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2-01-19于涛
于 涛
(阜新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出现改变,而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会使消化系统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胆结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上升。在一般情况下,胆结石患者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其生活品质降低。早期胆结石疾病不易被发现,大部分是在体检时才能被发现。引发该疾病的因素众多,如年龄、使用药物、肥胖、基因等[1]。若确诊为胆结石,需立即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影响其机体健康。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可按部位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其中胆囊结石患者占胆结石患者的75%以上[2-3]。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不同手术方式所产生的疗效也有所区别。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分成两组,各50例。纳入标准:符合胆石症的诊断标准;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结石增多,且结石直径均≥0.5 cm;右上腹部有疼痛感,且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4]。观察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21~66岁,平均(46.53±4.41)岁;病史2~10年,平均(5.12±0.39)年。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7.74±4.72)岁;病史2~9年,平均(4.80±0.88)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治疗:为患者选择平卧位,采取全身麻醉,在患者的右肋缘下方沿腹直肌走向作一长斜形5 cm切口,逐层分离进入腹腔,探查胆囊且显露胆总管和胆囊三角,将胆囊动和胆囊管分离不切断,进行结扎悬提;再从胆囊底部分离胆囊直到胆囊管处,确认胆囊动脉后,一同切断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最后取出胆囊,采用电凝止血,缝合伤口,缝合完好的依据是5 min后无血迹或是胆汁渗出[4-5]。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呈头高足低体位,选择全身麻醉,在患者肚脐下缘切约为1 cm弧形切口,插入腹腔镜,建立1.33~1.61 kPa的CO2气腹,选腋前线交汇肋弓处和肝圆韧带右侧为穿刺点,将腹腔镜置入腹腔进行探查,用齿钳夹住胆囊底,用钛夹固定电凝钩分离的胆囊管和血管,采用超声刀切除胆囊并从腹部切口拿出,最后进行止血和缝合切口[6-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具体为失血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部感染、胆漏、残石和胆管损伤等[9]。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结石完全清除,切口无感染,右下腹疼痛消失;有效:结石基本清除,切口无感染,有些微疼痛,右下腹疼痛消失;无效:结石有部分残留,切口感染,右下腹疼痛存在[10-11]。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部感染1例(2.00%)、胆萎2例(4.00%)、残石0例以及胆管损伤1例(2.00%),总发生4例(8.00%);对照组发生腹部感染4例(8.00%)、胆漏3例(6.00%)、残石4例(8.00%)以及胆管损伤3例(6.00%),总发生14例(2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1,P=0.0092)。
3 讨论
胆结石也称作胆石症,是比较多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12]。临床有许多治疗胆结石的方法,如保守治疗法、手术治疗法,其中保守治疗法有体外碎石、药物溶石等,而手术治疗法有开腹手术、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等[13-14]。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出现改变,多选择高热量、高糖、高脂、低纤维的食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持续加快,导致日常生活变得无规律,胆结石的患者数量也不断攀升。胆结石病情发展迅速,常伴有右下侧疼痛、厌食等症状,甚至极易引发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采用保守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较差,为此临床往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大,有着极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会留下明显瘢痕。对于大部分胆结石患者,多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治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当下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改良传统开腹手术的手术方式,同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其手术切口更小,操作流程简便,术后患者可较快恢复[15-16]。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时,其切口直径<7 cm,术后疼痛感低,但显露较多的腹腔内脏器会带给患者较大创伤,出现胆漏的风险很大,易引起腹部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视野比较窄,治疗过程中要考虑防止拉长手术切口,手术解剖层次不够清晰,难以有效处理胆囊三角区域的情况,有较多渗出,这样就会使预后受到一定影响[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临床成熟度较高的微创介入手术,是于患者腹腔、脐缘以及右上腹等位置行一个小孔洞,然后经由孔洞置入腹腔镜等相关手术器械,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操作,手术视野宽阔,手术切口较小,有助于预后改善[18]。临床研究证实,腹腔镜可以大大拓展手术视野,借助腹腔镜细致观察患者胆囊病变状况,并通过腹腔镜充分展现腹腔内脏器状况,精准分离胆囊三角,结扎胆囊动脉,依托腹腔镜精准切除胆囊,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地剥离胆囊[19-20]。另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在术前快速确定病灶部位,给予立体直观的视野,清楚观察胆囊四周血管与组织的分布和解剖状况,在手术结束后还可以依靠腹腔镜观察胆汁渗出状况,实施对症支持治疗,促进患者术后的尽早恢复[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面积小,多为2~4孔操作,疼痛感低,能有效控制腹部感染,且术野开阔,便于探查结石位置和大小,提高结石的摘除率。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视野宽广有助于手术操作者减少探查病灶的用时,及时实施有效治疗,以降低术中出血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切口较小,可大大压缩胆结石患者下床活动用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患者腹腔中展开操作,如此手术整个过程都处在密闭状态,以减少患者发生感染风险,防止损伤患者机体中其他组织,进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2]。相关文献指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力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风险,手术安全可靠。在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前,还要确定胆囊结石患者的内部结构,进行钝性分离操作时,不可强行分离,需保护好胆囊动脉[23-2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这表明,相对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治疗效果。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不错的优势,但还需注意:腹腔镜设备的价格昂贵,腹腔镜手术要求术者具备更精准的手术要求,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更高标准,为此,外科医师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适合用于心肺功能受损患者、急性胆囊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严重腹腔感染患者。
综上所述,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更简单,给胆结石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