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译现状及红色双语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2022-01-19杨识意颜琪琪李拓东叶泽林

关键词:语料红色旅游语料库

张 艳,杨识意,颜琪琪,李拓东,叶泽林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引言

《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推动了国内红色旅游强劲发展,同时也为红色旅游外宣和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目前,红色旅游市场中,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国外市场占比甚微[1]。以广州市为例,广州拥有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且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极好地借助文化、地理优势实现广州乃至中国革命历史文化“走出去”。与红色旅游外宣息息相关的环节当属相关文本的翻译工作,但广州红色旅游英译本存在语法错误、文化错译、电子语料匮乏等问题,红色旅游资源外宣研究相对滞后。本文从广州红色旅游英译现状着手,分析其现存问题并构建广州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探讨该语料库的相关应用,希望能借此推进广州红色历史文化外宣,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彩,进一步凸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

一、广州红色旅游英译研究现状

本文利用CiteSpaceV 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上204 篇关于红色旅游英译研究的论文。首先,以“红色旅游翻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204 条相关结果,其中包含127 篇学术期刊论文、38 篇特色期刊论文、35 篇硕博士论文以及4 篇会议记录。随后,将其以RefWorks 形式导出,并导入CiteSpaceV 软件中,设置Node Type 为Keyword,时间范围为2000—2020 年,同时设置显示热度或出现频率排名前15 的关键词。经过软件数据分析后,得到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图中为2000 年至2020 年间热度排行前15 的研究主题,包含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翻译策略、翻译失误等。图谱结果说明,国内红色旅游英译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聚焦于红色旅游景点的场馆解说词翻译,并融入各种翻译理论、传播学理论进行多维分析。从研究内容和热点来看,文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图1 2000—2020 年中国红色旅游英译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一)国内各红色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公示语的研究

此类型文献共有47 篇,学者们讨论了赣南、延安等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对景点、场馆内的导游词及景区内的相关公示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王瑞辑从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要求、特点以及翻译失误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英文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改善途径[2];董爱智对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进行了评估,并从政府支持、技术规范以及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为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3]。但总体来说,该类型的文献大多缺乏较为系统化的解决方法。

这其中,针对广州市这一特定地理区域的红色旅游英译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少,目前发现的研究文献数量仅有2 篇。谢晓梅对广州起义纪念馆的英译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译本存在的问题[4];刘子嘉、冯克江对广州市红色旅游文本撰写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策略[5]。

(二)结合相关理论,对红色旅游资源展开的文本分析

此类型文本共有152 篇,学者们基于多样的翻译理论、社会学理论对红色历史文化文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常用的理论主要包含翻译目的论、功能主义、生态翻译学等。此类分析多停留在文化、语言层面,对文本存在的翻译失误及策略进行了详解。但研究者采用的译例来源单一,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理论性强的文本分析。例如,刘彦仕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探究译者如何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6];肖群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对红色旅游资料的特征进行研究,并以井冈山的红色旅游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功能主义翻译方法以及技巧展开了研究[7]。

针对广州红色旅游文本展开的理论化分析暂缺,没有发现结合翻译理论或社会学理论开展的研究。

(三)关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双语语料库研究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资源的双语语料库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极少,仅有5 篇,涉及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语料库建设的研究为零。部分研究者已意识到建立红色旅游语料库的重要性,但多数仍停留在建库构想的层面,尚未深入讨论如何将具体操作性定义与语料库分析的各类技术指标进行对应,比如:从词类分布和词汇搭配的角度探讨词汇特征;从形式构成讨论句法特征;从特定句式分析语篇特征等[8]。其中代表性论文主要有:朱佩颖、邹艳菁对赣南红色旅游英汉平行语料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讨论了建库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途径,为往后开展相关语料库的研究积累了经验[9];魏黎以安徽省红色旅游英汉语料库为例,从外宣、语料库建设、翻译教学等方面阐明了建库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建库的思路及详细步骤[1]。

语料库研究文献数量稀少可能与国内红色旅游双语语料库相对匮乏有关。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建成的红色旅游双语语料库仅有2 家,即安徽省红色旅游双语语料库和赣南红色旅游英汉平行语料库;拟构建或构建中的语料库有贵州外宣双语语料库、安徽外宣翻译双语平行语料库、南昌英汉红色平行语料库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及部分海外研究中心虽有丰富的广州红色档案双语资料,但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建设处于空白状态,语料库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除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外,本文在各网购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与红色旅游翻译相关的专著仅有1 本,即肖群的博士论文《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研究》。该书主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对井冈山景区英译资料的误译及翻译技巧展开研究。暂时未发现广州红色旅游景点翻译研究专著。

