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动态

2022-01-20

中国畜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草原生猪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要将乡村治理放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来认识谋划,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用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推进善治乡村建设。

—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疫病传播没有国界,必须依靠各国加强协作,才能有效防止动物疫病在全球扩散,为最终消灭猪瘟、非洲猪瘟奠定基础。

—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

“猪周期”要注重一般性的规律,也要注意特殊原因,如重大动物疫病以及整体的产业环境的影响,包括贸易的影响,现在贸易已经成为影响欧美国家“猪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猪肉贸易也会对我国的“猪周期”时间和波动幅度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增勇

数字营养阶段的饲料产业以生产经营为导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个性化营养配方,使用动态营养配方并对配方进行敏捷调整。未来饲料产业将从认知、观念、技术产品、使用、服务、价值多个环节来挖掘产业数据的价值,而信息化、数字化是实现各环节价值挖掘的有效手段,技术研发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也是接下来饲料企业高质量持续成长的关键点。

—新希望六和饲料研究院数字营养中心主任王向荣

把养猪作为一项事业,除了要承受得住生态环境和“猪周期”的考验,还必须创建品牌,通过品牌赢得体面和尊严。

—上海沙龙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峰

一只蛋鸽10天可产2个蛋,5000只蛋鸽一年就可产30多万个蛋。一个鸽蛋能卖3.5元,光鸽蛋一年可收入百万元;同时,当幼鸽一个月后长到大约有六七两重时即可出售,一只肉鸽18~20元,这又是一笔收入。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玉皇庙镇西陈集村蛋鸽养殖场负责人罗海峰

要闻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会议

12月1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秋防检查调研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下一步防控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1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全国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未出现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但我国畜禽养殖体量大,动物疫病种类持续增加,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有所抬头,周边国家和地区动物疫情多发频发,关键环节监管存在短板漏洞,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现实威胁和风险隐患依然很大。

会议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着力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强化各项防控和监管措施,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不断夯实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基础。

我国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和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圣泽90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广明2号”,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和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德沃188”等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我国肉鸡市场将拥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

据介绍,这3个白羽肉鸡品种生产性能的特点是体型大、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合生产分割鸡肉,方便制作快餐、团餐及深加工制品,这将丰富国内肉鸡市场品种,更好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需求。这是我国畜禽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国家有关方面支持下,十余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的初步成果,表明我国畜禽育种取得可喜进展、迈出重要一步。

从畜禽育种科学规律看,品种性能提升是一个持续精进的过程。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加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种质资源基础,用好现代生物技术,加强种源疫病净化,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产业化应用,不断提高我国自主培育品种性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 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

近日,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做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期间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有关工作,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我国草原牧区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涉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惠草惠牧惠农政策。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前两轮政策的实施,十年来,国家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元,政策覆盖河北、内蒙古等13个省(区),657个县、旗(团场、农场),1200多万农牧户,全国12.1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封育得以休养生息,26.1亿亩草原通过季节性休牧轮牧和减畜初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进一步恢复,草原牧区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草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十四五”期间继续在内蒙古等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第三轮投入资金有增无减,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知》指出,要优化调整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各地要积极开展草原动态监测,科学评估草原生态和生产力状况,科学划定禁牧区域。对前两轮实施禁牧的草原植被恢复达到解禁标准的,要及时转为草畜平衡区,退化和沙化明显的草畜平衡区要及时调整为禁牧区。通过优化调整草原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实现对草原科学有序利用,实现生态和生产统筹、保护和发展兼顾。

《通知》强调,要认真做好草原禁牧管理。各地要切实加强禁牧管理和政策宣传,确保真禁牧、禁得下、管得住。要积极协调当地立法部门,加快推进相关法规规章制定,为落实和完善禁牧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通知》要求,要扎实推进草畜平衡制度落实。各地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草原载畜量标准,指导农牧民有效开展草畜平衡管理。并探索通过草原生态状况来评估草原放牧利用状况,作为判断是否超载过牧的依据。要进一步加强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草牧业生产转型,为更好地实施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奠定基础。

