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2-01-20范馨月邵春莹李宇男郭佳琦张珊珊迟鑫姝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均分儿科学认可度

范馨月,邵春莹,李宇男,郭佳琦,张珊珊,迟鑫姝,杨 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儿科医生短缺是我国当前医疗行业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儿科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二是儿科人才大量流失[1]。面对当前国内严峻的“儿科医生荒”的问题,高校儿科医学生专业认可度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2]。专业认可度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3]。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将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职业素质培养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规划[4-5]。本研究通过对我校儿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专业认可度调查,了解儿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可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以便高校因材施教,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儿科医学生专业认可度,进而提高儿科在本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保有稳固新鲜的血液加入儿科医生的行列,从供给侧出发解决儿科医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实现儿科医生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6-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398名儿科专业(包括五年制儿科学和“5+3”儿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2份,问卷回收率90.95%。其中五年制儿科学251人,“5+3”儿科学111人;男生125人,女生237人。

1.2 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考当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专业认同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包括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以及专业认识、专业情感、学习行为、专业意志、专业期望5个维度,共由30个项目组成。问卷中的无序变量项目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有序变量采用等级评分法按照情感由正到负赋予从高到低的分数[8],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在作答问卷之前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写说明等,要求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独立作答。该量表整体Cronbach’s α为0.887,具有良好的信度。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采用构成比、(±s)进行统计描述;对性别、高低年级等二分类变量专业认同感得分采用t检验;对不同志愿次序、选择原因等多分类变量之间专业认同感得分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基本情况学生专业认可度比较

2.1.1 不同性别、学制学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 采用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学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进行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不同学制学生专业认可度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生专业认识和专业意志维度得分高于女生(P<0.05)。

表1 不同性别、学制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学制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项目性别男女t P人数及占比[n(%)]125(34.53)237(65.47)学制 儿科(五年制)“5+3”251(69.34)111(30.66)t P专业认识15.50±3.234 14.57±2.388 3.105 0.002 14.90±2.519 14.88±3.202 0.056 0.955专业情感6.32±1.451 6.34±1.389-0.113 0.910 6.26±1.321 6.50±1.583-1.476 0.141学习行为17.81±3.055 17.99±2.072-0.661 0.509 17.89±2.367 18.00±2.649-0.384 0.701专业意志5.22±0.851 5.05±0.772 2.009 0.045 5.11±0.756 5.10±0.904 0.136 0.892专业期望17.18±2.674 17.09±2.522 0.335 0.738 17.23±2.238 16.87±3.200 1.219 0.224总均分11.92±3.026 11.65±2.720 0.878 0.381 11.75±2.741 11.71±3.028 0.128 0.898

2.1.2 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 根据医学生的培养特点,大一到大三主要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大四、大五在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故将研究对象按照年级分成低年级(大一到大三)、高年级(大四到大五),分析比较其专业认可度(见表2)。由结果可见,除在专业情感方面高、低年级没有差异(P>0.05)外,在专业认可总均分及剩余维度得分上低年级均高于高年级(P<0.05)。

表2 不同年级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年级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年级 人数及占比[n(%)]229(63.26)133(36.74)低年级高年级F P专业认识15.14±2.689 14.48±2.792 2.200 0.028专业情感6.33±1.268 6.34±1.628-0.070 0.944学习行为18.15±2.131 17.54±2.896 2.283 0.023专业意志5.17±0.814 4.99±0.774 2.091 0.037专业期望17.53±2.057 16.42±3.163 4.031<0.001总均分12.31±2.574 10.77±2.987 5.165<0.001

2.1.3 不同志愿次序及选择专业原因学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见表3~4) 高考时志愿填报次序是专业认可度的一个有效反映,由表3可知,不同志愿次序在学习行为、专业期望维度得分及总均分上有差异(P<0.05),其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得分最高。总体来看,随着志愿次序从前到后,专业认可度总均分从高到低。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其学习行为和专业期望均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从其他专业转到儿科的学生则相反,得分均较低。

表3 不同志愿次序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表3 不同志愿次序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服从调剂转专业志愿 人数及占比[n(%)]87(24.03)114(31.49)123(33.98)30(8.29)8(2.21)F P专业认识14.78±3.153 14.86±2.650 15.13±2.433 14.53±3.104 14.38±2.669 2.021 0.091专业情感6.66±1.531 6.46±1.477 6.07±1.216 6.13±1.167 5.63±1.847 1.006 0.404学习行为18.28±2.044 17.91±2.682 17.83±2.394 17.90±1.971 15.88±4.518 2.745 0.028专业意志5.07±0.950 5.13±0.782 5.10±0.729 5.03±0.669 5.63±0.916 1.431 0.223专业期望17.33±2.692 17.09±2.588 17.02±2.602 17.10±2.139 17.00±2.507 4.691 0.001总均分12.34±2.632 11.88±2.665 11.37±3.125 11.33±2.057 10.50±3.891 7.232<0.001