综上,我国当前的红色旅游翻译研究形成了以语言学范式、文化学范式为主的模式[10],以单一翻译理论指导翻译策略、技巧的研究居多;关注赣南、延安等红色老区的翻译研究居多,针对广州红色旅游的翻译研究较少;此外,相关实证研究较少,红色旅游资源英汉语料库建设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探讨如何通过构建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语料库,解决广州红色旅游英译存在的问题,提高译文质量及优化红色外宣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译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州红色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所提供的双语文本开展研读与分析,本文发现,广州红色旅游英译文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翻译文本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译文的原则性错误、中式英语、文化误译、译名不统一等;第二,翻译文本体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翻译文本较为零散,数字化程度不高等方面。

(一)翻译文本内容方面的问题

1.译文的原则性错误。译文的原则性错误主要包括拼写错误、漏译及语法错误。其中,拼写错误往往是由于译者或其他编辑人员的疏忽所致。这样的拼写错误现象不仅会引起外国游客的误解,还会影响旅游景点的有效宣传以及相关红色文化传播。

漏译问题在广州红色旅游资源翻译中也较为普遍,包括对关键信息的漏译以及缺少对历史背景的有效补充说明。例如在《寻梦黄埔岛——孙中山先生故居专题展讲解词》中有一句“As William C.Hunter wrote in‘The Fan Kwae at Canton’……”(美国的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这样写道……),这里的“番鬼”是当时广州地区对外国人的一种称呼,属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译者选择直接将其音译为“Fan Kwae”,而没有补充对其含义的解释,可能导致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事实上,译者可以使用音译加标注说明的形式,不仅能使读者理解其含义,又不至于造成译文篇幅冗长。漏译的存在使相关历史知识不能完整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影响红色文化传播。这一问题反映出部分旅游文本译者的翻译水平有待提高,也反映了相关管理部门对红色旅游翻译的重视程度不足。

语法错误问题主要体现在冠词的缺失、定语从句使用错误以及词性使用错误等问题上。例如在《黄埔军校史迹陈列馆讲解词》中“What makes the graduation certificate of the first session is precious lies in the signatures at the lower left corner.”(一期毕业证书最珍贵的地方则是在左下方。),这里的“is”是多余的,其存在造成句式杂糅,应被删除。语法错误实际上是广州红色旅游翻译文本内容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对文本主要内容没有较大影响,却会降低相关翻译的可信度,直接影响游客对文本的阅览兴趣及关注度。

2.中式英语及文化误译。对红色文化文本的翻译应以其语篇、语义为基础,在译者理解并掌握原文含义及相关背景知识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语言转换加工。然而现实情况是,旅游翻译文本中仍广泛存在逐字逐句或是根据中文语序进行翻译的现象,导致文本晦涩难懂,表达不通顺。此类表达暴露出译者的水平不足以及外宣译文质量亟待提升。

此外,由于中西社会文化、思维模式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尽相同,在翻译红色旅游文本时,译者若缺乏相关了解或存在理解偏差,则有可能导致文化误译。文化误译可能会使外国读者对相关内容产生负面观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外宣效果。

3.译名不统一。译名不统一历来是旅游翻译研究的一大关注点,其主要表现为旅游文本中同一个词语出现多种译法。例如在《寻梦黄埔岛——孙中山先生故居专题展讲解词》中出现的“He graduated from Foochow Shipbuilding Institution”(他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这里福州被译为“Foochow”,属于威妥玛式拼音(1867 年由英国人威妥玛建立),是当时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而前文一处1887 年奏折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拼音音译法,将福州译成了“Fuzhou”,不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下对于福州一地的叫法。这种译名不统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译者专业水平不一,缺乏对史实的充分了解;第二,地名、事件名等专有词语规范管理力度不足,或宣传力度不足。从根本上说,关于译名的选择与使用,译者需结合原文文本历史及语境进行综合判断。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译名不统一会直接影响译文权威性,同时也会使读者产生疑惑,阻碍红色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翻译文本体系方面的问题——翻译文本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本资源呈现数字化趋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11]。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不难发现,广州地区的红色旅游翻译资源大多数以某具体景点的宣传册、展示牌等文本形式呈现,基本没有统一的电子形式,整体存在呈现形式传统单一、信息碎片化以及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红色旅游翻译资源进行数字化收集和存储,这将有效解决相关资源碎片化的问题,并且对原有译文进行有效整理,从而构成系统体系。通过提升红色旅游翻译资源的信息化水平,不仅能使相关学者和译者更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还能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从而推动红色旅游文化“走出去”,带动红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当前其他地区红色资源译文数字化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语料库等形式呈现,其中语料库拥有集成度高、搜索效率高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我们将结合本团队已建成的小型语料库对其如何助力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译研究在后续解决对策部分展开进一步分析。

三、解决对策

本文认为,针对目前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译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改进。

(一)意识层面

1.相关部门提升关注度,多方联动以改善译文质量。首先,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应充分关注广州红色旅游英译工作,加强对译文的审查及翻译团队的监管。通过构建核心专家智库,从政治立场、文化差异及旅游审美等方面对译文进行严格把关及认证,确保译文政治立场正确,能够树立健康的国际形象,并符合旅游文本的特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其次,译员应加强意识,守好语言关、文化关。译员对读者要有正确的定位,考虑两国的文化差异及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对红色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做出恰当的解释,有利于外国游客或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12]。另外,译者应把好文本信息的导向,根据红色文化传播的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翻译策略或技巧,选择性保留、删减或改写一些语篇信息[13]。