各地

广东召开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部署

12月2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总结2021年全省畜牧饲料工作,部署“十四五”时期和2022年全省畜牧饲料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畜牧渔业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地切实落实落细国家和省畜牧业发展政策措施,认真谋划和推进本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2021年全省畜牧饲料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畜牧饲料业稳产保供成效显著,产业素质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深入开展,质量安全有效保障。但畜牧业发展外部环境上面临需求高压力、环保高要求、疫情高风险等挑战,内部结构上存在生产效能不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足、产业链融合不深等短板。要创新思路举措,积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瓶颈,加快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畜牧业发展要坚持推进“四个转型”,即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努力构建产业高端、优质高效,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的新发展格局。

陕西立足全产业链培育 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6日,陕西省生猪全产业链培育工作专题座谈会,听取陕西省生猪全产业链培育工作汇报,研究讨论2022年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肉类消费品种,生猪稳产保供事关国计民生大局。生猪产业是我省畜牧业体量最大、产值最高、链条最完整的产业,培育生猪全产业链是大势所趋、正当其时,完全符合国家生猪产业政策和陕西省发展现状。

会议强调,近年来,受“猪周期”影响,陕西省生猪生产经历多次较大起伏,严重威胁着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理性划定产能保障底线,有效发挥政策调控保障作用,稳固基础生产能力,坚决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

会议要求,要从市场空间、政策措施、产业基础、龙头企业等方面全面分析陕西省生猪产业链发展机遇,分上中下游认真梳理生猪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提振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实增强对良种“芯片”地位的认识,把生猪良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加大地方品种选育提高,加快生猪新品种、新品系培育,促进引进品种本土化,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龙头企业引领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让企业积极参与生猪产能调控,坚决落实全省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目标。三是当前生猪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防控任务非常艰巨。要树立防范化解生猪系统性风险意识,紧盯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环节,夯实各方责任,把免疫、监测、指定通道、分区防控等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四是要加大生猪政策支持体系整合力度,统筹使用扶持资金,落实生猪养殖用地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争取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活猪、大型畜牧机械保单订单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扩大生猪价格保险,全力保障陕西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七部门联合发文 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用5~10年时间,有效缓解市场周期性波动,持续增强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意见》明确,要稳定和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继续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稳定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并根据生产成本作动态调整;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设施装备升级。

《意见》提出,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并以此为主要调控指标,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

《意见》还明确了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抓好生猪疫病防控等工作措施,力争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供给安全、产销协调、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确保全省生猪生产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

市场

猪肉价格连续8周上涨 累计涨幅达41%

12月6日,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74元/千克。从10月中旬此轮猪价反弹开始,猪肉价格出现连续8周震荡上涨,较10月12日猪肉平均价格(17.53元/千克),涨幅达到了41%。

当前能繁母猪、生猪存栏、生猪屠宰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猪肉供给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猪肉价格在10月中旬探底后震荡上升主要受需求拉动,一方面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是冬季腌腊灌肠形成对猪肉的需求高峰,同时国家也开启了第二轮收储工作。

近期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上涨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后的恢复性反弹,特别是10月猪粮比价大幅下滑,猪肉价格过低造成养殖户亏损较大,部分养殖户只能控制生猪出栏节奏。在腌腊灌肠高峰和双节前备货需求的影响下,预计猪肉价格还会相对偏强运行,但养殖户出栏和规模企业年底出栏计划的供给增量,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短暂上涨后鸡蛋价格再迎跌势

截至12月13日,主产区鸡蛋均价9.26元/千克,较11月鸡蛋均价下跌0.4元/千克。11月在产蛋鸡存栏量再次减少至11.05亿只,环比跌幅1.07%,近期鸡蛋价格走低,而淘鸡价格受到腌腊影响短暂上涨,且天气降温后,老鸡产蛋率降低、采食量增加、鸡病也层出不穷,考虑到养殖成本等多重因素,部分产区养殖户淘汰积极性增加。

当前仍处于季节性淡季阶段,群众端消费偏弱,虽受“双12”备货影响,商超、电商拿货数量增加,对鸡蛋价格起到小幅提振,但难以扭转需求现状,起到长期支撑的利好,而贸易方操作相对谨慎,防止库存过度,对当前市场多持观望态度。

10月以后进入消费淡季,鸡蛋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致使市场对鸡蛋价格预期较高,鸡蛋价格一旦走低,养殖户压栏惜售,也是影响鸡蛋价格难跌的原因之一;而贸易方又因鸡蛋价格高位,长期处于观望态度,拿货谨慎,以至于市场流通一直不温不火,同样是鸡蛋价格难涨的一方面原因。

