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诊改理念的课程建设

2022-01-20阮仁余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学实务字形

阮仁余,朱 斌,李 琴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指出,要在职业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诊改”一词迅速聚集了诸多学者和院校的关注、实践和讨论。2017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全面推进诊改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工作和进度要求。此过程中,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提出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1],这为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诊改实操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2019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启动了诊改工作,在过去两年中全校课程整体上已历经两轮诊改。本文以药学服务实务课程为例,重点探讨如何应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从而为“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的应用提供实践思路,也为诊改工作的落地提供参考。

1 课程建设“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构建

药学服务实务课程是我校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了医药学基础、药学概要、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具备了药学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社区药房等药学服务工作岗位,培养药学服务理论和方法等,为后续毕业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2]。

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笔者所在的课程团队首先构建了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组成的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8字螺旋”模型(见图1)。其中,动螺旋包括“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等环节,该理论实际上源自“PDCA循环”理论,即爱德华·戴明博士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循环”。动螺旋循环较快,实施依赖于对“正在进行”的数据实时采集。在动螺旋的基础上,“8字螺旋”增加了“静螺旋”,指的是“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等步骤组成的一个完整工作流程,一般周期较长,其“诊断、改进”环节是针对“已经完成”的项目。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缺一不可[1],做到既重视对“完成时”诊改,也重视对“进行时”诊改。

图1 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2 课程建设“静螺旋”的实施

2.1 打造“目标链”及“标准链”

依据“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诊改工作首先要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链”是形象的说法,准确的应理解为“体系”[3],即目标体系和与目标相对应的标准体系。目标,作为“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逻辑起点,其制订的科学性至关重要。以2019年我校第一轮诊改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为例,课程团队依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药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对前期的课程建设情况全面剖析、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药学服务实务课程2019年度总体建设目标为“建设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然后,将总目标分解细化为多个小目标。结合学校及专业层面的建设标准,参考本年度课程建设目标,制订相应的课程建设标准,同时将标准细化成年度任务分解表形式,主要从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课程团队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去建设课程。由此,建立了完整的课程建设“目标链”及“标准链”(见图2),该“两链”并不是毫无关联,而是有机融合。例如,横向上,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据该课程“十三五”总体建设目标,而后者又是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纵向上,本课程的年度建设目标需依据本课程“十三五”建设目标,而后者的建设又必须逐级参考学校、全校课程、药学专业多个层面的建设目标。最终,课程建设的“两链”实现了“纵向有依据,横向有参考”,体现了科学制订原则。

图2 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目标链”及“标准链”的构建

2.2 计划

有了目标及标准,课程建设就可以进入“计划”环节,设计目标及标准的达成。具体来说,在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要因的基础上,将课程建设年度目标及标准细化,设计成质控点的形式,并上传学校质量管理与数据检测平台。2020年度,在平台中本课程的建设质控点共有14个(见表1),每一个质控点包含数据内涵、诊断标准及目标值。以“试题库题量”质控点为例,在线课程平台上包含的试题数量本年度目标设置为最终拟建200道以上,在诊断标准能达到 B 类(A:300;B:200;C:100),围绕此目标及标准,课程团队进一步将本年度试题建设计划细化,责任到人。在平台上以数据形式呈现课程建设计划,简单明了、直观易懂,从而促进课程建设更加高效。

表1 2020年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14个质控点设置

2.3 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环节需有组织管理。在学院统筹安排下,课程团队组织实施课程日常教学、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由专业带头人、课程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建的课程自诊工作小组,负责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任务的实施。依托学院专业建设年任务,给予课程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2.4 诊断、激励

依据“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课程建设工作“持续良性运行、上下左右联动、自觉改进提升”的实现,其关键在于“诊断”与“激励”两个环节[1]。“诊断”环节的顺利实施依赖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大数据中心,开发监测预警功能,从而为“改什么”提供依据[4]。我校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数据检测平台能做到常态化采集过程数据,课程建设在年度诊改工作结束时,会产生一个完整的诊改数据,系统将依据质控点完成度自动评级,2020年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了14个质控点并顺利完成。

“激励”环节需以“诊断”环节的数据结果为依据,对先进奖励,对落后惩戒。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正激励效应,对工作能力强、贡献大、表现突出的课程团队成员,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激发课程团队产生学习及创新的内生动力。

