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无字图画书故事元素的阅读发展特点
2022-01-19王海珊陈路遥
王海珊,陈路遥,连 榕
(1.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福建 福州 350117)
一 问题提出
图画书是图和文交织、互动共同来讲述故事的书籍[1]。无字图画书是图画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完全以图画来讲述故事的书籍。研究表明,无字图画书是幼儿教育的极佳资源[2]。它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其早期读写能力,尤其是图像阅读的能力[3-4],还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推理、预测等能力的发展[5-6]。
要实现上述无字图画书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重要的前提是幼儿阅读并理解无字图画书。遗憾的是,无字图画书在我国早期阅读实践领域中运用较少[7],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面对只有图画的阅读文本有些无所适从,他们不了解幼儿是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的,故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支持幼儿阅读。因此,厘清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的特点有助于幼教实践中无字图画书广泛、有效运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无字图画书虽缺乏文字叙事,但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图画是无字图画书叙事的唯一手段,即故事内容的整体只能由图像来构成。由于叙事成分的置入,图像间产生了线性的串联[8],这就构成了无字图画书中图画的故事元素。无字图画书的故事元素一般包括角色、背景(时间与地点)、情节、主题等要素[9]。研究表明,幼儿对无字图画书故事的理解与其对故事元素的关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0]。换言之,幼儿对无字图画书中故事元素的阅读情况影响着幼儿对无字图画书故事的理解。
目前国内对幼儿无字图画书阅读特点,包括对无字图画书中故事元素的研究少之又少。幼儿是如何阅读无字图画书中的故事元素?在阅读故事元素中有哪些发展特点?这些都是探讨幼儿无字图画书故事元素阅读的核心问题,影响着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阅读与理解。眼动分析法是客观、有效地探讨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特点的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11]。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眼动实验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丰富有关无字图画书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实践中无字图画书的阅读与指导提供支持与借鉴。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年龄,即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变量为不同年龄幼儿阅读故事元素时的各项眼动指标。
(一)被试
选取福州市某一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该幼儿园未就幼儿图画书阅读给予特别的指导。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排除视力障碍及阅读过本研究所选取的无字图画书的幼儿,最后获得有效被试90人,其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各30人,男女各半,平均月龄分别为42个月、58个月和65个月。
(二)实验材料
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预筛了故事元素突显,且幼儿感兴趣,符合其年龄特点的4本无字图画书,选取部分3-6岁幼儿进行预测后,最终选定威尔·西伦布兰德创作的无字图画书《雪人的故事》为实验材料。本研究将该图画书每一单页扫描为电子图片,并将两个单页按原书顺序合为一张图片,以期呈现与纸质无字图画书翻阅时相同的画面效果,共计17张图片。
(三)实验仪器
使用SMI RED 500 遥测式眼动仪,采样率为500 Hz。显示器为19英寸,分辨率为1 280*1 024。采用5点校准,左右眼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均小于等于1度时为校准成功,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约为70 cm。
(四)实验程序
选择幼儿园采光好且安静的活动室进行眼动实验。研究者与被试交流熟悉约2分钟后进行注视点的校准,校准合格后,呈现给幼儿之前准备的无字图画书画面,每页画面呈现10 s,总阅读时间为170 s,眼动仪自动记录被试阅读的眼动数据。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对导入的眼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M,SD),并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眼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三 结果与分析
因眼动分析法的局限,本研究无法对无字图画书故事元素中的主题元素进行分析。下文将从角色元素、背景元素(时间元素与地点元素)与情节元素3个角度探讨3-6岁儿童无字图画书故事元素阅读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无字图画书角色元素阅读发展特点的分析
角色分为主角和配角。主角通常是故事中情节展幵的主线,是故事矛盾冲突的主体,配角是陪衬、铺垫主要角色的角色。本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幅图,3幅图中角色较齐全,且每幅图中主配角所处位置、大小不同。将主角和配角所在区域划为兴趣区。幼儿阅读这三幅图中角色元素的眼动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同年龄幼儿阅读3幅图中主角区与配角区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F检验结果显示:除图1的主角区外,不同年龄幼儿在其他2幅图中的主角区与所有图中的配角区上的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3幅图中各年龄段幼儿对主角的关注度都高于配角,即不论主角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如何,角色元素中幼儿优先关注主角。t检验结果显示:除图3外,不同年龄幼儿在其他二幅图中对主角的注视时间、注视时间占比、注视次数以及注视次数占比与配角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也就是说幼儿对主角区的关注显著高于配角区。图3中,主配角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图3中配角紧挨着主角,且主角和配角都处于画面的中间位置,是幼儿关注的热点区域。因此幼儿对图3中的主配角注视没有显著差异。
(二)幼儿无字图画书背景元素阅读发展特点的分析
1.时间元素。本实验材料中典型的时间元素为第五页中的“月亮”,本研究将“月亮”划为为兴趣区。以下是幼儿阅读时间元素“月亮”区的眼动指标数据(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年龄幼儿都能够关注到时间元素,但关注度较低。从注视时间占比和注视次数占比上看,注视时间最长和注视次数最多的大班也仅占总注视时间的1.3%、总注视次数的2.1%。其次,不同年龄幼儿对时间元素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具体体现在注视时间、注视时间占比、注视次数以及注视次数占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月亮”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占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后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小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在“月亮”区的注视时间、注视时间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中班与大班幼儿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年龄幼儿阅读主配角区域的眼动指标
表2 不同年龄幼儿阅读时间元素的眼动指标
2.地点元素。无字图画书中地点元素较丰富,有些地点元素仅是单纯告知读者故事发生的环境,而有些地点元素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暗示意义,幼儿能否关注到这类地点元素可能会影响其对故事的理解。因此,本研究拟以这类与情节发展有关的地点元素作为考察对象,共选择了3处典型的地点元素(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幼儿阅读地点元素的眼动指标
