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2022-01-19王曦
王 曦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经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相关的有创通气操作均为有创机械通气。在ICU病房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这一类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所以需要及时采取可行的方法来纠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1]。有创机械通气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可靠的方法。但随着临床治疗的不断进展,研究发现对患者长时间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会使患者出现气道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2]。其直接后果是导致患者不能尽早脱机,使病情迁延,甚至导致患者出院后还会合并多种功能性障碍,形成肌无力等恶性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3]。基于此,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同时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是应用临床各科室当中的一种科学的康复指导,本文基于此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病房中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到我院经常规护理干预的38例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同期到我院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40例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65±11.30)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5.38±11.28)岁。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检验符合标准,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到我院治疗入住ICU的呼吸衰竭患者,符合呼吸衰竭的标准[4];患者均存在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和条件;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追溯。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病变;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禁忌[5];合并严重的全身感染;同期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随时对相关的机械通气参数进行调整,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撤机的条件。每日要对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和叩背,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气道湿化,各个侵入性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防止患者形成感染。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尽可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常规评估:间隔24 h对患者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订相对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动态对患者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进行调整,综合性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和稳定性。②被动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稳定之后,观察其意识是否恢复。可以将床头摇高约30°,在床上对患者进行肢体、肌肉按摩。被动性对患者进行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防止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等原因而形成压疮、肌萎缩等相关不良情况。③主动训练: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后可以使患者在座位之下进行训练和指导。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活动,20次/分,2次/日。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通过鼻子吸气,停止1~2 s,然后缩唇使气体缓慢排出,维持8~10 s。协助患者选择平卧位,使其双手在上腹部按压,吸气2~3 s以后改为呼气4~6 s,使患者交替进行,每日训练2~3次,每次时间维持在15 min。指导患者通过鼻子吸气,用嘴呼气,配合肢体动作进行缩唇呼吸。在吸气的时候将双手上举,呼气时将双手放下,重复20次。指导患者双手交替,沿着身体进行上移和下滑,随着呼吸来进行动作,反复训练20次。根据呼吸指导患者进行出拳训练,出拳的时候呼气,收拳时吸气,持续进行10~20次训练。可以下床的患者,使患者双腿微屈90°左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可适当加大幅度),然后交替进行抬腿,抬腿的时候吸气,放下时呼气。可以选择一个蜜丸的外封壳用线悬吊起来,使患者吹小球进行呼吸训练。还要对患者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可根据机体的恢复情况进行上举、上肢体操等,2~3 min/次,2次/日。也可指导患者手举0.5~2.0 kg的器械进行辅助训练,训练时要注意配合呼吸的节奏。随着患者不断康复,可以适当增加训练量。
1.4 观察指标 舒适度: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价,调查问卷评分为0~100分,评分超过90分为非常舒适、评分在80~89分为舒适,评分为60~79分为基本舒适;评分低于60分为不舒适。血气指标:主要包括护理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指标(PaCO2)、动脉血氧指标(PaO2)、血氧饱和度(SaO2)。并发症:同级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命体征: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PA)。肌力:通过MCR评分对患者上、下肌群的肌力进行评估,包括腕伸展、肘屈曲、双侧肩外展以及踝背屈、膝伸展、髋屈曲,采用5级评分法,0、1、2、3、4、5分分别代表肉眼见肌肉无收缩但关节不能活动、手可触及肌肉收缩但关节不能活动、不能抗重力、抗重力活动、抗中等阻力活动、肌肉收缩能使患者的肢体活动行抗重力及抗阻力活动。日常生活能力:通过MBI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越不能自理。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26.0统计学软件PC端实施检验,等级资料(舒适度)经[n(%)]表示,并由秩和检验,计算Z值;计数资料(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经[n(%)]表示,并由χ2值检验,计算χ2值;计量资料(PaCO2、PaO2、SaO2、HR、RR、MAP等)经()表示,并由t检验,计算t值。所有数据均求P值,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的舒适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n(%)]
2.2 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分,)
2.3 并发症 观察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生命体征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2.5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 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MRC评分均升高(P<0.05);护理前两组MRC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RC评分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MRC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MRC评分比较(分,)
2.6 生活自理能力 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MBI评分均升高(P<0.05);护理前两组M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MBI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MBI评分比较(分,)
2.7 住院相关指标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表7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肺组织换气、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的表现[6]。ICU的呼吸衰竭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这样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正压呼吸支持,对维持患者的机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机械通气之前,为了使机体的脏器耗氧量减少,需要保证机体的重要脏器获得足够的氧气支持,进而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所以临床需要进行积极的镇静处理[7]。在患者处于半休眠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甚至会使患者的微血管出现功能性损伤[8]。
临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患者产生的干扰,对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积极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此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ICU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结果得出:观察组的舒适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能够充分说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可靠性。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积极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这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同时也能维持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减轻患者出现微血管损伤的状况[9]。而且早期康复护理能针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训练,可以通过相关的运动使患者的呼吸加深加快,实现对腹肌和胸肌的改善[10],这对改善并缓解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的预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方式,来对患者的肌肉状况进行训练,在增强肌肉的同时,也能使患者骨骼肌力增强。由于ICU呼吸衰竭开展有创机械通气的大部分患者体质较差、抵抗力不佳或属于中老年人群,因此这一部分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不高,经过长时间的病痛折磨等很容易对其整体心理素质产生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也比较大。这部分患者对于科学的护理和疾病知识都不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在治疗当中配合度也不佳,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对于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常规护理工作仅针对患者的病情等进行指导,对患者的病房条件、心理因素和康复方法等缺乏必要的关注,所以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而本文所应用的早期康复护理则是一种优质护理的体现,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其提供个性化整体性的护理模式,综合性的调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层面的因素来促使病情达到最大程度恢复的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来促使患者康复,所以也能够达到高质量、全方位、最舒适的护理服务体验。另外,护理后观察组MRC、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ICU呼吸衰竭患者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与王彩虹等[11]报道一致。
而且由于ICU呼吸衰竭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不能和其他人进行语言沟通,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因此产生孤独、暴躁、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这会导致整体的心理舒适度降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不仅重视对患者进行生理改善,而且能够善于利用生理改善条件来调节患者的心理内环境。在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循序渐进的改善患者的具体条件,利用主动恢复和被动恢复的情况来进行相互作用。通过被动康复作用于患者的机体,使患者机体构建起良好的康复基础和环境,这就能为患者进一步开展主动康复提供条件。当机体恢复到一定的程度时,再使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主动康复,这样就能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当中感受自身恢复的表现,这种行为也有助于对患者心理重构,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内环境,不会在治疗当中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良性的优质循环,使得良好的心理反作用于患者的生理活动,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其坚持进行相关的康复,而相关康复活动会使机体的症状条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患者心理反馈一个积极的信息,当患者看到希望之后,心理条件又会变好,如此反复循环就能达到良好的康复目的。
综上所述,ICU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的整体舒适度,改善血气指标,促进预后,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