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为例
2022-01-19万娟
万 娟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1 线上混合式教学背景
2020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祖国大地,改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高职院校正常的授课模式。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做合一,通过快乐学习、精准评价、适时反馈和及时调整推进学生线上课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个闭环的教学流程,以达线上教学目的。现以学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核心课程“食品检验课程”为例,介绍采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虚拟仿真相结合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为“互联网+教育”移动教学新模式在食品类专业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
2 教学准备阶段
2.1 线上平台的选择
超星学习通平台[1](以下简称平台)是超星集团整合课程资源、学习软件和数字图书馆等优势,研发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平台打造“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系统,即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中心的云平台同时支撑教室端、移动端和管理端,这三端分别对应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务管理3个方面,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日常教学全过程。基于学校已购买该平台且教师们已接受过相应平台使用培训,学生手机上均已安装学习通平台并能够熟练使用,因此疫情期间选用该平台进行线上授课。该平台优势如下:首先,资源存储和查阅功能强大,堪称移动的专业图书馆[1];其次,课堂讨论互动模式多样,如签到、选人、投票、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等;再次,其数据统计功能全面,有助于教师适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最后,课程活动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但该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线直播初期出现网络塞车和卡机现象,直播的即时性和音效不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其他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界面不一致,导致功能略显混乱,有些功能在手机端有,在电脑端却没有,新手教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练运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功能。
鉴于该平台直播功能略显不足,再对比其他各种直播平台,选取了腾讯会议作为线上直播课程的补充,腾讯会议操作界面简单快捷不卡顿、音效音质优、容易操作。教师可以适时分享自己电脑屏幕、播放教学课件、播放微课视频、分享摄像头等,学生也可分享自己电脑屏幕,进行课程汇报,但其缺点在于不能签到、线上作业、回放、作业批改、无数据统计功能等。而“食品检验技术”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凸显实操课程的操做性、动手能力及与岗位密切衔接,因此该课程异于其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操做部分占主导,但随着疫情的爆发,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将该课程的实训改为线上虚拟仿真实训和疫情结束后的线下实操练习。
2.2 线上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
基于超星平台和腾讯会议平台各自的优缺点,线上教学采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和虚拟仿真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直播教学,开展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活动,并适时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见图1。
线上开展“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难度在于无法实现检验检测技术的实操练习,经过课程团队的多次商榷,决定采用任务驱动、虚拟仿真模拟操作、小组讨论、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多元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应对线上的实训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提升3个阶段的教学设计,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3 线上课程实施方案
3.1 教学学时的设计
正常教学学时:每周5学时,共计5×16=80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训60学时。
线上教学学时:每周每周5学时,共计5×16=80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线上实训45学时(虚拟仿真),线下实训15学时(疫情结束后)。
3.2 授课方式的调整
正常授课方式(也即复课后线下授课方式):实训操作安全教育→下达实训任务→实训仪器设备和用具认识→实训理论讲解→实训操作演示→学生分组实训操作→完成实训报告→教师总结分析。
线上授课方式:课前预习(平台发布相应检验标准、课前导学案及作业等)→实训任务下达(平台发放电子版实训任务书)→实训仪器设备、用具认识(仪器图片+仪器操作视频+腾讯会议直播讲解)→实训项目理论讲解(平台PPT呈现+腾讯会议直播讲解+课堂师生互动)→实训操作演示(平台实训操作视频观看及讲解、仿真虚拟软件熟悉实操全过程)→动手操作(学生针对实训考核要点进行虚拟仿真操作)→数据处理,完成实训检验报告(教师给出相应检验数据,学生完成相应数据处理和实训检验报告,并上传电子版至平台)→教师总结分析,发布课后单元测验(课后针对平台统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腾讯会议和平台答疑)。
线上混合式教学平台见图2。
图2 线上混合式教学平台
3.3 线上教学案例设计
(1)课前——准备充分。根据线上教学特点[2],需要重新优化教学资源,需要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并配有短视频、小动画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枯燥。将学习内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微课化并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了听课效率,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有效地解决,课后复习回看微课视频,巩固相关知识[3]。相比线下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录课、搜索相关教学资源等。
(2)课中——快乐学习。为了提高线上教学的趣味性[4],充分利用平台的多种签到形式,如动态二维码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自拍签到等,也可利用腾讯会议开启摄像头点名面对面签到,该方式既避免了传统点名教师读错名字的尴尬,又由于速度较快,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课前提前5~10 min达到会议室播放学生喜爱的歌曲,或采取随机选人点歌的方式,先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为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成效,充分利用平台的抢答、选人、投票等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课程学习边讲边练,并采取积分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监控学生的课堂状态,课后及时公布学生得分情况,学生为了自己的课程积分,参与度均较高,打破了传统上课点名提问的局限性。结合虚拟仿真操作软件,向学生展示了理论知识无法直观展现的场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熟悉检验操作流程,任何操作的不规范和不准确,都可通过仿真系统演示,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该检验流程,同时学生课后也可多次反复进行训练,熟悉检验操作。教师通过仿真系统反馈的学生操作分数和操作错误点,进行总结分析。
(3)课后——精准评价,适时调整。超星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题库灵活多样化,教师只要事先输入题目建库后,即可根据需求灵活组卷,并设定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还可根据需求设定及格线及学生重做次数,每次重做试题可再次打乱次序,有效避免学生的抄袭,未能及格的学生也可通过反复重做练习,学生通过平台作业练习可充分检验其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复习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巩固相关知识点。
平台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系统,便于教师精准评价。教师通过设定各个学习模块的权重,可适时了解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如视频观看时长、讨论回帖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各类信息,教师也可从多角度查阅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平台的“成绩管理”中各项权重,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平台的统计数据反馈,一方面可以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针对统计情况找出学生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汇总和适时调整。无论是学生的出勤签到、课堂活动、讨论、作业、视频观看等都有精准的留痕,便于教师进行客观评价。
4 结语
疫情期间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虚拟仿真”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总结出以下2点经验:
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交互使用。线上教学容易沉闷,学生容易开小差,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式[5],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线上教学平台增加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实训汇报、选人、抢答等课堂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6]。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手段和课堂互动。
第二,考核需多样化,动态化。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参与各项课程活动,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活动和课后讨论答疑等总体表现打分,适时改进考核方案,最终得到最优化的评价。
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平台、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线上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笔者通过疫情期间结合多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供“互联网+教育”移动教学新模式在食品类专业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希望与同行共勉,共同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