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羽毛球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2-01-18尹少丰陈洪武
尹少丰 陈洪武 罗 嵘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羽毛球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
尹少丰 陈洪武 罗 嵘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07)
文章从高职羽毛球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索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羽毛球教学思政教育的落实。首先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基本关系进行分析,找出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在教育理念、育人主体、育人内容和育人功能上的契合点,然后结合当前高职羽毛球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高职羽毛球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再从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高职羽毛球教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羽毛球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高职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多只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极少与思政教育内容相融合,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相隔绝的“孤岛效应”,两者间未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这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却没有获取相应的职业素养,在走上工作岗位会出现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
要想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三全育人”,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研究公共体育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是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根本问题,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以高职羽毛球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挖掘羽毛球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思政目标有机结合,探索羽毛球课程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高职羽毛球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与背景
1.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基本关系
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课程中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课程思政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包括且不限于爱国主义、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完成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从本质来讲都是育人,但两者在课程地位、课程特点、思政内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1.2 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的契合点
1.2.1教育理念相契合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使之形成协同效应,力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其作用是通过将显性知识的学习与隐形思想价值的引领有机结合,来填补专业课程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育人功能的缺陷[2]。高职羽毛球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在掌握羽毛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挥其在思想引领、道德品质培养、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独特的功能,并通过消化与吸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因此,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在教育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1.2.2育人主体相契合
课程思政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重要举措。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进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3]。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高职羽毛球教学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羽毛球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工匠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在育人主体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1.2.3育人内容相契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育人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润物无声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认同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4]。高职羽毛球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这些体育文化教育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具有隐蔽性好、渗透性强的优势,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在育人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1.2.4育人功能相契合
从功能维度分析,课程思政旨在培养一批懂政治、高素质、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5]。高职院校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积极开展羽毛球教学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思政与高职羽毛球教学在本质功能即育人功能上是相契合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都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发挥育人功能。
2 高职羽毛球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困境和挑战
2.1 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身教是尤其重要的,它是言教心教的基础。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力量,也说明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是羽毛球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前提。现阶段,很多羽毛球教师依然只是将羽毛球课程当成一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对于通过羽毛球课程培养学生,使其具备未来职业人的基本素养不够重视,容易忽视羽毛球课程中蕴含着的尊师重道、团结协作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体育课的下课拍手礼仪,很多学生仍不理解该礼仪中的文化蕴意,只当这是一个体育课下课的程序而已。“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教师缺少对学生课堂礼仪精神、规则意识等思政教育元素的培养意识,忽视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价值,这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2.2 羽毛球课程目标设置不合理
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引性作用,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从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来看,教学目标依然还是以技能目标为主,而对蕴含着丰富思政元素的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则不够重视。目标即指向,由于羽毛球课程目标设置不合理,致使知识目标中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常常不被重视;技能目标的设置上往往只强调学生羽毛球技能的掌握,而不注意学生职业体能的储备与发展;素质目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自强不息、讲理守信、尊师重道等也容易被忽视。可以说,当前高职羽毛球课程目标设置中的思政元素并不丰富,羽毛球课程的育人价值在羽毛球课程目标中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2.3 羽毛球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欠缺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羽毛球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依然还是以技术动作的学习为主,对羽毛球运动特有的文化内涵涉及不多。主要体现如下:首先,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涵盖不足。虽然教材中也有关于羽毛球竞赛规则与运动礼仪的论述,如尊重比赛、裁判和对手等反映礼仪教育、换位思考的内容,但大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其次,羽毛球技战术教学中思政元素渗透不足。如在技战术教学中,少有安排学生学习竞赛排兵布阵与临场指导等内容,这一方面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没有精力去挖掘技战术教学思政元素;另一方面是学生常常担心跟不上教学进度,上课往往只是希望能掌握技术动作。最后,羽毛球理论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也不够。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少有挖掘如反映爱国主义、赤子情怀等思政教育点,并结合羽毛球运动宏观特征理论解读的行为,致使羽毛球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地将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不充分。