企业

新希望六和巴彦淖尔18万吨反刍饲料厂项目开工建设

近日,巴彦淖尔新希望六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18万吨反刍饲料厂项目奠基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据了解,巴彦淖尔新希望六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18万吨反刍饲料厂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0亩,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10月建成两条标准生产线加一条压片玉米生产线,具备年产能12万吨反刍动物饲料能力。二期项目预留一条6万吨反刍料颗粒线,将于2023年3月进入施工阶段,预计11月中旬完成全部施工,并进行调试生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产能为18万吨,原料仓储能力达1万吨。项目满产后预计反刍饲料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1000余户养殖户和种植户提高养殖和种植水平增加收入。

该项目的奠基,必将对饲料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和规模化养殖的振兴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为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唐人神拟投资1.3亿元建设动物营养生物饲料研产销基地

12月15日,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人神”)通过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拟投资1.3亿元在当地建设动物营养生物饲料研产销基地项目。

据资料显示,动物营养生物饲料研产销基地项目拟建设年产30万吨动物营养生物饲料生产线、综合办公大楼、研发中心等具备研产销一体化能力的生产、生活设施。

项目将自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土地租赁合同之日起5个月内开工建设,自开工建设起12个月内竣工投产,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同时,唐人神将在韶关市内注册新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唐人神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是其实施饲料产业发展战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当地饲料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项目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就业,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科技

性别对放牧牦牛脂肪沉积调控机理被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放牧母牦牛相比放牧公牦牛具有更强的脂肪沉积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进展杂志(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

性别是影响家畜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人员以放牧公、母牦牛为材料,测定了脂肪量,分析了肝脏、血液和皮下脂肪中脂肪代谢状况。母牦牛肝脏中脂肪和胆固醇合成能力较强,血液中脂肪转运能力也较强。在钙离子信号调控下,母牦牛皮下脂肪中牛瘦素水平较高,进而通过PPAR信号通路相关SCD、ELOVL6等基因调控,使得母牦牛脂肪组织中TG、胆固醇及PUFAs合成较多,而TG分解氧化较少。以上因素最终导致母牦牛脂肪沉积能力强于公牦牛。

科研人员发现影响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形态的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次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新衣壳蛋白pH240R,并发现pH240R能够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从而降低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据相关人员介绍,该研究发现pH240R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衣壳蛋白,其与主要衣壳蛋白p72存在相互作用;缺失该基因后的突变体病毒(ASFV-ΔH240R)产生了大量异常形态的病毒粒子,表明pH240R在稳定正常病毒粒子形态结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发现,ASFVΔH240R感染性子代病毒滴度与亲本毒相比降低了约100倍,且诱导了更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等的表达,提示H240R可能抑制了病毒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该研究首次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新衣壳蛋白,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形态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国外

第三季度巴西牛肉屠宰量回落 鸡猪屠宰量创历史新高

12月8日,据巴西《经济价值报》消息,根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巴西牛屠宰总量694万头,较2020年同期减少10.7%,与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牛屠宰量下降了2%,成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低点。8月牛屠宰总量252万头,而9月牛屠宰量只有191万头。

根据制革厂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收到737万张整张生皮,2020年第三季度减少10.4%,2021年第二季度减少2.2%。

2021年第三季度,巴西活鸡肉宰杀量15.4亿只,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1.2%,较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0.7%,为1997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同期最高水平。2021年第三季度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7.8%,达到1372万头,并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与2021年第二季度相比,生猪屠宰量增长4.5%。

菲律宾鸡蛋供应紧张

近日,据菲律宾《商业镜报》报道,菲律宾蛋业协会(PEBA)表示,由于饲养成本上升,蛋鸡饲养者被迫缩减养殖规模,未来几个月鸡蛋可能出现短缺。近期,菲律宾饲料价格从每50千克1袋为1000比索(1比索≈0.128元人民币)上涨到1450比索,而鸡蛋价格仅保持稳定或略有上涨。

菲律宾动物产业局(BAI)相关负责人表示,菲律宾政府意识到蛋鸡饲养者面临的生产困境,准备提供支持,正就此与美国大豆和豆粕供应商进行谈判。

猜你喜欢

草原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