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20熊清华汪丹凤万冠群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髂骨植骨成骨

熊清华,汪丹凤,万冠群

(1.江西省人民医院整形颌面外科;2.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南昌 330006)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在其序列治疗过程中,牙槽突裂植骨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牙槽植骨是取患儿自身的髂骨,手术的并发症及风险较大,令患儿及家长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不易接受,往往导致患儿的手术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延误治疗。为找到一种创伤小,成骨效果好的牙槽植骨方式,本课题组使用一种新型的骨诱导修复材料进行牙槽植骨,该材料已应用于临床上四肢骨及颌骨缺损的诱导修复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4],本课题将该种骨诱导修复材料植入患者牙槽骨缺损区,并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比较,近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2020年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牙槽突裂患儿30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8~10岁,平均(9.12±0.97)岁。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8~10岁,平均(9.57±1.04)岁。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30例患儿在手术前均完善颌面部三维CT检查,测量每位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手术前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行颌面部的三维CT检查,而后将CT数据传输到syngo.via工作站,利用容积测量工具测量牙槽骨的缺损体积(V1):确定牙槽缺损范围高度由牙槽突顶至鼻底,进行分层测量,层厚设计为1 mm,每层面积乘以层厚得出每层体积,再将所有层的体积相加得出缺损总体积。由同一位拥有高级职称的临床外科医师进行牙槽植骨手术,其中观察组采用骨诱导修复材料(商品名:奥邦,江苏阳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型号:球状多孔型)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

1.3 观察指标

术后半年随访,拍摄颌面部三维CT,测量患儿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V2),计算植骨区域成骨率(V2/V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所有患儿植骨时均将缺损填满,术前术后面部三维CT表现见图1。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观察组植骨区域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为0.30±0.11,2组患儿成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术前三维CT;B:术后三维CT。图1 患儿面部三维CT表现(观察组,患者,男,10岁)

3 讨论

临床上传统常用的治疗牙槽突裂的方法是自体骨游离移植,其中髂骨因具有骨量充足、骨松质量多等优点,被使用最多[5-7]。现在随着人们的审美及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手术微创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自体骨移植手术需先取患儿自身骨头,且该手术多在9~11岁时实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如导致跛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切口瘢痕增生及自体骨移植后存在一定的骨吸收现象,手术效果欠佳等,令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及心理恐惧感增加,不易接受。而众多的骨替代材料及人工骨存在占位时间长、价格昂贵、缺乏诱导成骨能力等缺点。鉴于此,临床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植骨替代材料。

本课题中使用的是一种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早期该种无机诱导因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了在人体外复合细胞相容性的实验观察[8-9],结果显示该材料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不构成损害,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后又大量地用于动物实验中颅颌面骨缺损的诱导修复[10-11],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证明该种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良好的成骨和再血管化功能,且生物相容性好。同时该材料可以很好地诱导局部骨组织的生成,该材料在3~6个月完全降解时,新骨修复完成,骨诱导功能自动消失,它一方面避免了对患者取骨所产生的创伤,另外其诱导成骨能力保障了植骨效果,且自身可完全降解,无残留,无急慢性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与人体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牙槽植骨材料;其毒理试验、致畸致癌试验、免疫反应试验等均经SFDA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等相关机构核定,符合SFDA规定的相关产品标准;临床上该种骨诱导修复材料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四肢长骨、腰椎及颌骨缺损的诱导修复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2-16]。

本课题将该种材料运用于牙槽嵴裂的牙槽植骨中,与传统的髂骨松质骨植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植骨材料最后成骨率无明显差异,表明奥邦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用于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其成骨率与髂骨松质骨的效果类似。当然从两种材料的最终成骨率来看,都不是很高,均不超过40%,奥邦骨更低,只有23%。说明该材料诱导成骨的能力还是有限,同时自体髂骨松质骨的移植植骨,也存在骨质吸收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考虑可以将奥邦骨诱导修复材料与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进行植骨移植,这也将是本课题组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另外,本课题研究的是单侧牙槽植骨患儿,对于双侧牙槽植骨患儿,奥邦骨效果如何,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髂骨植骨成骨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成骨分化对骨代谢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女性慢性腰痛 谨防致密性髂骨炎
miR-44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机制研究
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髂骨与性别判定
取腓骨、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