2.4 羽毛球课程评价尚需完善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与调节的作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羽毛球课程评价尚需完善。一是考核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教的羽毛球专项技能(如发高远球、击高远球)考核为主,学生的课堂平时成绩为辅,有关羽毛球的知识目标及素质目标达成情况得不到重视。在羽毛球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只是掌握了羽毛球的部分基本技能,而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功能、育人功能的内容,如羽毛球竞赛规则、赛事编排、礼仪教育等则掌握很少,这影响了课程思政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贯彻和执行。二是羽毛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一直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2.5 教学环境缺乏思政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羽毛球教学环境方面仅能保障上课是在室内场地进行,对教学环境思政氛围的营造还略显不足。一方面,教学场地的布置未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硬件设施等,如运动场地较少见通过悬挂新时代红色标语、口号等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或裁判规则时很少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资源,如通过播放中国队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视频来营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爱国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熏陶与感染,对羽毛球教学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高职羽毛球教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索
3.1 提高羽毛球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
首先,羽毛球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与羽毛球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理念,增强思政育人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洞察力、感悟力和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在授课中时刻注意言谈举止,给学生起到正面的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以德立身。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安排羽毛球教师参加有关思政教育内容的培训,加强对羽毛球教师思政思想的灌输,使教师在具备扎实羽毛球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羽毛球教师要主动转变重技术传授、轻价值引领的传统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授课模式,在教学中找准思政融入点,使羽毛球技术练习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如在进行羽毛球战术教学时,可以采用团体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排兵布阵,选出能拿下比赛的最佳战术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集体荣誉至上的道德品质。
3.2 羽毛球课程目标设置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高职羽毛球课程的目标设置应坚持以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提升和运动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为基础,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构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位一体”的羽毛球课程目标体系。其中,在知识目标的设置上,应改变一贯以来的“重技术、轻理论”的理念,将运动规则和裁判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通过羽毛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羽毛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战术,熟悉羽毛球运动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达到锻炼身体、终身受益的目的。如组织班级间比赛,让学生担任裁判员,帮助学生打造学以致用的环境,培养学生公正、诚信以及荣辱不惊、应变处事的思想品质。在技能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在羽毛球高吊结合训练中,教师可以规定每回合的击球数量,球一旦落地则重新开始计数,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久而久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素质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德技双修,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让学生体悟羽毛球运动的价值,使学生在掌握羽毛球技术、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思想品质。
3.3 羽毛球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教育要求
首先,应精编蕴含丰富思政内容的羽毛球课程教材,将羽毛球竞赛规则与运动道德礼仪融入教材内容,突出尊重比赛、裁判与对手等反映礼仪教育、规则意识的内在育人价值。其次,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穿插人物故事等,深入挖掘新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历史。如被授予“人民楷模”的国家羽毛球队原总教练王文教,在新中国成立后归国,当无悔羽球开路人,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要通过此类归国华侨的事例,来坚定学生毕业后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安排一些羽毛球单打比赛,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在羽毛球课程评价中体现课程思政标准
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高职羽毛球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改变传统只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现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将羽毛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纳入评价内容,也要将学生在羽毛球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出勤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参与课内各项活动,如训练与比赛态度、做裁判员工作等纳入评价内容,注重对学生遵规守纪、尊敬师长、体育礼仪、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的考察。其次,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既要让那些有着较高羽毛球运动天分的学生充满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要关注课堂上那些天生体弱、肥胖的“特殊生”,教师要对后一类学生重点帮扶,制定难度适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教师的仁爱之心,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运动的效果。
3.5 在羽毛球课程教学环境上营造课程思政氛围
首先,可以在羽毛球教学场馆四周布置一些具有震撼力的文字口号或红色标语,还可以将历年来校羽毛球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获奖的照片贴到墙上,以此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认知、崇尚与传承羽毛球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训练时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其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硬件实施,因地制宜地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如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训、校史等校园文化资源,以学校精神为动力源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讲解不同羽毛球技术动作的恰当时机,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播放国家队队员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视频案例等,来营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刘晓华.微生物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7):92-94.
[3]冯惠芳.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内在要求及具体路径:基于高校教师的视角[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9-143.
[4]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3-19.
[5]杨希娟.高校武术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2020.
[6]朱秀清.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为例[J].运动,2018(20):130-132.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ing Course of Badmint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
YIN Shaofeng, etal.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507, Guangdong, China)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2020-2021年度职业院校体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TY031);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1WTSCX197)。
尹少丰(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