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皮馄饨

2022-01-20叶青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玉环鱼皮馄饨

叶青

和常人一样,我的口腔有近万个味蕾,在鼻腔内壁分布一千万个嗅觉细胞,外祖父挂在扁担后的鳗鱼黑褐色扁尾和带鱼银灰色的细尾,随着步履的节奏一甩一甩,我一万个味蕾蠢蠢欲动。最后,涌入我鼻三叉神经的是海浪粗犷的呼吸,是外祖父油布衣衫里散发出来大海的气息。

外祖父一直是小钓船和大钓船的“头前”。“头前”的工种就是在下水舢板上负责拉绲,那是延绳钓渔业生产方式时代最辛苦的活,但给的工分是很可观的,分到的鱼也多一些,再加上他在鱼出舱前总会自掏腰包,选几条最鲜活的带回家,我家那一根长竹竿常常晾满了鱼。冬至到年关,该是排兵布阵敲鱼皮馄饨的时候了。

鳗鱼身圆肉肥,带鱼体扁身长,两者皆是制作鱼皮馄饨的最佳鱼类。以鱼的脊椎为中轴,刀刃从鳃下伸进鱼体内,往前推刀,刀贴着鱼骨走,两面片下两爿鱼肉,大人手法如庖丁解牛般利落。鱼肉的剖面像花瓣一样粉嫩光亮。带鱼剖面无刺,很容易刮鱼茸,鳗鱼除大骨刺外,背脊上还有一些小刺,只要顺着鱼刺的人字形方向刮,就不会把鱼刺带进鱼茸。鱼茸刮到一堆,晶莹如玉屑堆砌,晨曦斜照,似海底世界亿万年形成的菊花玉,自在而蓬勃。也有人家用马鲛鱼茸敲打鱼皮,民间虽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赞誉,我实践多年,应该有发言权,鳗鱼肉多有黏性,又特别鲜,是敲鱼皮馄饨的首选;带鱼肉茸既鲜又甜,可鱼肉黏性在鳗鱼之下,需要有点技术才能与薯粉无缝黏合;马鲛鱼茸依从性好,敲起来随心所欲,但论肉质鲜味还是排在第二方阵。

敲鱼皮馄饨,家乡有特制的棒槌,棒槌与擀面棍很相似,但比擀面棍短,比擀饺子皮杆儿要长。还有一种敲鱼皮木棍跟我小学体育课扔的“手榴弹”很像,分手柄和触面两段,手握着的这端较细,敲鱼肉的那段很粗,直径相差两三倍,特别适合敲圆周小的鱼皮。在厚实的木砧板上碾细红薯粉,买的红薯粉是农妇在家门口水井头洗出来的,我们玉环传统美食少不了薯粉的身影,它能锁住鲜味,增加滑嫩口感。双手握着棒槌在带颗粒的红薯粉上来回滚几下,碾压后的薯粉白花花、细绵绵,如新娘的扑粉。鱼茸圆坯双面稍蘸些薯粉,在木砧板轻轻一按,敲打成圆形小薄片。技术好的打出来就像圆规画出来的,用的薯粉又少,敲出的鱼皮能掐出汁来;技术差点的就不那么周圆,但都皮薄色匀。动作灵巧的渔家女三两下就让鱼皮像吸足了阳光的萍蓬草,片片叶子瞬间挺出水面,铺排于砧板边的篾挂上,似列队等候执行任务。篾挂下面搁置着四张骨牌凳,篾挂上放置两三个砧板,邻居听到谁家在敲鱼皮,有空就会过来帮忙,灶沟间(闽南人对厨房间的称谓)充满欢声笑语。那时住的房子屋与屋之间有的只隔一条井沟,大多居住在一个四合院里,若东家西家北家正赶上敲鱼皮馄饨和鱼面,就像激扬的打击乐演奏,热烈而奔放,渔村的天空吹响过大年的集结号,那是吉祥和欢乐在相互传递。

我最喜欢包鱼皮馄饨这个环节,因为包好了就可以炊起来尝个鲜,渔获丰年还可以含哺鼓腹,十分痛快。把敲好的鱼皮放在手心,用筷子夹一撮家长调好味的葱花五香粉拌五花肉的馅,放在鱼皮中心,双手食指和拇指将馄饨皮一折一按,再滑到半圆的两个径边,轻轻一卷一拨,一顶挺括的修女帽就立在篾挂上。若把馅包得鼓鼓的,翻出来的一圈“领子”刚好扣在凸起的馅包边沿,小而雅致,极像一颗棋子;也可以少包点馅料多留点裙边,那就可以翻出一朵盛开的莲花,惹人怜爱。

