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病源候论》肺胀导引法的文献梳理及操作整合

2022-01-20李航宇魏玉龙吕嘉轩张鑫政董晶晶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肺胀功法气功

李航宇 魏玉龙 吕嘉轩 张鑫政 董晶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1]。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上升,肺胀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中常见而多发的疾病,且多较难治愈,使患者身心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折磨[2]。《诸病源候论》为隋朝太医巢元方所主持编著的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全书分列记载了1739 条证候,却未出现明确的方药治疗,而是使用导引术共280 余条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在医学气功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根据《诸病源候论·气病诸侯》中的部分相关条文,并结合肺胀的病因病机及自身练功体会,归纳整理出一套操作简便且同时具备气功三调合一的功法。

1 原文评析

《诸病源候论》中虽无章节对肺胀进行单独阐述,但结合该病的病因病机,笔者选取了气病诸候中的上气候和结气候中部分导引法进行梳理整合分析。鉴于原文中部分语句艰涩拗口,难以知晓其意,为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以及进行后期功法编纂,故将原文中出现的相关词句进行解释分析。

1.1 上气候导引法原文摘录

上气候养生方导引法云[3]: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急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消散。

1.1.1 名词和原文释义 现将上气候导引法原文中部分词语进行解释,见表1。取站立姿势,双手于背后交叉重叠,置于腰部,推动腰部的同时双手向腰背上部移动,身体保持紧张感,在达到最大限度后,再前后振摇双臂,如此重复以上动作7 次。双手仍放置于背后,腰部伸直,双手垂直向上向下按摩腰背部,反复14 次,可以去除脊背、心胸与肺气的壅滞憋闷感,使之全部消散[4]。

表1 上气候名词翻译

1.1.2 原文评析 《素问·调经论》[5]中所言:“气有余,则咳喘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说明当邪气入肺时,肺气壅盛而失肃降,发为实证而致上气喘咳。而且《灵枢·经脉》[6]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脘部,穿过横膈膜,联属于本经所属脏腑肺脏,再沿气道横出腋下。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肺部胀满、气喘、咳嗽、缺盆中痛的症状。本节导引法操作时躯体后仰并展肩能够使胸腔舒展开阔,气流顺畅,同时如鸟兽之翼开合振荡,可牵拉胸廓及脊柱,激发心肺与督脉之气机。通过一定深度地按摩腰背部区域来刺激深处肾中阳气的生发,亦可促使肺中清气深纳体内,使呼吸深长,与心肺两脏共同作用而使体内郁结之气得以疏散。

1.2 结气候导引法原文摘录

结气候养生方导引法云[3]: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臂,覆右手,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息间,稍顿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结气。

1.2.1 名词和原文释义 现将结气候导引法第1 节原文中部分词语进行解释,见表2。两足上竖,身体下蹲坐于两足跟之上,取端坐姿势,腰部伸直,有挺拔的感觉。抬起左手翻掌并向上托举,右肩向后并将右手翻掌下按,用鼻呼吸[7]。在每次吸气到达极致后慢慢呼气,如此为1 息,共做7 次,并在2 次呼吸之间,轻轻抖甩右手。可以去除两臂、背部疼痛,以及结气等病。操作完毕后左手位置不变,再将右手置于右胁部,拇指在前,其余4 指在后,仍以鼻纳气,在吸气达到极致后慢慢呼气,共做7 次[8]。可以去除结气病。

表2 名词翻译

1.2.2 原文评析 本节功法中,左手尽力上举,使左侧腰背部的肌肉得到充分牵拉,因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少阳胆经巡行于此,故可激发肝胆经之经气,能够引动肝的左升之气。右手承胁,使布行于胁里的经气畅通,达到肝气疏泄恢复正常、气结自消的目的。