2.5 学习、创新、改进

“诊断”是为“改进”,而“学习、创新”则是“改进”环节科学、必要的手段。在“学习、创新”环节中,依据年度“诊改”数据,重点针对其中未达标的质控点,课程团队成员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培训、企业实践、教学研讨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职教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争取创新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最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为下一轮诊改工作做准备。例如,在2020年诊改工作中,本课程建设14个质控点有13个达标,绝大部分超额完成,但是最终还存在一个不达标的质控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表现为期中和期末成绩占比为60%,不符合原先设定的“期中和期末成绩占比低于50%”这个标准,主要是因为药学服务实务课程恰逢试点改革,原先96课时的课程被分成各48课时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本年度数据主要基于48课时的理论课诊改,经课程研讨,改理论课期中和期末成绩占比为60%较为科学,因此与原先设定的目标值产生了冲突,在下一轮诊改中,将重新修订该目标值。

至此,“静螺旋”改进环节完成,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静螺旋”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3 课程建设“动螺旋”的实施

“动螺旋”不涉及目标、标准,其与“静螺旋”同样都有“计划—组织实施”环节。在本课程建设中,实际上就是把静螺旋“计划—组织实施”环节按照任务量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个个小的“计划—组织实施”任务,然后给每一个小任务加上“监测、预警、改进”环节,就形成一个个小的“动螺旋”。“计划—组织实施”环节在前文已经叙述,此处不再赘述,本课程“动螺旋”的实施重点关注“监测、预警、改进”环节。“动螺旋”环节最主要的特征是“动态”,要做到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改进。“动螺旋”的前身“PDCA循环”在20世纪就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缺乏导致“监测”困难,该环节断裂,无法形成闭环而难以实施。可见,“监测”是影响“动螺旋”顺利实施的关键,其需要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本课程建设中的“监测”主要是借助我校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数据检测平台。具体来说,该平台能关联课程建设各项数据,例如其直接关联药学服务实务职教云在线课程平台,能做到实时采集视频数量、试题数量等质控点数据,因此做到准确定位、实时监测。有了“监测”产生的数据,就可以实施“预警”。针对产生预警的相关内容及时“改进”,动态纠偏,使之能够正常实施,改进之后返回至“计划”环节,进行下一轮“动螺旋”。例如,在2020年课程建设过程中,曾因课程更新的教学视频数量还未达标,因此产生了“教学视频数量”实时预警点(见图3),后来伴随着任务完成,动态预警点因此被消除。借助诊改平台实时监测功能,使课程建设做到了有的放矢。

图3 2020年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建设诊改平台预警界面

4 诊改成效

4.1 课程教学资源极大丰富

经过两轮诊改工作,课程建设各类教学资源大大丰富。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指导下,课程团队利用课程诊改平台数据,随时明确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各项任务轻重缓急一目了然,课程建设效率大大提升。在2019年课程诊改以前本课程仅建设1年,各项建设数据基本是空白,但是截至2020年年底,本课程在智慧职教药学服务实务课程平台上传了微视频86个(367分钟),其中原创视频占比90%以上;其他课件140个,原创占比超过95%;习题1 043道。另外,以在线课程平台为依托,课程团队还撰写了药学服务实务校本教材1本,这为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度增加,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以本课程在线课程为例,本课程在线课程平台在2019年开始投入使用,年度平台点击量90余万次,生均1 450次。2020年度,结合上一轮课程建设诊改数据,进一步建设了课程平台,课程平台得到了进一步充分应用,师生参与活跃度又创新高,依托该课程平台实现了在线教学的良好互动,为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教学不断线”提供了保障。

4.2 课程团队能力不断提升

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团队教师,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理念指导下,团队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一个个分解任务的“动螺旋”实施,团队教师经历了一次次“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完整环节的锻炼,培养了课程建设的科学思维,课程建设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显性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隐性教学能力的提升。

4.3 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课程建设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在教学层面,尤其是学生层面。通过诊改工作,团队能及时发现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最终使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本课程教学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两轮诊改中,学生评教都达到了94.5分以上(满分95分)。另外,依托本课程建设,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竞赛检验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反向推动了课程进一步建设。

猜你喜欢

药学实务字形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