再次,红色景区工作人员可结合信息发展趋势,广纳游客意见,如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收集游客对于公示语翻译的意见[14],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专门窗口,让读者及时有效地反馈阅读效果并提出建议。译员可根据反馈内容调整翻译策略,以适应受众需求,进而提升译文质量、水平。

2.加强红色文化外宣意识,开展实证研究以改进外宣效果。从传播学视角看,为增进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需要充分了解翻译传播主体对于外宣的预设及反馈,其中包括原作者、译者,以及与译文信息传播有关的一切个人、机构、译者、译作审核专家、景区等有关工作人员。

研究者可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原作者的传播预设、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及技巧、译作审核专家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以及景点工作人员的讲解反馈。针对翻译受众,可基于译文文本可读性及可接受性制定问卷,在来穗外国游客中开展认知及态度效果调查,分析文本传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了解读者对于不同文本的接受程度。

最后,将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反馈至各翻译传播主体,为外宣工作提供直接参考与指导。相关部门根据反馈结果合理改善存在的问题,力求红色文化外宣工作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二)技术层面

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发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显著,而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是其城市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实现其数字化发展是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相关旅游部门也深感广州红色旅游文本外宣的迫切性,开始逐步开展红色旅游资源的英译和推广工作。本团队已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作,采集来自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三个博物馆的语料,涵盖相关双语文献及博物馆双语讲解词、宣传册、文物介绍等馆藏资料。目前已建成库容为中文语料近4 万字、英文语料近6 万词的广州近代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中英双语语料库,为小型内部试用平行语料库。

该语料库的构建过程着重考虑了语料库的权威性、可行性、实用性。收集语料后通过Word软件与人工复查对语料进行多次降噪,而后使用ABBYY Aligner 2.0 软件对齐双语语料,生成TXT格式的语料文件。最后将所有已对齐的双语语料导入BFSU Para Conc 1.2.1 语料检索软件,至此,广州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初步建成。我们将在后期根据需要更新原有存储模式,升级语料检索工具,以提高该语料库的使用效率。

初步使用后,我们发现,通过使用广州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英译现存问题。

1.规范统一术语,规避传播障碍。广州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涵盖了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等多馆的红色历史双语语料,从术语层面实现了各类专业译名的系统规范。通过将该库导入相关翻译软件,译者可在比对栏对照术语库提供的相关信息并检验文本内容,有效规避由译名不统一带来的传播障碍。

此外,由于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类型特殊,其遵照的翻译原则也不同于其他外宣文本,为使文本有相对统一的文本特征,译员可以利用翻译记忆库进行翻译。将语料导入Trados 等机辅软件,生成翻译记忆库,软件将自动计算当前所译句与语料库中储存句子的匹配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自主设置匹配率,高于该匹配率的句子将自动呈现在译文区,产生的译文与已定型的语料相似程度高,保证文本特征基本一致。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漏译、中式英语等问题的出现,使译文更符合旅游文体特征,促进广州红色旅游资源对外传播。本团队也将访谈语料库使用者,收集使用者的用后反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更完备的双语语料库。

2.整合红色旅游文本资源,优化红色文化外宣。广州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英汉双语语料库初步实现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部分红色旅游文本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讲解词译文等碎片化、离散化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广州红色历史文化外宣工作,促进相关资源的传播与流动。该语料库通过收集广州红色资源并转化为电子形式编入库中,部分缓解了以往资源不统一、可得性不高的困境,同时其使用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为相关学者提供系统的资源支撑,进而推动广州红色历史文化“走出去”。

同时,博物馆及相关景区可借助该小型语料库扩充双语信息检索网站,供专家、学者使用,实现红色文化双语资料的有效利用。通过利用库内语料资源,博物馆及景区可设置双语景点讲解、开展双语文创交流等活动,并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提高广州红色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实现革命文化的广泛宣传。

只有建立大型红色双语语料库平台,广州红色历史文本信息的数字化整合才能得以有效实现,一定程度上解决翻译体系碎片化的问题。广州红色历史文化才能以数字化载体保存,研究人员不再囿于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利用语料展开研究工作,推动广州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传,同时通过细筛相关语料资源,不断丰富语料库内容,提升相关文本专业性、来源广泛性和多样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更方便实用的信息电子平台。

结语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广州红色旅游资源翻译及语料库研究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有关部门及译者需加强对红旅资源英译的重视,提升译文质量。另外,通过构建大型广州红色旅游双语语料库,能够建立系统化的广州红色历史翻译文本体系,并提高文本质量与传播效果。由此,广州红色旅游的外宣工作将得以进一步优化,弥补其红色旅游双语语料库研究的空白,并推进广州旅游事业与国际接轨。

猜你喜欢

语料红色旅游语料库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