1.3 结气候导引法原文摘录

又云[3]:两手拓肘头,拄席,努肚上极势,待大闷始下,来去上下五七。去脊背体内疼、骨节急强,肚肠宿气。行忌太饱,不得用肚编也。

1.3.1 名词和原文释义 现将结气候导引法第2 节原文中部分词语进行解释,见表3。采用正坐姿势,两小腿平行并拢,臀部坐于足跟之上。身体后仰,两手交叉置于对侧肘关节处,以两肘部撑于席上,形成仰卧架空的姿态[7]。用力使腹部挺起,当感觉腹部胀闷不舒时再缓缓落下,如此反复上下挺腹35 次。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脊背和体内疼痛、骨节拘急僵硬以及肚肠内的宿气等病。习练此节功法时,不可进食过饱,不可佩戴腰带。

表3 名词翻译

1.3.2 原文评析 本节功法中,肘部撑于席上并做挺腹的动作,胸腹部处于拉伸的状态,可以缓解胀气憋闷的症状。同时挺腹也伴随着背部脊椎的活动及反向牵拉,在上下起伏的过程中,督脉之阳气与膀胱经各脏腑之背腧穴得到充分刺激,振奋人体一身之阳气运转,配合上起下落呼吸吐纳,阳气推动体内郁结之气排出体外,体内各脏腑气血充和,达到行气以散气之功效[4]。

经过上述对原文的分析,各节导引法以调身、调息或调心的方法来进行操作达到治疗气机逆乱等相关病症。肺胀病程长久极易反复,在患病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并且文中记载如端坐、拄席等动作对老年人而言难度较大,不便于学习操作。因此为了有利于读者的理解与习练,笔者在对上述功法动作的整理分析基础上,从三调的角度入手,以三调合一为功法设计的核心要点,将各节导引法中所欠缺部分补充编排,编纂出一套现代各年龄层段人群均适宜练习的功法,同时对各节功法的操作方法及要领进行详尽阐释。

2 肺胀导引法梳理与整合

本套功法基于三个原则进行编写,首先根据中医五脏中肺脏功能相关理论,同时针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结合人体基本生理解剖构造,将气功三调加入其中,整理为三节功法。

2.1 拓腰振臂法

2.1.1 操作方法 取站立姿势,身体正直,两足平行开立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口齿轻闭,舌抵上颚。双手于背后交叉重叠,置于腰部,同时上半身后仰,在达到极限后放松,再前后振动双臂,如做鸟兽扑翼振翅之状,一开一合频率均匀。如此重复以上动作7 次,再改换下一动作。双手仍放置于背后,垂直从上向下按摩腰背部,反复14 次。

2.1.2 操作要领 ①调身:双手置于腰部时,两手交叉相合,有利于肩部充分的外展。按摩腰背时两臂应保持一定力度故需要肘部的屈曲以及耸肩来完成。②调息:初期训练时以自然呼吸为主,待操作方法熟练之后,可配合调节呼吸的方法。(以下各节导引功法的调息操作,如无特殊说明,皆以此为据。)在双臂张开时吸气,在吸气结束后可做短暂的闭气停顿,在合臂时呼气。其中闭气停顿的时长因人而异,初起可以停留时间稍短,后期可以根据个人耐受力而逐渐延长。③调心:做开合动作时,意念想象双臂如同鸟兽之翼,开合动作充分饱满,同时体内胸中之气伴随肢体的开合而顺利下行,畅达全身。

2.2 举臂调息法

2.2.1 操作方法 取正坐姿势,两足上竖,身体下蹲坐于两足跟之上,腰部伸直,口齿轻闭,舌抵上颚。左手自体前翻掌向上举过头顶,右侧肘关节外展,带动右侧腕关节内旋、背曲,使拇指向后,四指指尖向内,掌面与地面平行。形成左上右下的对立姿势,同时张臂伸背,用鼻做慢、细、匀、长的呼吸。在每次吸气后停闭的过程中,轻轻抖甩右手,共做7 息。完毕后将右手置于右胁部,拇指在前,其余4 指在后,仍以鼻纳气,做慢、细、匀、长的呼吸7 次。

2.2.2 操作要领 ①调身:第一个动作中左手指尖指向右侧,右手指尖指向左侧,两掌面均与地面平行,肘部尽量外展,在吸气结束后抖甩右手。②调息:可采用自然呼吸;在双手开始起式动作时吸气,下落回收时呼气。③调心:双掌对抗用力时,存想胸中郁结之气舒张开来,并随着抖甩右手,将体内之病气排出体外。