敲着,包着,等着朱红色的火擦头燃起一把灶火,等着鼎挂(锅盖)盖上竹编篾片(闽南语称篰炊)上铺满整整齐齐的鱼皮馄饨,等那缸灶上团团镬气升腾。

鱼皮馄饨第一笼蒸出来,晶莹剔透,鲜润滑爽,鱼肉混合的鲜汁在我们舌中盘嚼,舌中是鲜味最敏感的部位,越嚼越鲜,鲜到溢出甜来,从舌中漫延到舌尖。

我们乐乐陶陶,大快朵颐。外祖父点上一支新安江牌的香烟,眯着眼看着我们,露出满足的笑容。

福州有一道名菜叫肉燕,是福州人过年过节喜庆宴请餐桌上的主菜。

肉燕先用荔枝木木槌捶打猪后腿肉而成燕皮,敲肉不用刀把肉剁碎,是担心肉汁流失。需反复用荔枝木槌捶打二三十分钟,捶打出来的燕皮薄如粉色桑蚕丝面料,风能让它飞扬,又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湖面,光艳亮丽。福州人用五花肉、干贝、鸡蛋丝、虾仁做馅,包成一个个形似燕子的馄饨。“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这是福州人的风俗,显示肉燕在宴席仪式感中的地位。也许正是闽南移民的创新精神,到了我家乡玉环坎门海边,就地取材,把猪腿肉改为鱼肉,用鳗鱼、带鱼、马鲛鱼敲鱼皮,敲出玉环岛独具特色的鱼皮馄饨。玉环坊间传说要追溯到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四百多年前,戚继光命士兵用木棍相击,向沿海居民传递信息,合力抗倭。后来倭寇跑了,戚继光回北方戍边,百姓怀念戚继光,留下的木棍从战斗武器华丽转身为敲鱼皮的美食器具,才有鱼皮馄饨。鱼皮馄饨由来,与移民之说和抗倭之说是相吻合的。因为明朝中叶,倭寇猖獗,正是大量闽南渔民迁居到玉环沿海的时候。肉燕相传也是出现在嘉靖年间,从福建浦城一个告老还乡喜好美食的御史大人家做出来传出去的。戚继光抗倭正是奉嘉靖皇帝的御旨,时间和空间的不谋而合,肉燕与鱼皮馄饨的渊源不得而知。

鱼皮馄饨是书面语,我们从小到大叫它棋子馄饨,直至今日也是如此称唤,家乡很多孕妇怀孕后非常抵触鱼腥味,但不影响对鱼皮馄饨的喜爱。“妈,我想吃棋子馄饨”,那是我怀孕时唯一想吃的鱼味,大致因敲打后的鱼肉没有了鱼腥味,加上坎门渔家女手工做出来的鱼皮馄饨色味俱佳,饱腹养颜,平日不常享有,孕期可格外满足。80年代末,坎门车站西侧有一家阿琴酒家,菜馆的鱼皮馄饨十分鲜美,鱼皮做得特别嫩,应了“馄饨千般好,不如鱼皮做得好”的经验之说,我曾多次在每月领到工资的第一天晚上,打包一碗回宿舍过把瘾。

闽南移民厨艺代代相传,一支棒槌可以秀出生活中的多种美味,除鱼皮馄饨外,还用它敲鱼面、打鱼饺、捶蝴蝶虾、搅薯粉芡、滚面仔条等。张大千先生爱艺术也爱美食,常以吃论画,以画论吃,他说:“一個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又哪能学好艺术呢?”我是他美食观点的忠实拥护者。家乡人手中的棒槌,像艺术家手中的画笔,美好了我们的生活。

每到年关近了,母亲基本上以五十个鱼皮馄饨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那时,鱼皮馄饨是年夜饭中的C位佳肴。因为我是家里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又乐意被差使,总是充当跑腿角色。

趁热,先给城里的姑姑送去一份。姑姑原是随军家属,姑父是桐庐人,一直在福州当兵,部队转业后在玉环县政法委工作,她则在县政府前的烟糖公司上班。她常说,我家做的棋子馄饨比福州的肉燕好吃。她每次让我拎回自制的冬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把我从玉环县政府的四层楼公房送到车站。

她家光洁的瓷砖地面,让我羡慕了一个少年的时光。

过年了,当我沿着岸边走到岭脚前,仰头欣赏两边石屋上贴壁悬挂,栩栩如生的木雕鱼像时,总被鳞次栉比的石头屋传出“咚咚咚、嗒嗒嗒”的敲打声絆住了上行的脚步,我入屋寻找我的以往。

表姐秋香、夏香见我走进来,热情招呼,猜出我的心思,停下手中粘了薯粉的净鱼肉,把敲鱼棒槌递给我,我接过其中一个,一起敲起来。“现在都不用拿到菜市场卖了,每天有游客下订单,有要鱼皮馄饨的,也有订鱼面的,省了不少工夫。”看我动作娴熟,心直口快的夏香有一次对我说:“妹妹,你退休了回老家,这里添个位置给你,一年赚个十几万没问题。”秋香表姐左手腕上的金手镯随着鱼皮旋转,上下蹦动,她撇嘴对夏香说:“妹妹敲几下是可以的,让她敲一天你去给她揉腰捶背,还不如把你家空置的房子让妹妹来经营民宿。”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知道鱼皮馄饨已是东沙渔村人致富的门道,现在保鲜冷冻条件好,与旅游观光形成了产业链。表姐们告诉我,坎门后沙街有一家“红渔女”鱼皮馄饨生产企业,是一个女能人办起来的,她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红渔女”的鱼皮馄饨还有食品安全认证,在上海、杭州展销会上很受欢迎,上了很多超市的冷柜,产值一年年往上蹿。

姐妹们滔滔不绝的叙述把我拉回到2004年,那是我在玉环妇联工作的最后一年,一个叫陈红的下岗女工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她说干就干,把自己做的鱼皮馄饨送到周边一些酒店拓展销路。有了口碑就有了订单,不久,鱼皮馄饨敲响后沙街,陈红有了厂房、标准包装流水线。经过十几年的打拼,“红渔女”带动一批渔家女开拓了玉环坎门镇鱼皮馄饨新产业。

鱼皮馄饨,现列入“玉环渔家十八碗”,这个名头有点小,而据《中国食品》杂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5周年大庆时,鱼皮馄饨作为我国二十八种名菜之一,让海内外美食家品鉴,深受欢迎。

猜你喜欢

玉环鱼皮馄饨
鱼皮画,指尖上的猎鱼文化
以“玉环文旦”为题 征集诗词等作品的启事
凉拌鱼皮
学包馄饨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环:喜欢摄影的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