由表3可见,不同年龄幼儿能关注到无字图画书中的地点元素,但对其关注度并不高,注视时间占比最高仅为8.9%,注视次数占比最高为18.5%。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幼儿对各地点元素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逐渐增加。此外,在这几个地点元素中,不同年龄幼儿均对雪山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悬崖,最后是树屋,这可能与雪山位于画面的正中,且面积较大有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雪山的注视时间及占比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树屋的注视时间及占比、注视次数及占比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但在悬崖的注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幼儿在悬崖的注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画面中悬崖区的颜色(黑色)与画面整体颜色(白色)对比强烈,容易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因此即便是年幼的小班儿童也容易关注到。事后多重比较分析(LSD)显示: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雪山上的注视时间及占比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小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在树屋的注视时间及占比、注视次数及占比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在雪山、树屋的注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幼儿无字图画书情节元素阅读发展特点的分析
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研究选取这4个部分相对应的四页典型图画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回视这一眼动指标来了解3-6岁幼儿对情节元素的阅读发展特点。该实验材料中四个情节皆是通过角色间的互动关系而展开,回视指标可反映幼儿是否在角色间进行回视,进而推论角色关系,理解故事情节发展。
由表4可见,不同年龄的幼儿能关注到图画故事的情节元素,且随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节元素的回视人数和回视次数不断增加。幼儿对情节元素中的发展与高潮部分的关注高于开端与结束部分,无论是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对发展与高潮部分的回视次数与回视人数均高于开端与结束部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在高潮部分的回视人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结束部分的回视人数和回视次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但在开端部分与发展部分则不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LSD)表明:小班与大班幼儿、中班与大班幼儿在高潮部分的回视人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小班与中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小班与中班幼儿、小班与大班幼儿在结局部分回视人数和回视次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而中班与大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年龄幼儿阅读情节元素的眼动指标
四 讨 论
(一)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角色元素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幼儿对角色元素的关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在阅读3幅图中配角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图1外,不同年龄幼儿在阅读其他2幅图中主角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即便是年幼的小班儿童也能较好地关注角色元素。幼儿能较好地关注角色元素,是由于角色元素通常处于图画的中心位置,相对面积大有关,故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此外,在阅读角色元素时,幼儿对主角的关注高于配角,即便主角处于整个画面的角落或边缘区域,甚至没有完整出现,但幼儿仍能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这在表1中清晰可见,主配角位置、大小不同的三副图,幼儿对主角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高于配角,且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主角上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与配角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阅读图画的角色元素时更多关注主角,这与李麦浪(199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2]。无字图画书中的角色是幼儿图画故事理解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主角,整个图画故事都围绕着主角来展开,这就不难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关注主角。
(二)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背景元素的发展特点
研究发现幼儿对背景元素关注度相对较低,不同年龄幼儿在时间元素、地点元素上的注视时间占比、注视次数占比都较低。但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对背景元素的关注逐渐增加。此外,各年龄幼儿对地点元素的关注均高于时间元素。结合表2、表3可看出,幼儿阅读3处地点元素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高于时间元素,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上,3处地点区域均与时间区域存在及其显著差异(P<0.001)。幼儿对地点元素的关注高于时间元素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地点元素画面面积较大,而时间元素“月亮”的面积小,且处于画面的边缘位置。研究表明,大面积信息优先小面积信息,中间位置信息优先于边缘位置信息更容易获得幼儿的注意[13];二是本研究所选取的地点元素都与情节发展密切相关,且与角色运动的方向一致,如雪人带着动物们奔向树屋。幼儿在阅读中关注故事情节、关注角色时,很容易跟随角色的运动方向将目光放在地点元素上。因此,幼儿对地点元素的关注度会更高。
研究发现,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时间元素上的注视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中班与大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地点元素上的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中班与大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测中班可能是幼儿关注背景元素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
(三)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情节元素的发展特点
在本研究中,幼儿能关注到无字图画书中的情节元素,且随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故事情节元素的关注不断提高。此外,幼儿对情节元素中发展、高潮情节的关注高于开端与结局情节,表现为幼儿在阅读发展与高潮情节时回视次数与回视的人数均高于开端与结局,且在回视人数、回视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一个故事中具有矛盾、冲突或转折的情节会吸引读者更多的注意,而发展情节、高潮情节通常就是故事的矛盾、冲突或转折情节,因此,幼儿对发展、高潮情节的关注高于开端与结局情节。此外,相关研究表明,5岁幼儿会更多关注图画故事的转折情节,图画形象的回视次数更多,关注程度更高[14]。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大班幼儿与中小班幼儿在高潮情节的回视人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中小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大班有可能是幼儿关注高潮情节的转折时期。小班幼儿与中大班幼儿在阅读结局部分的回视人数与回视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中大班幼儿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中班有可能是幼儿关注结局情节的转折时期。
五 教育建议
(一)注重引导幼儿关注背景元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阅读无字图画书时对背景元素关注度较低。时间和地点是故事的背景,也是故事发展的基础,其中有着诸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有助于更好地叙述故事。是否关注到背景元素中的地点元素与时间元素会影响幼儿阅读理解无字图画书。因此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成人应积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去关注背景元素。同时,也应注重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积极引导幼儿关注情节元素中的开端与结局部分
故事通常是沿着一个方向,一条发展线向前发展,即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无字图画书的故事也是如此。幼儿能否关注到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个部分会影响其对整个故事的完整、深入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情节元素中的开端与结局部分,尤其是开端部分关注度较低,因此,成人应积极引导幼儿关注情节元素中的开端与结局部分。家长或教师可设计一些有关故事情节,尤其是故事开端与结局的相关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图画中的相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