿

为了使皮影表演灵活,一个齐全皮影人物的外形由头至脚包含头、胸、腹、腿、臂、肘、手等部件。头包含颜面、帽、须与颈部,下方是楔子,表演时插进胸上方的卡口中,不用时就卸下管好。与胸上边同点相钉结的包含两臂,即上臂与下臂,小臂下连接手。腹上方连接胸相,下面和双腿连接,腿和足是一个统一体。皮影人物每个关节均要刻出衔接口,防止肢体叠合位置产生大量重影。衔接骨缝的点为"骨眼"。骨眼选取关乎影人的外形美感,选用恰当将充满精神,反之就会佝偻垂死,精神不振。确定骨眼后,通过牛皮加工的枢钉与细牛皮条加工的线缀融合成,由此形成了一个齐全的影人。为演出需要,还要安装3根竹棍作操控杆,即签子。文场人物于胸上前部安装1根签子,通过铁丝连接,让影人可以反转表演,然后在双手位置分别安装

1根签子,以便双手活动。但武场人物胸上签子的安装部位在后肩上部,方便武打,让影人可以表演出跑、立、坐、卧、躺等造型姿态。

四、结束语

中国民间艺术是由我国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充实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且采取流行的美术艺术模式。它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民间艺术渗透在人生活及精神世界方面,直接体现人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趣味,以及聪明与艺术才能。民间艺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它是我国的文化精髓。

皮影戏以中国重要的传统艺术表现方式,涉及说、唱、演等形式,充满深厚的艺术内涵以及文化价值。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也得到了升华。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刺激人的视觉与听觉,还可以有效调动人的兴趣、情绪与思维,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专业知识,进而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精神。

皮影中演绎的不仅是幕布中的精彩故事,更是幕布外的中国民间文化,季羡林先生说过,民间文化就是国家文化,应该被传承保护,皮影戏作为我国的瑰宝但也在面临严峻的问题,失传,所以我希望学了本课后,同学们多关注一下中国民间文化!

猜你喜欢

影人牛皮皮影戏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影人姚晨
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中四个C21-甾体苷元含量比较研究
牛皮吹破不要紧,赚钱就好
皮影戏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