2.3 拄席努腹法

2.3.1 操作方法 取仰卧姿势,屈曲双膝使两膝头相合,双足相合平铺于席上。松解腰带,身体后仰,两臂伸展置于身体两侧,以两臂作为支撑并用力使腹部挺起,形成仰卧架空的姿态。当感觉腹部稍有胀闷不舒时再缓缓落下,如此反复上下挺腹35 次。习练此节功法时,不可进食过饱。如习练此节功法时体力不支,无法完成,可采用靠坐式。将枕被垫高,上半身斜靠于枕被上,双手置于体侧无需用力,只需轻微挺腹即可。操作次数也可根据身体情况,由少至多逐渐增加。

2.3.2 操作要领 ①调身:挺腹向上时可配合仰头,同时双下肢及双足微微用力夹紧。②调息:可采用自然呼吸;在挺腹向上时吸气,在到达最高点时闭气,下落时呼气。③调心:习练此节功法时,只需集中意念于操作动作中即可。

3 讨论

肺胀一词首次出现于《黄帝内经》。《灵枢·胀论》[6]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9]也有明确记载:“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说明肺胀的主证包括喘、咳、上气以及肺部胀满等症状。根据历代医家对肺胀的认识,结合临床实际,笔者认为现代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胀有高度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西医中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0-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目前最新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总患病人数已经达到9990 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起构成慢性疾病的重大疾病负担[16]。因此,全方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水平是中西医将要共同面临的重要、艰巨且紧迫的任务。

现代西医学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上优势显著,无论是使用药物抗感染治疗,还是进行机械通气,现代医学均占有主导地位。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对于稳定期的治疗则变得更为重要。在病情稳定阶段,主要任务便是为患者减轻缓解病症,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来提升生活质量[2]。但是现阶段的西医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等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在此时发挥的优势便可以体现出来。中医传统的导引法具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作用,通过三调合一的气功锻炼,使身体、呼吸、意识同步作用,来调理肺脾肾三脏的气机运行,气机升降自如,气顺则咳喘自行消解[17]。

朱正刚等[18]在123 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6 个月的坐势八段锦运动锻炼能够提高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关风光等[19]在对35 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呬”字诀呼吸操训练后,发现干预组平静呼吸时和运动后Borg 呼吸困难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研究发现呼吸肌无力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了健美操及呼吸运动干预后,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并减少体力劳动过程所造成的呼吸困难[20]。Duruturk等[21]研究显示,健美操、骑自行车等耐力训练均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国传统气功功法亦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由此可见,中医气功导引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不良情绪等方面均具有改善作用。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关于呼吸过程的描述[22]。《难经》四难中提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气也。”虽然肺把控气息的升降出入,但也离不开心血的承载。心气贯通,气血随之宣发,体内之气方可排出。自然之清气,虽经肺而入,实则依靠肾气吸纳封藏于体内。血欲载气而藏之,必由肝血以养之。脾胃处中焦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其升清降浊之功也必不可少。由此可以看出,肺在呼吸活动中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整个呼吸活动的完成仍离不开肝、心、脾、肾其余四脏,因此对于肺胀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应是对五脏整体的治疗与调节。人的生理结构中,膈肌约占呼吸肌功能的8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呼吸肌[23],并且带动膈肌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平行于肌束所产生的压力。在本套编纂的功法中,通过双臂的摆动和仰卧努腹等动作,对膈肌以及周围的肋间肌产生充分牵拉刺激,带动肺部的扩张运动,同时调动体内气机运转,对人体五脏进行整体调节,从而起到治疗肺胀病症的作用。

4 小结

气功源于中国,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24],用以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预防疾病以及促进治疗的作用。气功不仅疗效显著并且因其作为一种主动疗法,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其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患者自身进行气功锻炼不会产生任何经济负担,可以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凸显出来[25]。肺胀作为在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肺系疾病,与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密切相关。现今全球范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形势严峻,提高其临床防治水平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中所记载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及功法编纂,以期能够减轻肺胀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该套功法应用于临床的疗效及效应机制,将会在日后临床观察试验中进一步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肺胀功法气功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动物的“气功”(二)
动物的“气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