表4 不同选择专业原因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表4 不同选择专业原因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得分比较(±s,分)

自己喜欢随意选的父母喜欢毕业后好找工作项目 人数及占比[n(%)]159(43.93)50(13.81)32(8.84)121(33.43)F P专业认识15.59±2.836 13.88±2.738 14.22±2.406 14.58±2.486 7.244<0.001专业情感6.99±1.230 5.74±1.337 5.38±1.540 5.96±1.234 27.292<0.001学习行为18.87±1.899 16.96±2.665 16.91±3.020 17.35±2.431 16.463<0.001专业意志5.25±0.817 5.06±0.740 4.91±0.928 5.00±0.753 3.063 0.028专业期望17.98±2.001 15.86±3.387 15.97±2.800 16.82±2.415 13.994<0.001总均分12.65±2.608 10.28±3.084 10.66±3.298 11.44±2.456 13.130<0.001

选择就读儿科学专业的原因也对专业认可度有着重要影响,由表4可知,4种原因在专业认可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均分上都有差异(P<0.05),因为本人喜欢而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得分最高。

2.2 其他维度与专业认可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Pearson检验将学生专业认识、专业情感、学习行为、专业意志以及专业期望5个维度得分与专业认可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5个维度均与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呈正相关(P<0.01),详见表5。由Pearson系数可知,专业情感、专业期望及学习行为与专业认可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期望与学习行为之间也呈较强正相关(P<0.01),Pearson系数分别为0.597和0.565。由此说明,当学生对儿科专业具有较强的情感和较高的期望时,会促使其加强学习行为,进一步提高对儿科专业的认可度。

表5 专业认可各维度与专业认可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低年级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存在差异

本研究按照不同年级的培养特点将本科阶段分为高、低年级,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学生的眼界和认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高年级的专业认可度低于低年级(P<0.05),主要原因有:低年级学生主要在课堂进行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心中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以及通过学习掌握的医学知识让他们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充满憧憬和期望,故专业认可度普遍较高;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临床实习,发现临床工作远比想象中忙碌、劳累,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加之紧张的医患关系,其专业认可度会比实习前大幅下降。此外,高年级学生大多开始进行考研复习,为更好地留住儿科学人才,大部分高校会要求儿科学专业只能考取本专业研究生,不能跨考,选择范围小,对儿科从业环境不满意,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专业认可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实习,了解和适应本专业的工作状态,同时提高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过硬的专业水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都将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起到重要作用。

3.2 不同选择专业原因的儿科学本科生专业认可度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有43.93%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儿科学专业,因为儿科学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的占比33.43%,随意选的和父母喜欢的分别占13.81%和8.84%。我们发现,因为本人喜欢而被录取的学生在专业认可度各维度上的评分及总均分均最高,主要原因一定是兴趣使然,学生对儿科专业的热爱使他们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倾向[9],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了解专业相关的知识、前沿热点、最新进展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课外拓展,同时有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和专业意志,从而专业认可度最高。因为毕业后好找工作而选择儿科学的学生在专业认可度各维度的得分也普遍较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导向[10],为实现成功成为一名儿科医生的目标,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可有效提升专业认可度。

3.3 专业认可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儿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与其专业认识、学习行为、专业意志、专业情感及专业期望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专业情感及专业期望的相关性较强。学生的专业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专业内容及课程设置的喜欢程度上,因此,适当增加不同的学习形式,不断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能是提升学生专业认可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积极开办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增加其对专业前景的了解和认可,当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且对自身未来发展抱有明确目标时,专业期望会大幅度增加,其专业认可度也会有所提高。更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期望较高时,往往会促使其具备更好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这无疑可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质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儿科学专业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可能是改善我国儿科医师稀缺现状的有效手段。作为校方,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尽力避免因年级升高而造成的专业认可度下降,同时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规范其学习行为;作为社会,应给予儿科医生充分的尊重和与其劳动相匹配的薪资回报,目前已有部分医院的儿科医师能够享受特殊岗位津贴待遇,这可能是一个提升儿科医学生专业期望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儿科医学生,也应该不忘初心,增强自身专业意志,为能够在今后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均分儿科学认可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蝴蝶标本(外一首)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