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打造助农增收新样板

2022-01-20王玉斌孟庆翔周振明吴曰程

中国畜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肉牛基地

文│王玉斌 孟庆翔 周振明 吴曰程

H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一家集牛羊繁育、育肥、屠宰、精细分割、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有管理和技术人员180人、销售人员207人、车间工人2000人,年屠宰加工肉牛30万头、肉羊150万只,生产熟食制品8000吨,2021年预计实现产值42亿元。该集团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专家组的指导,不断创新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振兴与农牧户增收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一、肉牛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

1.构建产业化的肉牛经营体系。H集团流转土地进行牧草种植,建立养殖基地进行育肥养殖,联合新型各类经营主体进行繁育养殖,兼并生产企业进行精深加工,逐步建成集饲料加工、肉牛养殖、食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一是开展种养结合。集团流转土地12万亩,建设现代化饲料加工厂,向基地及周边养殖主体提供饲草料,同时消纳养殖废弃物。二是开展肉牛养殖。按照“分散繁育、集中育肥”的原则,由企业建立大型育肥基地,同合作社、家庭农场、农牧户等签订订单合同,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积极性,形成区域性肉牛养殖联合体。三是开展精细化加工。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国际屠宰行业先进技术,形成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保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四是打造品牌销售网络,珍惜并利用好呼伦贝尔草原绿色牛羊品牌,不断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品牌形象,初步形成覆盖北上广等40个城市的销售网络,逐步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2.建立科学化的利益联结关系。H集团以肉类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一是开展合作养殖。自建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家庭示范养牛小区,与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订单,同农牧民结成肉牛产业化联合体。二是提供社会化服务。依托“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建立肉牛养殖服务队,派遣技术人员入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实现肉牛养殖的“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出栏标准、统一价格和统一使用呼伦贝尔牛肉商标品牌”,并为有资金需求的养殖主体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三是拓宽销售渠道。制订订单交易规则和肉牛市场化收购奖补措施,对出售给集团的犊牛每头补助100元,构建交售数量梯度定价,每头牛最高可再补贴100元;建设岭东大型畜牧交易市场,每日发布市场信息,降低农牧户售牛的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3.打造精准化的产业帮扶模式。H集团通过签订生产订单、开展土地流转、吸纳扶贫资金、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探索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政府+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贫困户”“企业+农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起稳定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母牛扩群增效+精准扶贫”工程。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牧户提供基础母牛,对能直接带动低收入农牧户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无息借款扶持,并针对养殖户日常管理、配方饲喂、疫病防治、犊牛选购等环节提供无偿技术服务。二是开展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国家耕地轮作试点政策,在向阳峪镇、亚东镇按照400元/亩(高于当地市场价格50%)流转土地12万亩,发展科学化种养结合,为低收入群体带来多重效益。三是提供就业岗位。在养殖管理、肉品加工等环节预留大量岗位,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牧户。四是吸纳扶贫资金。与六合镇、亚东镇等11个乡镇建立了帮扶关系,通过“扶贫牛舍”开展集中育肥养殖,按照“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资金的8%,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保底分红。

二、肉牛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H集团构建起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牲畜屠宰和深加工、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促进肉牛养殖向优质、高产、高效调整,推动农区和牧区的有机衔接。

1.提高标准化经营水平。通过企业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种养殖向优质、高产、高效调整,推动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种植领域,依托国家“粮改饲”“退牧还草”等政策,按照“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合理规划种植基地生产布局,推广大垄科学种植、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高标准建成了万亩高粱基地、千亩大豆核心技术展示基地,逐步调整了区域产业结构,带动了周边农牧民的科技种田水平。在养殖领域,依托“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成立肉牛养殖专家智库和基层服务队,推广分群养殖、配方饲喂、同期发情、快速育肥、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经测算,农牧户在该集团的协助下,肉牛繁殖成活率提高了11%,单牛利润率提高了10.65%。

2.实现农企社多方共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让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农增收的主力军,实现“富民又富企”的多赢发展。一是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牧户共同参与的肉牛养殖联合体。通过产业帮扶,与100多个大型养殖合作社及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直接带动5000余户农牧民养牛致富;通过扶贫带动,发放红利600余万元,带动3762户建档立卡贫困脱贫。二是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问题。通过企业担保,累计为养殖户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通过合资共建,先后向示范型养殖户、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扶持资金1500万元,带动1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三是提高土地的种植收益。通过开展“粮豆轮作”土地流转试点,落实粮改饲政策,使农民土地收益提升30%以上;通过录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和失地农民,有效解决部分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3.助力农区牧区有效衔接。通过“农牧户繁育、企业集中育肥”的订单合作方式,充分发挥牧区、半牧区的饲草资源和农区的粮食资源优势,降低肉牛养殖成本和运输成本。农牧户能够按照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犊牛、架子牛,育肥场能够保证充足的仔畜供应,实现肉牛养殖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和上下游主体的共赢。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牲畜交易市场,拓宽牧区繁育主体同农区养殖主体的交易渠道,增加市场信息有效性,降低交易成本。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肉牛基地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肉牛口炎咋防治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我的基地我的连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